陈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陈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494名大学新生选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新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交流恐惧者和低自我和谐者;家庭来源和专业在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一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刻板性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说明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关系密切.
交流恐惧;自我和谐;大学新生
交流恐惧是一种对与真实的或想象的他人交流时产生的个人恐惧或焦虑[1].这种焦虑和恐惧的状态,影响了大学新生正常的人际交往.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2].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状况进行调查,探讨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1.1 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中一年级新生为被试对象,发放问卷525份,回收问卷508份,其中有效问卷494份,回收率96.8%,有效回收率97.2%.男生249人,女生245人.
1.2 方法
主试由心理学教师承担,在统一的指导语下随机整班抽取学生现场填写,需当场收回问卷.
1.2.1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3],该量表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拥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共含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个条目,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参加会议、二人交谈以及当众演讲这些场合下交流恐惧的程度.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非常同意=1,非常不同意=5),得分越低,表示交流恐惧的程度越低.
1.2.2 自我和谐量表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4]由王登峰等人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本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效度,共35个题目组成,包括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个维度,采用5级记分制(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的评定,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的和谐程度就越低.总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其它2个分量表的得分,总分越低说明自我和谐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处理.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1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水平现状
494名被试中高交流恐惧者 (总分高于79分)共74人,检出率为14.98%;低交流恐惧者(总分低于52分)共72人,检出率为14.57%;中等交流恐惧者(总分低于79分高于52分)共348人,检出率为70.45%.494名被试在PRCA-24上的总分均值为65.46,标准差为12.61;与美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大学新生在小组、会议和二人上分数都高于常模大学生,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公众维度上低于美国大学生,有极其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常模的差异比较(±s)
表1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常模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P<0.001 (余表同)美国大学生常模数据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小组 会议 二人 公众 总 分样本总体(n=494) 15.74±4.37 17.35±3.96 14.56±3.82 17.81±3.13 65.46±12.61美国大学生常模(n=12418) 15.30±4.70 16.30±4.70 14.10±3.90 19.90±5.10 65.60±14.10 t值 2.22* 5.90*** 2.70** -14.88*** -0.24
2.2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水平现状
494名被试中自我和谐高分组 (总分≥103分)共73人,占总人数的14.8%;低分组者(总分≤74分)共45人,占总人数的9.1%;中间组 (总分75-102)共376人,检出率为76.1%.安徽中医药大学新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上的得分都高于大学生常模,有显著的差异性,见表2.
2.3 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常模的比较(±s)
表2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常模的比较(±s)
注:大学生常模数据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自我的刻板性样本总体(n=494) 45.24±8.37 45.50±4.93 17.77±3.35大学生常模(n=502)46.13±10.01 45.44±7.44 18.12±5.09 t值 -2.361* 0.29 -2.30*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
分别对性别、是否单亲家庭、家庭来源、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结果见表3.根据表3可以看出,中西医专业学生PRCA-24上的得分都低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二人和总分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农村学生PRCA-24上的得分都高于城镇学生,其中在会议、公众和总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专业、家庭来源学生交流恐惧差异分析
对自我和谐分析的结果仅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显示有差异性(P<0.05):自我的刻板性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显示有差异性(x±s=18.38±3.43)
2.4 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
表4说明,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和谐总分与交流恐惧的小组、会议、二人、公众以及总分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灵活性与交流恐惧总分、小组、会议、二人和公众两两显著负相关.
表4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相关分析(r)
2.5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对交流恐惧的回归分析
表5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对交流恐惧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为自变量,分别以自小组、会议、二人和公众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的四个维度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的灵活性对交流恐惧的四个维度有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见表5.
本研究对象中高交流恐惧者占总人数的14.98%,略低于齐艳等发现大学生中有18%的高交流恐惧者的比率[5].与美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大学新生在小组、会议、二人上分数都高于美国大学生,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公众分项上低于美国大学生,有极其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严重程度要比美国严重.这与史琼所做调查结果一致[6].在总分上大学新生略低于美国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性,这与史琼的调查结果不同[6].分析原因同一地域前后5年左右时间交流恐惧总分下降这可能跟最近几年高校持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二个维度上的均分低于大学生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学新生自我和谐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水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被试中自我和谐高分组占总人数的14.8%,对这部分新生应该加强关注,不能盲目乐观.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性别、单亲家庭(是/否)、成长环境以及独生子女(是/否)上没有显著差异性.这与史琼所做调查结果一致[6].中医学专业学生在PRCA-24量表中各维度的分数均高于中西医专业学生,并在二人和总分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了中医学专业大学新生交流恐惧的程度要比中西医专业学生严重,这可能跟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学习生活中的观念存在差异,导致人际交流有了自己的方式有关.
农村学生PRCA-24量表上各维度得分都高于城镇学生,其中在会议、公众和总分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这与杨雪丽的调查结果相似[7].这说明了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新生遇到的交流恐惧问题要多些,分析原因这与城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村新生人际交流方面遇到了一些挫折是有关系的.
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显示有差异性,自我的刻板性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显示有差异性.这与陶甜美的研究结果一致[8].这可能跟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更多的管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有关系.
大学新生交流恐惧和自我和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以及自我和谐总分与交流恐惧总分、小组、会议、二人和公众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灵活性与交流恐惧总分、小组、会议、二人和公众两两显著负相关.这跟邢强[9]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自我和谐高分组被试的交流恐惧水平比自我和谐低分组的交流恐惧水平高,也就是说,自我和谐程度越高的大学新生,他们对自我经验的合理期望、自我知觉的合理评价程度就越高,人际交流的障碍就越少,交流恐惧的程度就越低.
回归分析的结果说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的灵活性对交流恐惧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两个变量可共同解释交流恐惧维度中小组16.6%、会议15.9%、二人20.2%和公众14.4%的变异,进一步验证了大学新生交流恐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密切.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及时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化解心理问题等策略帮助大学新生建立高自我和谐水平,进而降低交流恐惧的程度,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M cCroskey JC.Validity of the PRCA as an index o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J]. Communication M onographs,1978,(45):192-203.
〔2〕Rogers CR.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In Koch,S (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M].New York:M cGraw Hill,1959:184-25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2-23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7.
〔5〕齐艳,郑晓边,崔福建.班级团体生涯辅导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和交流恐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43-345.
〔6〕史琼.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68-1070.
〔7〕杨雪丽.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0,8(4):232-234.
〔8〕陶甜美,刘新民,金明琦.亲子关系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 (6):487-489.
〔9〕邢强,唐志文,黄裕兴.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J].广州大学学报,2009,8(1):81-86.
B844.2
A
1673-260X(2013)12-0153-03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2010qn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