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陈维亚一起穿越:再观舞剧《马可·波罗》

2013-07-20 15:23:27邵进圆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波罗马可舞剧

邵进圆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2011年9 月22 日,在总编导陈维亚老师的引领下,随着一个现代意大利青年的梦境,我们从21世纪穿越时空,回到了1275年的蒙古帝国。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奔驰的骏马。这就是由陈维亚为总编导的大型原创舞剧《马可·波罗》,该剧首演于2010年12月国家大剧院三周年庆之时,当时演出便受到了来自各界的热烈欢迎。9月22日,舞剧《马可·波罗》经过近一年来对舞剧结构、场面、舞蹈动作等方面精益求精的细致打磨,使舞剧自身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国家大剧院再度亮相,再一次度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同时也奠定了舞剧《马可·波罗》国际品质、大剧院化的编创初衷,证明了导演陈维亚天才般的艺术才华,再次获得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以及普通观众的热烈好评。

舞剧《马可·波罗》强强合作,在创作上集结了当代国内外的众多优秀艺术家,如:中国著名导演陈维亚担任总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女士担任艺术总监,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张千一担任作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国家一级編剧家赵大鸣担任编剧,来自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灯光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卢卡谢维奇,舞美、服饰、视觉总设计师高广健,意大利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主要演员米克·泽尼担任该剧的男主角马可·波罗,中国青年舞蹈家殷硕担任该剧女主演中国公主,以及来自国内最杰出的艺术团体——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的众多演员为演出班底。其音乐伴奏体现出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全剧把欧洲的西洋乐与中国元代宫廷音乐、蒙古民族音乐、江南民间音乐相融合,再配合上先进的舞美设计,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的、神秘的、浪漫的东方古国。

舞剧《马可·波罗》以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13世纪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的历史游记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尽管这个世界性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在现代社会中,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到过中国?乃是世界学术界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议。英国《每日电讯报》曾经报道,考古学家们认为,马可·波罗更有可能是从波斯商人处获悉了有关中国、日本和蒙古帝国的“二手故事”,然后,他将这些故事同其他零碎的信息汇集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马可·波罗游记》。不过,无论历史是怎样的,都不会妨碍到我们对于此剧的欣赏;艺术原本就是一种充满神秘、大胆的想象。编导大胆的采用了当下较为流行的穿越手法,以梦境的方式将观众带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古国元朝大都。

舞剧的开始,眼前呈现出一卷发黄的书卷,随着一个意大利《马可·波罗游记》的痴迷者,我们也走入了他的梦境。渐渐的,好似听到了驼铃声、马蹄声,随后就看到了沙漠,波涛汹涌的大海,慢慢的跟随着年轻人穿越时空来到了元朝大都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意大利年轻人化身为当年的使者马可·波罗,在气势恢宏的大殿上受到了忽必烈的热情款待。大殿上歌舞升平,蒙族女子为使者们献上了热情的金手指舞蹈和优美、神奇的蒙古族特有的顶碗舞;蒙族男子也献上了骏马雄鹰舞表现出了草原儿女在草原上自由、粗犷、豪迈、恢宏大气的风姿。马可·波罗和使者们也献上了一段 “小丑舞”体现出外国舞蹈滑稽、诙谐、幽默的风格。在欢快的舞曲的伴奏下,马可·波罗邀请了美丽高贵的中国公主与之共舞,舞蹈中公主献上了象征着友谊和纯洁的哈达,与此同时二人之间暗生情愫,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做好了准备。

