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敬
目前,我国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审计切入时点把握不准确,时效性差。按介入时点不同,把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划分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适时介入式跟踪审计和重点介入式跟踪审计三种类型。全程介入式跟踪审计由于期间跨度大,耗用人力多,加之政策的执行范围广,适用性不强;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比较适用政策跟踪审计,而难点是“适时、重点”难以把握。由于政策发挥作用有一定的时滞性,过早介入会因政策的执行效果性不理想,而使决策者加大政策,进而急功近利;介入过迟,政策环境时过境迁,政策不可逆转,损失、浪费无法挽回,失去了跟踪的意义。
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应当更多的关注于政策执行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遵循性审计仍然是政策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而绩效审计方面,由于不同政策实施领域的评价标准的差异,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难以确定,成为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因而,对政策执行情况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实施必然会重视不够,侧重不足。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其实施过程不可逆转,所产生的效果可能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也可能背离其愿望。这就要求在政策跟踪审计中,明确政策预期,对未来政策环境及政策对象的变化状况有所把握,对政策制定本身的问题,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研判,充分评估其不确定性。目前,审计监督的内容更多的侧重在政策的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上,对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评价成为审计监督的盲点。
一项政策的出台会涉及众多实施部门,也会涉及众多直接或间接受影响的人群,因政策涉及部门或人员所处角度不同,往往对政策的评价会有完全相反的结论。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需要建立在审计专业知识和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基础之上。目前,审计人员对数据的相关分析,大多建立在单纯的比较法、比率法和趋势法分析法的基础上,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审计方法,在审计分析中很少应用。
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具有的突出特点:一是系统性,跟踪审计通常涉及审计事项决策、执行和绩效评估等多个环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二是长期性,审计事项时间跨度较长,不能通过一次审计实现审计目标,需要对审计事项实施全程跟踪的连续审计程序;三是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处理等存在明显差异;四是建设性,跟踪审计促进国家治理目标顺利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五是时效性,跟踪审计不同阶段对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的调整都有时效性要求,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明确时效性,审计报告和审计公告也要强调时效性;六是开放性,跟踪审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
政策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决定了审计方式、组织形式和介入深度、力度的选择。按照政策真正落实、发挥作用、产生效果的时间不同,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介入时点:一是对于周期短、见效快的政策,应当在政策出台的较短时间内进行跟踪审计,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尽早加以调整;二是对于涉及民生的政策在公布后、实施前甚至在酝酿阶段就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反响,需要审计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比较适合采用审计调查的方式;三是对于周期长、见效慢的政策,特别是事关国家宏观发展全局的重大经济政策,不能只进行一次审计,而更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影响政策发挥效应的多方面因素,分阶段、分时期选取多个时点介入。
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最高的层次应当是绩效审计,即评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它应当是一种能够有效容纳绩效审计内容的审计方式,通过对整个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审计评价,进而影响政府决策。跟踪审计从根源上说就是绩效审计的内容,要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其审计目的、审计内容、审计结果、审计建议都具有明显的绩效性特征。审计机关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而是进行了扩展,政策执行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跟踪审计中最重要审计评价标准。
常规的审计通常是以既定的政策目标为前提,关注政策的执行情况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不质疑政策目标本身,而政策评估有时需要对政策目标本身提出质疑。跟踪审计可以分阶段地、客观地评估政策本身的科学性,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馈不及时和反馈信息失真的问题,影响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力的判断。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跟踪审计在第三方公正的立场上,对政策本身的科学性持续地、分阶段地、有侧重地进行评估,将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反馈给决策者,作为修正决策的依据。如此不断地审计循环,达到对政策的动态绩效评价。
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并拓宽其分析面,应当是审计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策的出台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产生影响,对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采用大量的数据分析方法,除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外,可以大胆采用实证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整合审计资源是指围绕一定的审计工作目标,对审计资源各要素进行整理、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审计组织的职能作用。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提高各构成要素自身的效能;二是搞好各要素之间的科学配比。整合审计资源所追求的目标,是在提高各构成要素自身效能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结构效益。
[1]董冰霖.对跟踪审计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3.
[2]吴肃峰.从温州拆迁安置政策审计浅析政策跟踪审计管理[J].地方经济.
[3]张勇.公共受托责任论下政府跟踪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