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航行 何崇岭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对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初次开发的投入比较大,开发成功后物质成本所占的比例极小,扩大生产后的边际成本近似于“零”,因而产生的利润率则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领先的知识和技术,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所以,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远远超过原材料和机器设备。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存在“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的思维。一是存在“创新恐惧症”,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快快死”,在中小民营企业里面,这种心态相当普遍;二是存在“大脑缺乏症”,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致命瓶颈。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的,舍得花大力气引进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而对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则缺乏深刻的认识。传统的与习惯的管理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维,企业内部的每一项小小的创新或改革,都会遭遇顽固的抵制,即使成功,也是代价惨重。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尤为显得重要与紧迫。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同样是生产力。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被近代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潜在的必要的条件,但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相应的高效率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里,几千年的努力,也没有解决好国人的“吃饭”问题。而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仅仅一项简单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在农业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大进步的几年间,就逐步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这就是制度创新的作用和威力。
由此可见,并不是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必然地、自发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有管理创新,尤其要有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对象,关键是管理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是由“机制”即政策或制度来决定的。所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制度,这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而各类管理最终以制度的形式来体现,由人来实现的。所以说企业管理创新,关键是制度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和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首先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汇集着企业内外的各种重要信息,要利用好这些信息,就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之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对财务制度不够重视,表现为应付工商税务海关的稽查而设置多套账,其真实可靠性难以信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很少考虑筹资的计划性成本等因素,与此同时一些现金流量状况较好的企业,其现金管理水平不高,往往一个时期流动资金非常紧张,一段时间则是大量资金闲置,或者是几乎没有投资收益,或者是资金富余,或者是盲目投资于风险性很高的项目,造成资金回收难,以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其次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扩张,导致迅速进入衰退期,银行在综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及实际情况后,对其信用评价降低,放贷可能性降低。最后,中小企业不但需要贷款,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只能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长期性需求。而对长期性流动资金的来源,除了中小企业自己筹集之外,主要是政府给予的帮助。因此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政府的财政扶持与金融机构贷款等三方面解决。
1.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为中小企业筹集长期性的流动资金提供帮助,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科学的发展。如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为一部分缺乏必要的资本而无法投资和经营的人解决困难,政府应主要侧重于为拥有新的技术发明,拥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基础,能够迅速成长,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奖励扶持优秀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村镇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为初创业者及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由政府部门和银行签订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协议,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依据;在财税政策上,对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进行减税或免税,减轻中小企业在税收上的负担;最后,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关心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研究解决问题。
2.在金融机构贷款方面,银行应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筹资环境,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从而筛选出一批具有信誉高,市场发展潜力,质量好的企业。企业也应主动选择和面对投资银行,与投资银行多进行沟通和联系,促进与投资银行的合作,争取贷款上的支持,企业在实现资本运营战略时,要积极了解投资银行,与投资银行进行密切的接触并根据其实力和企业的需要选择投资银行,企业不进行资本经营时也应该适时关注投资银行,以便在利用投资银行时掌握主动性,更大限度地调动非公有制中小型银行中的流动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等投资。
3.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对经营管理知识及财务会计知识等的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与知识素质。“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对管理知识与财务知识有充分了解的业主会对企业的融资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帮助经营者懂法,守法,依法经营企业,在遇到纠纷时,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可以帮助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学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减少浪费,增加企业收益;学习本行业的科学技术知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依靠科学进步,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学习经济方面,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吸引投资银行为其服务,筹集资金,获得更好的市场前景,求得更大的发展。
相对于企业一般收入分配而言,收益分配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独资和合伙经营企业,所有权完全归个人和家庭所有,在收益分配的时间和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还有一种是股份合作制,采取职工拥有企业的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因此,职工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但在股份合作企业执行利润分配政策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职工将入股与集资一样看待,希望尽快收回自己的投资,因此在表决时片面追求高分红,使企业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且有些企业片面强调股份合作制的集资功能,为了达到在短期时间内募集更多投资的目的,人为调高企业利润,从而调高企业分红股息,增加投资企业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一些规模稍大的中小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上分离,企业聘请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者参与剩余利润的分配,这实际上是对管理者的激励,使其收入为月薪加奖金,采用年薪制,股息加红利等,平均报酬是普通员工的5倍-6倍,还有部分企业对经理人员实行股票赠与。
企业还需发展与职工的分红关系,建立一种能够体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利润分配制度,使职工参与管理决策,让职工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到同股同权,但在企业章程中严格规定企业的分红比例,限制职工入股的最高和最低份额,防止职工股份向个人集中,造成职工的实际权利与地位过度不平等等问题。“通过期权方式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的效益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经营者创造价值,追求利润的动力,为经营者构造一个正当的合法的收入渠道,杜绝灰色收入,克服经营者的短期行动,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对于职工入股进一步加强宣传,让广大参股职工了解职工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股份合作制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使利润分配置于广大参股职工的监督之下。最后合理解决股利分配及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和健全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规范,通过企业建章建制,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1.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将管理信息化,使信息化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就会事倍功半。“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与制定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及企业员工业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变压力为动力,自觉自愿地投身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并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尽职尽责。”
2.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它意味着用共同的信仰指导统一的行动,意味着紧密的相互结合和渗透,如果缺乏企业精神,企业将不可能有任何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规划和远景设想。
3.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提高员工素质,实行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增强了企业的人员流动稳定性,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正确处理主营业务发展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企业联姻,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共同结为战略联盟抵御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使企业在遇到重大挑战时达到盈亏平衡。
5.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又要考虑社会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走向,注重行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善于把握产业先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企业应当从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完善等方面营造起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1]王乐鹏,周礼婷.试论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企业论坛,2010(13).
[2]陈又星.谈企业文化创新的趋势.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1.
[3]马雷.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浅析.企业物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