舞剧的第二幕,讲述马可·波罗与中国公主游江南,更具浪漫主义特色。两人在大殿上的一见钟情,随后相约月下共舞,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双人舞,女主角表现出一个女孩子情窦初开时的爱慕,同时也表现出中国文化熏陶下女子的含蓄与羞涩;草原儿女落落大方的喜欢与西方青年真挚、直接的炙热感情相遇,舞蹈以西方芭蕾风格的程式化糅合现代舞、中国舞的动作要素,表达着彼此之间的浓情爱意;用中国舞蹈风格演绎了一曲具有西方浪漫主义情怀的爱情。同时,编导有意加强元朝时的民间社会文化表现,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到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古代的元朝。编导使用大量的充满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化方式为第二幕剧情发展做出完美的背景交代。从舞美道具上来说,编导充分发挥对舞美道具的运用效果,努力追求原生活中的“真实性”。舞台的背景为江南民间小楼,小楼小巧精致,充分的体现出江南文化特色内涵和优美、典雅的文化韵味;在小楼上,还有戏曲表演、茶室雅士,河边有老翁垂钓;小楼前面展现出来的热闹的市井生活,有人乘着月色散步畅聊,小贩挑着担子叫卖小吃,有人月下歌舞,一位老中医在“针灸”帮人治病,有人现场活字印刷出“人杰地灵”,还有一位师傅现场做“拉面”等等活灵活现的将江南美景再现到了舞台之上;编导的大胆创举,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民间生活情节,创造性的运用到舞台上,充分的营造出民间的真实生活气氛,使舞剧在细节的刻画上,更加完善,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现状和本质, 贴近真实。第二幕在剧情上较为简单,主要讲述马可·波罗与中国公主在游玩江南,两人在感受着中国民间惬意的生活之时,深深坠入爱河,感情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幕的精彩之处在于,以剧情线索发展为主线,充分运用舞美道具营造出来的中国多样的民间生活文化对舞剧的主体进行填充,使整个第二幕舞剧剧情发展变得更加自然符合实际,也更加丰满。中国江南的浪漫环境成为促进马可·波罗与中国公主之间情感进一步发展的最好的催化剂,不仅完成了剧情任务,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为舞剧重重的添上了一笔浪漫注意色彩。

第三幕开始,音乐变得沉重,整个舞台把观众都带入了一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西域派来使者请求和亲,在面对战争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生灵涂炭,将会令千千万万的人民失去幸福的家庭,中国公主毅然决定为大爱舍小爱,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舍去自己的幸福,接受这个没有感情的政治婚姻。出嫁前夜,公主与马可·波罗再次共舞,这一段舞蹈没有了上次二人月下共舞时的愉悦欢快之情,而是悲痛、不舍但又必舍,相爱而不能相守,难舍难分的告别,最后公主对马可·波罗跪下行礼,以示公主对马可·波罗之间爱的无可奈何;一条哈达结下的情缘,最后公主唯一能留给爱人的也只有当初相识之时的那条哈达与二人江南之游的美好回忆,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的悲伤;公主离开时“三步一回头”的不舍,传达出了历代皇室中政治婚姻的无奈,让人看过之后黯然泪下。最后随着年轻人从梦中醒来,我们也从元朝回到了现代而结束了此剧。

舞剧《马可·波罗》借助一场公主为了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为千万人民的幸福,而放弃与马可·波罗之间真挚的爱情,选择一场没有感情的政治婚姻的感人故事为舞剧故事主要线索;以梦境的机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元朝古都,经历了一个似真似幻的难忘悲伤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舞剧不仅在单纯的为大家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为大家展现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一开始时,大殿上恢宏的舞蹈宴会、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无情的政治婚姻等多方面都传递着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一方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是秉承着儒家爱和平、以和为贵的思想主张;另一方面,此剧也展示了古代中国女子的大家风范,为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导演陈维亚推出的舞剧《马可·波罗》不仅表现的是悲喜交加的浪漫爱情故事,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纵使该剧也有让人不满足的地方,但是编导多年来累计的经验和大胆崭新的创作手法,为处在迷茫中的中国舞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接下来,我们继续期待编导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

猜你喜欢
波罗马可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家教世界(2022年25期)2022-09-23 06:49:10
舞剧《瑞鹤图》剧照
艺术评论(2020年1期)2021-01-23 06:58:44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满族文学(2019年5期)2019-10-08 06:46:23
马可 时光の味道
马可的音乐遗产
人民音乐(2018年8期)2018-08-21 06:32:56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6:51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
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 05:23:40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