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差错率”是怎样“炼”成的?——桂林日报社努力减少差错、提高编校质量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2013-07-25 05:54文/覃
中国记者 2013年7期
关键词:差错率日报社晚报

□ 文/覃 澍

长期以来,差错问题一直困扰着纸质媒体。从大的方面看,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错误,在社会上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甚至危及报纸生存。从小的方面看,频繁出现差错,也会影响党报的声誉,减弱宣传效果。因此,如何减少、消灭报纸差错,是摆在各级党报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创新机制,从根源上预防差错

作为一家地市级媒体,《桂林日报》的人员职数和部门机构虽然无法与大报相提并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报社下属的子媒、部门也很多。要防止差错,除一线记者、编辑要警钟长鸣、高度重视外,广告、发行、印刷、网络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也非常重要。为进一步协调报社的宣传报道,使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健康、规范、有序,报社从2010年初开始建立了报社编务会的全新机制,全面领导协调报社的采编等工作。

编务会每周一次,由总编辑主持。参加者包括报社下属《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体坛导报》、桂林生活网和《潮》周刊几大子媒的分管副总、编委会成员以及报社广告、发行、印刷和网络管理部门负责人。编务会最重要的一项议题就是回顾总结上一周的宣传报道,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避免和减少见报差错?桂林日报社编务会的做法是:直面问题,认真对待,科学分析,重点解决。每周编务会上,各媒体值班编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评论上周宣传报道工作,指出问题时,讲得最多、说得最具体的就是见报差错。包括文字差错、图片差错、印刷差错或发行差错。文字差错又包括标题差错、内文差错、图片说明差错等。其中有些是因为记者粗心大意,有的是编辑不小心,还有的差错可能是电脑操作员、校对、印刷厂的工人误操作。编务会对差错进行初步认定,并当场找出解决问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办法。

正是编务会机制的建立和对差错问题坚持不懈的重视、关注,在报社内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氛围。下属各媒体从分管领导、编委会成员,到每一位记者、编辑,对编务会上提到的每一个差错都高度重视。而每次被拿到会上放大、曝光的差错,也成为各部门研究、探讨、引以为戒的活教材,对减少、消灭差错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桂林日报社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设置了多重防线,对差错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封锁”和“围剿”。经过两年多努力,《桂林日报》差错率大幅下降,一举成为广西差错率最低的报纸,《桂林晚报》也成为广西差错率较低的纸媒,得到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也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可。

建章立制,从制度上遏制差错

为更好地遏制差错,提高报纸质量和水平,桂林日报社特别重视建立和完善采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2010年开始,报社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桂林日报社采编人员行为准则》《桂林日报社关于严格“三审制”的规定》《桂林日报社采编差错处罚办法》《桂林日报社关于见报稿件署名问题的规定》等文件,对如何预防和减少差错、差错的认定与处罚等,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三审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一项硬性规定。所谓“三审制”,就是每一篇见报稿件(包括图片),都要经过编辑、编辑部主任、值班总编(编委)审核后,才能见报。多年来,桂林日报社始终坚定不移地实行“三审制”,不允许打折扣,容不得有那怕是一星半点含糊。在此基础上,为预防和减少差错,还主动增加了两道“防火墙”。一是增加记者部主任审稿的环节。记者每写完一篇稿件,都必须经本部门主任审阅后方可投到编辑部。记者无权将自己写的稿件直接投给编辑部门。这被认定为采编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流程”。记者一旦违反这一关键流程会受到严厉批评与处罚。二是报纸完成清样后,由印刷厂制版并开机印刷。这个时候,报社专门设立了“第一读报人”的岗位,由两位同志担任。第一读报人每天晚上十点上班,第二天凌晨五六点才下班。“第一读报人”直接对社长、总编辑负责,一旦发现重大差错,立即报告报社主要领导。在特殊情况下,第一读报人如果发现较大差错,有权对正在印刷的报纸进行叫停。

作为一家成熟的媒体,桂林日报社还特别重视读者对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作用。从2011年起,报社率先在《桂林晚报》开展读者“有奖纠错”活动,鼓励读者参与纠错。一旦发现有差错,可以通过电话、短信、信件等方式向报社有关部门报告。这些被“举报”的差错经过专业人员确认后,报社每个月对参加纠错的读者进行抽签,中签者给予一定数量的现金奖励。实践证明,充分调动读者参与纠错的积极性,对于减少、消灭报纸差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严格奖惩,从管理上消灭差错

只有制度无人落实,或有了制度执行不力,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桂林日报社始终把提高执行力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执法,严格奖惩,从严管理,“纠错”工作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出现的见报差错,报社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管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除发现、收集各种见报差错外,还必须对收集到的“疑似”差错进行考核、考证,明确责任,并定期将有关差错、调查情况、责任人、处罚金额等内容在报社内部张榜公示。公示期间,差错当事人、报社同仁可以对上榜的问题作出解释、辩解。有关部门要对当事人的疑问再次考核、论证,并作出解释。一旦差错得到确认,当事人的疑问得到合理解答后,有关部门将根据《桂林日报社采编差错处罚办法》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罚。当月的事,当月处罚,当月“兑现”,绝不拖延。

《桂林日报》的部分记者编辑在研究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

▲ 报社评审员每天都认真审读当天出版的报纸。

为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和办报办刊水平,桂林日报社制订了一系列奖励机制。如年度“十佳记者编辑”“年度先进个人”、报社“十星级文明部室”评选等。在对入围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时,是否出过差错,尤其是否出现过重大政治性差错或主观恶意造假,在这些重大问题上,采取“一票否决”。对于技术性错误也有严格规定。如“因个人原因漏发重大新闻、发重稿、出现标题差错在一年中累计达到3次(含3次)以上者”,也会取消其参评“十佳”的资格。2012年,《桂林日报》有一位编辑全年业绩排名第二,但由于出现过发重稿和标题差错,被取消当年评“十佳”的资格。还有一位记者2012年表现出色,业绩排在当年“十佳”第一名。2013年前几个月的业绩也非常突出,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违反了报社规定,造成较大差错,被“一票否决”,没有资格参加当年的“十佳”评选。

报社在实行差错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平等”。两年多来,从分管领导、编委、部门主任,到普通编辑记者,每个月都有人因为差错被处罚。

辛勤耕耘带来丰硕成果,严格管理产生良好效益。《桂林日报》《桂林晚报》的见报差错逐年减少,采编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桂林日报》《桂林晚报》见报差错率都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2011年10月,广西新闻出版局公布了对全区15家党委机关报、30家期刊文字差错的抽样调查结果,《桂林日报》以万分之一点五四的最低差错率名列第一,成为广西数十家党报、期刊“差错率最低”的媒体。

减少差错,提高质量,报社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和信誉。最近几年,桂林日报社的工作不仅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还获得中国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多个奖项。2011年,报社荣获中国报业协会授予的“2009—2010年全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单位”;2012年,荣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报业广告年度创新奖”“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广西文明单位”“广西和谐单位”称号等奖项。同时,《桂林日报》《桂林晚报》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报业创新奖”,《桂林晚报》还荣获“2011—2012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媒体10强”“中国地方都市报最具品牌价值10强”“2011—2012中国报刊广告价值排行榜晚报20强”。

猜你喜欢
差错率日报社晚报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集体“失忆”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