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娣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是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农产品出口对一国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产品出口将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安徽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3.76 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50 %。2007年和2008年农产品出口虽有所增长,分别为4.32 亿美元和5.11 亿美元,但同比增加幅度较小,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较2006年有所下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农产品出口锐减,安徽省出口贸易也受到重大影响,农产品出口额为5.08 亿美元,占全省年出口总额的2.34%。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额达6.86 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54%。2011年,随着全球经济日趋回暖,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得以恢复与发展,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达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28.63%。2012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超过9亿美元,实现安徽省“十二五”农产品出口规划目标。由此可见,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在全国排名第16 位。出口农产品多达500多种,主要有粮食、蔬菜、中药材、茶叶、羽毛、蜂蜜、芝麻、花生、肉禽、蚕丝、水果等初级产品,其中,茶叶、中药材、芝麻、羽毛和蜂蜜出口量居全国前列。但相比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规模还相差甚远。
表1 2006—2011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额
从出口市场分布情况看,安徽省农产品已出口全球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要出口区,2009年,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2.7 亿美元、1.0亿美元和0.99 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3.4%、19.8%和19.5%,2010年三大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3.5 亿美元、1.5 亿美元和1.4 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1.0%、22.4%和20.8%。三大市场出口额均有所增加,但占比相对变化较小。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三个市场的出口份额相对较低,加总不到10%。
从出口企业情况看,全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已由“十五”时期末的240 家发展到目前的423 家,其中出口超1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由“十五”时期末的58 家发展到现在的128 家,出口超千万美元的由4 家上升为13 家。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有1500 家,出口超 千万美元的企业却达150 多家。相比较,安徽省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比较少,出口规模小,国际市场竞争力也较弱。
据统计,安徽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0.5:1.0,全国平均比例为0.6 :1.0,而发达国家达3.0:1.0;安徽省农副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0%,山东省为65.4% ,河南省为40.1%,全国平均水平为28.4%;2003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为573 亿元,仅相当于山东省的13%,江苏省的14%。安徽省出口的农产品中,原料性农产品(如大米、蔬菜、羽毛、芝麻、花生等)出口额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0% ~70%,其他深加工农产品(如花生酱、芝麻油)仅占10%左右。出口优势仍然集中在蔬菜水果、蜂蜜、中药材、羽毛等原料产品。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理位置并不利于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资源优势。但安徽省食品加工企业小、散、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产品生产加工仍然沿用传统方式,规模小,设备陈旧,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粗加工,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深加工农副产品出口较少,整体缺乏技术创新力。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进口管制越来越严格,门槛越来越高,关税壁垒逐渐被非关税贸易壁垒所取代,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技术标准、质量认证、检验程序、环境保护、国民健康标准、动物福利、私营标准等。据WTO 统计,WTO 成员有关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通报数量中,发达国家占40%以上。美国、欧盟、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成员在食品科技和安全管理上居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出台新的SPS 措施,令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员处于被动应付境地。安徽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虽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与当前发达国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安徽省农产品农药、农残超标问题仍然存在。很多农民仍然使用国家已经明文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安全生产意识差,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农药长年累月在土壤里积累,“三废”污染导致某些农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超标。因此,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市场与贸易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安徽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当面临危机时,安徽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很难寻找到新的出口市场,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业,也是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能占据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廉的产品价格。但随着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必然会下降。同时,随着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以种植业为例,1978—2006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种粮食生产成本增长了5.7 倍,棉花的生产成本增加了7.5 倍。由于工业劳动力工资的增加,很多农民工流入到工业领域,这又造成部分农业部门出现“去专业化”现象。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因各项成本的上升而削弱。
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各类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安徽省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加工,自主品牌少。目前,安徽省农产品中只有30 多个国家级名牌产品,大多数农产品属于省级名牌。品牌多以地理标志命名,如“黄山毛峰”“詹式山核桃”“徽六瓜片”等品牌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但这样的知名品牌数量较少,且在品牌宣传上方法单一、内容单一、创新力不够,很难塑造出安徽省农产品的整体形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品牌是质量的保证。安徽省农产品要明确品牌定位,凸显农产品的核心价值。打造农产品品牌,首先要有品牌意识。安徽省农产品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小而散,普遍为作坊式经营、家族式管理,而且产地分散,产品大多没有品牌标识,企业缺少品牌意识。因此,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农产品生产者要正视农产品竞争国际化的事实,打造优秀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还应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从战略高度长远规划农产品生产的品牌化道路。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农产品企业应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广先进技术,降低农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及贸易一体化管理,降低农产品生产营销管理成本。
安徽省应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适应市场供需变化,规避国际市场变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对于占出口市场份额较大的亚洲、欧洲和美洲,保持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与精加工,继续挖掘市场潜力。要加大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国际市场,拓宽企业的出口渠道,避免企业在出口过程中过分依赖单一市场。由于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在开拓周边出口市场时远没有广西、山东、东北等地的便利性,在出口农产品时也没有优越的运输条件,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和加快产品创新等措施促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推动与南非、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通过签订双边易货贸易条款等来保持出口市场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手段,搭建各种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安徽省农产品。
中国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盟、美国、日本等凭借技术优势,设置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来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跨跃出口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唯一方法。以往我们总是在强调检测本身标准过高,却忽略了农产品污染的源头。因此从土壤检测、良种选择、生产期间营养的平衡与虫害治理等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首先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基本的保障。在选种方面,要选择遗传品质好、性能稳定,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环境的品种进行种植与饲养。农民在选种和生产时期,科研部门或当地的龙头企业应选派农业专家、食品专家等给予指导,国家应鼓励农民种养品质良好、营养价值高、效益好的品种。特别是对病虫害的治理方面,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合理控制农药用量,合理施肥,保持营养平衡。鼓励农民开展大面积承包经营,实行规模化经营与管理,支持农民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推广公司加基地的模式,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实施全面质量控制。要求农业管理部门和商检部门加强农产品检测力度,参照农产品国际检测标准不断改进与完善。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国际社会关注环境与贸易的结果,也是各国在对外贸易中实施贸易保护主要采取的手段。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受壁垒限制的产品种类几乎覆盖了我国所有出口农产品,直接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很多企业消极应对甚至放弃应诉。而放弃只能蒙受更大损失。因此,无论是面对反倾销调查还是保障措施案件,出口企业都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积极应诉,尽量减少损失。一旦胜诉,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可以扩大知名度,开拓新市场,带动行业发展。由于企业规模小,应诉成本高,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经营企业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往往选择放弃,因此政府应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中小型农产品出口企业应深入研究WTO 规则,借鉴成功经验,联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李二敏,琚贻久. 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
[2]邓小华. 安徽农产品出口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8(2).
[3]黄剑平. 人民币升值对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 安徽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