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平
吴春平:女,本科,主管护师
近年来,我国严重创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青壮年人群死亡的主要诱因,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死率,已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51 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抢救护理流程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严重创伤病人274 例,男186 例,女88 例。年龄16~86 岁,平均(44.20 ±7.42) 岁。ISS 评分[2]在16~58 分,平均(25.65 ±5.50) 分。致伤原因:155 例为车祸伤,108 例为坠落伤,11 例为其他原因致伤。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51 例与对照组123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以及ISS 分值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包括:进行预检分诊;提供氧疗;给予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留取标本并进行处置;护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或回病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改进措施。
1.2.1.1 日常物品提前准备 (1) 将病人的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输血单、输血前常规病毒检测等检验单、检验试管、CT 单、B 超单、X 线检查单以及抢救记录单等备好,统一装在透明资料袋中,每位病人1 份。(2)将全部抢救仪器与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的相关器械以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所需物品等放置于距抢救床1 m 范围内的柜内备用。(3) 准备好创伤专用的护理记录单。按照美国第7 版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 创伤护理记录样本[2],并考虑到我院创伤急救实际状况,设计表格式的创伤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包括病人的一般资料、院前急救处理措施、生命体征、基本病史、GCS 分值以及抢治措施,每项都详细记录。在记录过程中通过数字、符号、打钩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由抢救班护理人员进行记录。
1.2.1.2 严重创伤抢救应急预案 抢救应急预案确立了组织结构、护理程序及人员职责,同时对启动及实施预案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2.1.3 合理的人员组成 (1) 抢救护理人员队伍包括1名专职护士长、1 名预检护士及2 名抢救班护理人员。护士长负责抢救现场的组织、抢救过程中各环节及不同科室之间的协调。(2) 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创伤急救护理梯队,包括普外科、手术室、呼吸科、心内科及妇产科等科室的储备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协助参与急救工作。(3) 全部护理人员均经过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主要对伤情判断、急救流程以及急救技术等内容进行模拟训练。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
1.2.1.4 建立程序化抢救流程 严重创伤病人入院后,由急诊预检护理人员将其送至抢救室,同急诊外科医师、抢救班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急诊外送队组成抢救小组,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预检护理人员监测生命体征并提供吸氧;抢救班护理人员负责开通静脉通道、留取血液标本,同时配合医师给予包扎止血、气管插管及环甲膜穿刺置管等急救操作;护士长将绿色通道打开,通知各相关科室参与,保证急救流程畅通无阻。
1.2.2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病死率以及入院到开始手术所需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病人的病死率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要想提高医院的创伤急救水平,在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并提高医师治疗水平以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为此,我院护理部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严密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方案。造成创伤死亡的第一高峰期是造成创伤后的数分钟内,也称之为现场死亡,这种情况大多来不及采取救治措施,而造成创伤死亡的第二高峰期则是在造成创伤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人已被送至医院,此时是严重创伤急救病人的“黄金”时间段,若能在此时间段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将明显降低病死率[3]。故而,提升严重创伤急救的时效性是摆在创伤急救专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在实施抢救过程中,急需物品准备是否充分以及急需物品摆放位置能够决定抢救时间的长短[4],特别是对于基本护理及检查,包括抽血、备血、输血及辅助检查等都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往有些医院的抢救室内尽管放置检验单、检查单及试管等,但必须要去分类的存放处逐一去取来并填写,这必将浪费掉最为宝贵的抢救时间[5]。为此,我院将检验单、检查单以及试管等提前备好,提前确定所需常规检查项目,盖上绿色通道急救专用章,将所需资料装袋后进行保存。在严重创伤急救时,每次1份,即使是同时抢救多个严重创伤病人,护理人员也会有条不紊,简化了操作环节,为急救过程赢得了宝贵时间。以往的急诊护理人员存在职责与分工不明确现象,经改进护理程序后,严重创伤病人一旦入院后,将在第一时间被护理人员接诊,立即送至抢救室,无分诊、停留及等候环节。急救小组到场后,各成员分工明确,每位护理人员都熟知各自应承担的角色,由以往被动地遵医嘱操作变为主动地开展各项急救措施,保证抢救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时间;同时专职护士长负责协调,减少了各种检查及处置所需时间,使抢救过程无任何阻碍,有效提高急救效率。
使用表格式的创伤护理记录方式能够真实地体现急救与创伤评估过程,而且以数字、符号、打钩或英文字母等方式进行记录,简化了记录环节,充分体现出专科护理的优势与特点,为护理人员系统地开展评估提供了便利。监测动态生命体征以及GCS 评分能够直截了当地反映出病人的病情进展情况,方便了医师诊断与处理。我院从创伤病人入院直至明确诊断、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及实施手术,最快可在15 min内全部完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入院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急救护理安排能够有效提高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时效性,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1]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ttee on Trauma.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student course manual[M].Chicago: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Committee on Trauma,2011,19(4) :345-350.
[2] 张悦怡,杨咏梅,何春风.创伤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 :8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9(12) :710-725.
[4] 李志勇,周 敏,周 健.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的作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5) :235-236.
[5] 柴志平,贺志飚,彭再梅.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1,24(8) :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