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丽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第10放映室》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介绍电影文化的的特色电视栏目,这档节目的宗旨是“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栏目主要是每期45分钟每期一个系列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电影大师、电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对电影的主要画面大量展示,并结合国内权威电影研究专家的讲解和评说,提出最新锐的学术观点,带领观众以专业的视角来解读和评析电影。正是由于该栏目这样的定位让很多类似的节目在<第十放映室>的面前不得不俯首称臣。
随着资讯的不断发达,单纯以新闻快报或电影展映等方式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影动态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一批热爱电影的青年观众希望得到的是更加专业,更深层次的电影文化介绍和解读。《第10放映室》的出现就正是针对这样的一个收视人群而设立的。
由于本栏目得到了中影公司的支持,许多外国电影将是第一次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播出,无论从黑白的老电影还是到好莱坞的大制作都在节目中有所展现,使节目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整个节目中解说词起着贯穿主线、表达制造者意图和诠释影像画面的作用。《第10放映室》栏目在解说词上很好的把握住了“深”和“浅”的关系,不但能用老百姓易懂的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又把内容诠释的深刻、专业,且解说词与画面之间衔接十分到位,没有拖沓和生硬的感觉。
高质量的解说词使得节目在编排上显得逻辑明晰、内容翔实,把问题既说的明白又不失观赏性。以介绍美国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映像希区柯克》一期为例,编导将节目分为“悬念”和“符号”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希区柯克在电影中的一些经典悬念设置和其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符号性标志,如:楼梯、金发女郎、自己等等。解说词通过画面的配合层层剥茧把一个悬念大师生动地再现在观众眼前。
栏目还经常用各种电视语言来解说电影,例如谍影重重3的第一段高潮戏就让观众对本片刮目相看。从中央情报局对卫报记者的实时跟踪监听,到伯恩现场指挥记者在火车站逃亡,在整个过程中,画面角度灵活机动,剪辑手法紧凑多变,游刃有余地交待出这一事件的台前幕后所有人物的位移。这是格林格拉斯最得心应手的手段,将一次行动中所有的元素,所有单位都来个从容交待,然后快速交叉剪辑,给观众一种全息的监控感,加上手持摄影带来的记实感,令观众产生既紧张又满足的愉悦。
栏目对于一些质量不高的影片更是直言不讳的指出,用词非常犀利凸显了电影评论节目老大哥的地位,例如在解析电影《花花型警》的时候是这样介绍的:《花花型警》的导演马楚成曾是广告摄影师,然后转为电影摄影师和导演,他的主要作品有《星愿》《东京攻略》《韩城攻略》《男才女貌》等影片。马楚成曾说本片是《星愿》和《东京攻略》结合版,不过很多观众可能会这样理解这句话,烂片加烂片等于更烂的片。
改版后的节目播放时间由过去的9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45分钟一期,虽然时间缩短了一半,但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将影片的故事性和情节连贯表现,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坚持的品位,但是时间太长对剪辑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因为如果影片的剪辑不好,就会使整个节目显得冗长或是不知所云,而该栏目优秀的剪辑使节目中播出的影像既简洁又完整地展现了影片的故事结构,就如同将电影看过了一遍,加之与解说词的完美配合更加体现节目的专业性。
《第10放映室》栏目的成功播出,吸引了许多热爱电影的观众,但是在华丽的外表下,也存在些许不足,影响到观众对改栏目的感受。
从受众定位来看《第10放映室》栏目针对的受众是喜欢看电影的青年观众,有一定的知识与人文修养,所以在受众群体方面上就显得较窄。
在受众群体方面如此的定位同时又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因为收视目标群自身相比之其他目标人群就充满了巨大的差异,比如:个人对电影会有不同类型的喜好、同一类型的电影也会存在有不同喜好的解读方式、了解电影的资讯方式是多渠道的、收视时间很难统一、职业和身份甚至年龄的差异对其收视心理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栏目在收视人群方面就很难像其他一些栏目一样在节目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形成一贯的风格,而是必须不断地照顾到不同兴趣的观众。
节目欣赏是一个审美主体(观众)和审美客体(节目)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电视节目制作者必须要有准确的收视人群的定位,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生活经验、艺术素养和美学趣味,尽量使节目能符合观众的口味;反之作为审美客体的电视节目也不能消极被动去迎合观众趣味,应该试图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品位。节目选题过于狭小、局限,为了短期的收视率而急功近利的选择,不仅不能培养出观众对栏目的收视忠诚度,也会遭到没有媒体责任心质疑。
栏目虽然有高质量的解说词,比如对《哈里波特》系列电影采用的神话原型批评模式、《回到未来》系列电影采用的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这无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持品位的栏目在权威性、专业性方面不可小视的实力。而在另外一些节目中又表现出毫无知识含量的应景、纯娱乐的心态,譬如《野蛮女友的故事》《跨越时空的爱恋》等,在解读方面都缺乏一个主线贯穿,成为简单的影片片断堆砌,让人有一种风格不定的感觉。
《第10放映室》已经开始不断探索节目的系列化特色,从06年开始在几个国家法定长假连续推出“电影过年”、“电影过节”等系列节目,通过七期节目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不同侧面的文化解读,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除此之外还制作了以介绍英国环保为主题的《看得见风景的英国》、以魔幻电影文化整合为主题的《东西方魔幻电影异同》、以香港电影歌曲为主题的《香港电影歌曲-辉煌二十载》以及介绍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仁者无敌-黄飞鸿》等,这些专题系列的制作,使节目能从更多的纬度阐释电影中所蕴含的文化。
但我们从中还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节目选择的范围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其中香港和好莱坞的电影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大陆、台湾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所占比例很小,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如此狭小范围的下,系列节目的多角度阐释势必会带来节目中所介绍影片的重复性增大,一部影片观众可能就会在一个系列节目中,甚至不同系列的节目看到多次,这样自然会造成观众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下降。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可是对影像的新鲜感恰恰就是电视传播所追求的,因此新鲜感的缺失必然带来的是观众对栏目兴趣的减弱。
由于每一期的《第10放映室》都是有主题的,所以要想总结出这个主题的电影就显得比较困难,电影的即时性就容易出现缺失,正在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很难第一时间被观众所知晓,所以显现出即时性较差。
《第10放映室》通过一期期节目为我们呈现出他们不懈的努力,无论是阳春白雪的大师作品还是老少咸宜的商业大片,我们都能感到编导们对银幕魅力的热爱,传播电影文化赤诚,虽然节目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但作为一个正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新栏目,我们有理由期待《第10放映室》更精彩。
[1]蒋好书.电影评论的危机—以美国电影评论史为例[J].电影艺术.2009
[2]孙绍谊.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叶虎.大众文化与媒介传播[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4]周剑云.本刊之使命[J].明星特刊(《最后之良心》号),1925
[5]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赵娟.我们需要怎样的电影批评[J].电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