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毅 焦瑷珲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从事交流的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日趋严格。面对这样的形势,传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新趋势。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提倡传统教学结合新媒体优势,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采用多种符号、工具等手段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
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借助一定的媒介(物理媒介、电子媒介、纸质媒介、语言符号等)和外界发生信息互动,通过各种感官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之间的互动方式称为模态。
多模态化指在一个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不同符号模态的混合体,同时也可以表示不同的符号资源被调动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共同构建意义的各种方式。该理论提出人们传统习惯中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社会交流中已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文字符号一起形成一种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构建。多模态教学是1996年由New London Group提出的新术语,强调多元形式的读写能力、信息交流和多媒体技术等因素的相关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其主要模态是听觉模态,主要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话语,填鸭式向学生灌输课堂上的知识。这样单一的教学模态,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逐渐地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在多模态方式的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听觉模式,还增加了视觉,触觉等复合型模态的教学形式,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加深了对语言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模态,使得各模态之间能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多模态图片、色彩、有声资料、视频等教学优势。教师要减少口头话语填鸭式的听觉模态的使用,通过借助PowerPoint,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给学生视觉上产生影响,使学生充分增加在课堂上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识各种符号,提高学生自主习得语言能力。这样才能摆脱传统教学单一模态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提高语言输出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多模态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将会取得显著地教学效果,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例。笔者就以ethnocentrism这一节教学内容来谈一下如何把多模态教学方式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教学中去。
在向学生们讲授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时长几分钟的视频。视频的内容为人类学方面的素材,例如:地球有几个大洲;每个大洲居住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些肤色各异的人有哪些民族,哪些部落,他们各自使用的语言,各自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方面,以一种全面直观的影像资料向学生们展示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们和我们共同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视频播放之后可增加一个时间为几分钟的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讨论诸如“尽管分享着相同的星球,为什么人类的大家庭中会存在有如此差异的各种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段视频带给我们大家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ethnocentrism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借助PowerPoint向学生们展示世界的三大宗教。用图文简要展示出各个宗教中常见的principles和taboos,向学生阐述宗教文化如何影响人们世界观和人们思维中长久存在的固有思想。这样的PowerPoint图文展示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不同群体和民族之间为什么存在有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习惯定势,使学生们学会以包容的态度审视其他文化下的个体和群体,尝试理解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在图文展示过程中,结合小组讨论或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就以PowerPoint的形式向学生总结ethnocentrism的定义: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偏爱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用否定的态度,否定或贬低其他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
本文采用问卷,访谈方式,以及简答对同一高校商务英语(30人)和英泰双语专业(28人)学生分别进行多模态和非多模态教学。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多模态化教学的态度,以及两班回答ethnocentrism准确度统计结果如下表:
?
两班学生回答ethnocentrism定义的准确度考核平均分的比较(以十分为满分):
商务英语班:8.4分
英泰双语班:7.6分
以上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试者能够接受多模态教学,以及对ethnocentrism回答的准确度来看,商务英语班的平均成绩明显优于英泰双语班。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文化知识及相关跨文化交流实例的视听内容,不仅具有趣味性,丰富了教学内容,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延长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们对于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从调查和回答问答的准确度来看,受试者对课堂上的多模态化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持肯定态度,对ethnocentrism这一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多模态化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趣味性和时效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出了与其相应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使得跨文化交际这一课程的授课形式更需要多模态模式。多模态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图像、声音和视频,为展现真实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提供了便利,让学生直观的接触到各种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场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更加具体的语境和文化信息。同时还有利于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多种模态交互使用,刺激听话者感官,相对文字单一模态的听觉教学,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环境的网络化,数字化时代英语教学实践的一个新尝试,多种模态以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形式出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多模态的使用改变了过去单一听觉模态或是单纯文本模态的教学形式,通过短片视频、PowerPoint等多种模态形式穿插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论文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数据来源仅限于笔者所在学校部分英语专业学生,涉及层面还太窄,该教学方式的利弊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2]石锐.多模态化大学公共英语读写课教学的实证研究,2011,(11).
[3]王催春,朱冬碧.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7).
[5]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