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旦,吴慧芬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浙江象山 315700)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1],作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其技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日益增加[2]。为了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本院于2011年1月成立了静脉输液小组,通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1 建立静脉输液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建立静脉输液小组,小组成员从临床23个科室中各挑选1 名护士,条件为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大专以上学历的本院正式护士;热爱护理工作,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水平高;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及教学能力,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强[3]。组长由护理部指定一位护士长兼任。
1.2 静脉输液小组职责
1.2.1 制订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制订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标准、各种输液工具操作及维护标准和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流程、输液并发症呈报制度、输液质量的评价标准等。制订初稿经护理部审核通过后,由小组成员传达至科室的每位成员,并组织学习及监督实施。
1.2.2 开展PICC护理门诊及护理会诊 护理门诊主要进行PICC穿刺及各种静脉导管维护,维护定于每周二、五上午。开展全院性静脉专科护理会诊,协助解决临床静脉置管困难和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感染、堵管、意外拔管,断管处理等,需邀请会诊时,由所在科室护士电话告知会诊人员,并填写护理会诊单,简要说明会诊目的,会诊人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与帮助[4],会诊人员在会诊单上填写处理意见,本院无法解决时,组长与上级医院积极联系,进行网络会诊。
1.2.3 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的专科护理培训 根据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5],结合本院临床静脉输液中存在问题及专科护士培训要求,制订输液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计划。理论培训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基础知识、专科理论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和国内外静脉输液领域的最新指南、动态、感染控制等;操作培训包括PICC 的维护技术、各种穿刺工具的操作规范及冲封管技术、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等。理论培训由组长和小组成员承担讲课,每月1次,每次时间1h 左右,小组成员必须参加,临床科室护士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参加者每次可获Ⅱ类学分0.2分。操作培训按计划进行,每周二、五由病区按计划派出1名护士至PICC门诊实践,学习实践PICC 维护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1.2.4 静脉输液质量检查评价
1.2.4.1 检查评价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输液工具选择、输液期间管理、大输液管理、输液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健康宣教、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等8方面。输液期间管理包括输液速度符合要求、输液工具选择符合要求、输液部位及膜固定整洁、输液巡视及时、输液或更换液体做到三查七对、床边有备用液体、输液时间安排合理等;备用大输液管理包括液体的备用效期、使用原则符合规范;健康教育包括教育时间、内容、方法及记录符合要求;每月进行静脉输液知识理论考核,小组成员必须参加,每个科室抽1~2名护士参加考试,技能考核由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到病区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整个输液过程无菌操作规范,严防感染;对患者满意度调查包括穿刺熟练、静脉保护、巡视及时、健康教育等方面。
1.2.4.2 检查评价方法 对各病区的静脉输液质量每月检查,采取小组成员自查及组长检查相结合方式,根据静脉输液质量评价表检查,结束后组织小组成员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如需要各科室协调或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由静脉输液小组组长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并报告护理部,需要科室层面解决的问题由各科室的小组成员召开科室会议,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作为下个月的重点检查问题。每季度由静脉输液组长汇总1次,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多媒体形式反馈给各科室,作为科室季度考核的指标之一。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建立静脉输液小组后,进行PICC 置管205例,维护2700 例次,处理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48例,组织疑难会诊21例。护士对静脉输液的新理念有了实质性的认知改变,静脉输液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提高,见表1;、静脉输液质量有了明显改进,见表2;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见表3。
表1 静脉输液小组建立前后护士静脉输液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得分
表2 静脉输液小组建立前后静脉输液质量专项评价
表3 静脉输液小组建立前后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侵入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自静脉输液小组建立后,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保护静脉的意识,为临床护士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专科护理的发展;开展PICC护理门诊及护理会诊,切实解决各种静脉输液实际问题,同时提升了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每个月的输液质量评价,达到了静脉输液质量持续改进,极大提高了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感、依从性和满意度。
[1]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
[2]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3.
[3]花蕾,李淑迦,徐艳,等.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9-540.
[4]章小飞.会诊小组在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中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62-63.
[5]庄一新.细节管理对输液治疗护理品质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