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光俊
(作者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天津南开学校是由严氏家塾发展而来,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字范孙)为创办人。1929年严修逝世时,正在英国考察教育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极为伤痛地尊称“严范孙先生是南开学校的校父”。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从沈阳东关模范小学毕业,随伯父周贻赓来到天津,同年8月考入南开学校。入学不久,即显示出优良品德和才能。1915年,全校举行国文比赛,两道赛题由校董严修亲自阅卷。周恩来选作第一题“诚能动物论”,取得全校第一名,获得由严修亲笔书写“含英咀华”四个字的奖旗一面,独具慧眼的严修称他为“宰相之材”。从此,周恩来成为南开学校最受校董赏识的学生。
1914年11月17日,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周恩来当选布景部副部长兼演员,此后相继饰演《仇大娘》里的慧娘、《一元钱》里的孙慧娟、《老千金全德》里的童男、《千金全德》里的高桂英、《醒》里的冯君之妹。严修也是醉心旧剧改革和热心新剧者。1909年由张伯苓编剧的《用非所学》,就是首先在严邸东院演出的。此后,严修在为新编剧目定名、修改、审查等方面做过很多工作。校董严修与学生周恩来共同参加新剧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并且建立了忘年友谊。
1917年4月6日,以演时装戏享名京津的坤班奎德社,在下天仙茶园演出根据南开新剧团所演《一元钱》改编的同名时装戏,严修邀请族弟严子均和梁巨川等同代友好观看,特邀学生周恩来一同前去。1919年9月21日,严修在私宅宴请黄郛、范源濂、张伯苓、邓澄波等教育界耆宿,严修又一次破例邀请学生周恩来参加。这两件事足以说明严修对周恩来的器重和奖掖。
严修认定周恩来是可造之材,有意招他做门婿。1917年周恩来即将毕业,严修长子智崇于6月5日从北京写给其父的信中说:“周恩来之为人,男早已留心,私以为可为六妹议婚,但未曾向一人言之耳。”信中的“六妹”是严范孙的小女儿智安,当时在北京贝满女中读书。6月9日,智崇又有家书上禀,再次谈及此事。从这两封家书判断,此前严修曾与家人作过商议,但周恩来并未应允。他跟最要好的同学张鸿浩谈过这件事,说:“我是个穷学生,假如和严家结了亲,我的前途定会受严家支配。”严智安当时16岁,正在读书,后终身未嫁,解放前夕患脑溢血去世。
严修虽经此事,对周恩来不仅未存芥蒂,反而敬重有加。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并以“国文最佳者”获得特别奖。9月,周恩来由天津东渡日本,投考官费留学。1918年4月,严修赴美考察教育,11日途经日本东京。周恩来闻讯,次日即去看望,并陪同他到上野公园观赏樱花,还亲手烹制菜肴让先生品尝。事后,严修曾笑着对南开留日同学说:“翔宇(周恩来字翔宇)的醋溜白菜真不错。”20日,严修离日,周恩来又到码头送行,祝其一路平安。
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返回天津,随即领导了天津市的五四爱国运动。次年1月29日,反动当局将其拘捕入狱。经过半年之久的顽强斗争,直至是年7月17日方获释出狱。南开大学迫于反动当局的压力,将周恩来等被捕学生开除学籍。周恩来陷入失学失业的困境。严修出于惜才,捐资七千银元,设立“范孙奖学金”,举荐周恩来、李福景两人出国留学。
是年10月,严修将千元旅费和第一年用款面交到严宅辞行的周恩来、李福景两位学生,并约定今后每半年邮寄学费一次。严修还将托付北洋政府驻英公使顾维钧照顾周恩来、李福景的亲笔信交给周恩来。1921年1月5日周、李乘轮船到达伦敦,最后,周恩来选择了前往法国学法文。在法国留学期间,由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人向严修报告周恩来出国后思想变了,还参加了共产党,提醒严修不要再资助他。严修则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嘱咐账房继续给周汇款。周恩来对此甚是感激,此后在不同场合屡次提及。埃德加·斯诺修改再版的《西行漫记》里对此也有记载。
抗战期间,在重庆的周恩来曾多次问张伯苓校长有没有严老先生的像片。1950年,做了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张伯苓校长。张伯苓之子张希陆把严修的像片交给总理。总理看着像片深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共产党。严老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真是感激。”说话间,桌上添了一碗清汤。周总理接着说:“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汤,清而有味,足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周总理与严修这两位历史伟人,一位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一位则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虽然政治追求有所不同,崇高的精神世界和宽厚的仁爱之心却是一样的美丽,一样为后人所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