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丹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胜利小学音乐教研组 浙江余姚 3154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联系也日益紧密。作为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我国各学校教学被广泛应用,小学音乐教学中亦是如此。多媒体手段以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正被广泛推广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甚至,忽略教学重点的现象。对此,笔者将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以及他人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中所呈现的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作简要分析。
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等因素是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直接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师根据课程所教内容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方式,给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同时,多媒体教学技术所拥有的多样教学素材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在我们传统教学中,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展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引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学过程缺乏形象和生动性。如笔者在过去教学中,以为教学设备有限,只能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歌唱教学环节,还是基础乐理知识教授环节,又或是音乐欣赏环节,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比较低,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相反,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形象的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直观展现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则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这种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指出,教学活动需要体现交互性的特征,即师生间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讲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以促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对唱、领唱、合唱、试唱、模唱等的交流,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以及课外各种补习班的压力,使得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失去兴趣。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给学生播放各种世界名曲,以及国内外的各种乐器,并且介绍这些乐器的由来和背景知识,使他们在书本学习中,也能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正因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得音乐课在较语数外等主课学习中受到学生的重视,有效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除了单纯的讲解乐理知识,就是带着学生唱歌。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也相对有限,教学质量也就不会高。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单纯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时,因受到自身性别的限制,在合唱部分教学中,男声不能示范女声的声音,女声不能示范男声的声音,这使得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示范难以进行的尴尬。而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传统教学后,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乐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画与乐理知识有效结合制作成flash动画,使得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深入的学习了乐理知识。又如,笔者在教学中还时常通过音乐软件,对学生独立演唱的部分录下来,并通过录音回放,使学生能够清晰的判断出自身歌唱所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与原版音乐的对比,寻找不足,并加以改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审美意识。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要求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掌握简单旋律的歌曲,并熟悉和应用基础乐理知识。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有效传播了音乐教学的知识,还可以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这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符合了素质教育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
小学的音乐教学,除了课堂内教学外,还包括课外活动的教学。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遇到的课外活动,主要是一些文艺演出活动。提起课外文艺演出活动,我们音乐教师都很熟悉,甚至都是好手。但是,演出就需要有音乐,而为了表演形式的创新,在音乐的伴奏和长短要求也会各异,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解决。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还可以剪辑音乐、视频以及合唱伴奏的制作等。因而,掌握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丰富课外音乐教学活动。
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使学生能够将音乐这门艺术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情境是学生是否深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关键所在。多媒体则可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良好手段。正如多媒体可以通过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直观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从而体验音乐的美,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学习音乐。此外,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使得教学内容通过声像等形式,使学生完全投入其中,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是学生乐于学习音乐,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之一,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了显著提升。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辅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在我们教学实践中,就经常出现教师过于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教学本身。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后,教师不仅要提前备课,而且还需要提前制作好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后,有些教师似乎步入了教学的误区,过渡的注重课件设置的美感和内容的多样,将课堂教学基本交给课件展示,从而没有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违背了教学的原则。例如笔者通过这些年听音乐欣赏课时发现,很多教师对于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随意性较大。如,有位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以开始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是音乐欣赏课,然后就一直的播放音乐,课件上写着作品的名称、背景等。整节课基本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基本就在听音乐和看课件中度过。课后,学生也就一无所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很轻松在互联网上找到丰富的资源。对教师来说,这一资源范围的扩大,也导致了教师选择的难度。笔者在也注意到,有些教师在教学课件中,为了使课件华丽、丰富,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大多数素材都整理到课件中去,也就忽视了教学目的。笔者曾听本市一所小学听课,讲解的题目是《长江之歌》。这位教师从多角度搜集了长江的照片和视频、文字资料,并通过课件的形式在教学中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这位教师用了大半的时间来讲述长江的历史概况、地理位置、环境保护等。这样,一节课就基本完了,最后也只能简单给大家听一听《长江之歌》后,这节课就宣布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则因课件的内容,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节课基本成为了讲故事课,很难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
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合理的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认识的主体地位。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笔者认为,在吸收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仍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适当教授一些浅显易懂的专业知识,使学生真正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教师的主导地位则需要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投身于音乐教学活动中去。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如,在教授地方民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方言方式来讲解和演唱,以其原滋原味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这对于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既是帮助,也是一种挑战。多媒体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手段,它需要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反之,则很难给教学质量带来太大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许多小学教师都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只能简单的制作课件。正是因为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的欠缺,也制约了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更大促进效果。因而,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对于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容置疑。多媒体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教学手段。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避免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带来的弊端,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立足教学目的,使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辅助作用最大化。
[1]陈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7).
[2]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3).
[3]沙艳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J].学周刊,2012,(9).
[4]刘桂秀.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3).
[5]张玲玲.让多媒体优化小学音乐课堂[J].宁夏教育,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