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银芳 (资中县文化馆 四川资中 641200)
近年来,我馆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掘、抢救、整理和保护。与此同时我们又意外的发现了许多被人忽略的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反腐倡廉。
资中古称资州,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成渝线上唯一的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并且很有特色。我们在整理传统戏剧的时候,发现保留得最多,群众最喜欢的是清宫戏,如《打銮》《铡美》《铡侄》《乌盆案》《双青天》《海瑞拖鏲》等,至今仍是川剧座唱那些戏迷们的口头戏,有的小孩都会摇头摆脑的吼唱:“听一言来切齿恨,大骂包勉小畜牲。叔教儿为官要清正,儿胆敢贪脏枉害黎民,叫王朝将奴才来上栶,为百姓惩贪官决不留情!”
资中的民间传说也有许多歌颂清官、鞭挞贪官的故事。春秋时代的东周大夫苌弘是资中人,资中人便说苌弘大夫如何清廉,如何正直,被奸贼害死了还赤胆忠心,鲜血化为了珍珠,成语“碧血丹心”就是这样来的,南宋时期资中人还出了个宰相赵雄,状元赵逵,明代又出了个御史大夫周冕、兵部给事中邓继曾,都是清官,流传着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贪官也有,那就是资州州牧,满族人,姓本,自称“本大老爷”。此人贪鄙无比,在资中干了很多坏事,民间故事中将他刻化得又奸、又坏、又蠢,丑态百露,笑话百出,极尽嘻笑怒骂之雅趣,非常生动。另外一个清官是民国初年随蔡锷入川的资中县知事盛一晋。他每天身着布衣,足登草鞋,到各个乡镇体察民情,扶助农桑,为资中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盛赶场”,将他“赶场”的逸闻趣事演绎为“龙门阵”,广为流传,甚至还在北门外场口立了座牌坊,牌坊的正中刻着“清正”二字,匾额为“德侔羊祐,黎民怀之“。两边的对联是”英雄气魄将军略,佛子心肠宰相才”,由资中著名的老书法家唐昶书写,充分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感念之情。
说起牌坊,这是无声的历史,有形的文化,资中解放前有79座,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24座。资中的牌坊大致分为“节孝坊”“福寿坊”“德政坊”三大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纪念廉吏贤达的德政坊,如纪念南宋状元赵逵和宰相赵雄的“状元宰相坊”,纪念明朝御史周冕的“绅维正气坊”,纪念另一御史张元电的“书香清远坊”纪念明代知州刺史罗觉恒的“春风化雨坊”等。北门外两路口的“道洽政治,治亚龚黄”的德政坊则是纪念光绪年间的资州州牧高培谷的。此公在资州主政12年,大抓兴学教育之风,发动全州士绅捐助,又将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把栖云书院扩建为艺风书院,又从成都购进经、史、子、集一万八千多卷供学生阅读,还重金宴请当时的蜀中名士宋育仁、廖平、吴之英、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范溶等人到书院讲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仅仅七年时间资州就出了“一文二武三进士”,所谓“一文”,是指文状元骆成骧;“二武”是指武榜眼徐海波;“三进士”是指郭子南、徐安平、唐迪光。这些成果全是高知州重教兴学取得的,所以牌坊上的铭文说他“治亚龚黄”,“龚”指西汉宣帝年间的渤海太守龚遂,在对付“乱民”的时候宣布“持田器者皆为良民,持兵器者乃为盗贼”,劝告民众回家务农,将刀剑卖了,用来买耕牛,史称“带牛佩犊”,很快便将骚乱平息下去了,所谓“黄”,也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臣,先为颖川太守,后为丞相的黄霸。宣帝时期的官吏大多严酷,黄霸则以宽和治政著称于世,为民众做了很多善事,使得万民称颂,《汉书》谓之为“后世言治民吏,以霸为首”。资中人将高培谷与这两位名吏相比,是颇为贴切的。
这道牌坊上另外还有几位名家撰书的三幅对联,也是对后世很有教育意义的金玉良言:第一幅是华阳拔贡罗湘写的:“岂惟二千石可侍之才,龚渤海、黄颍川、公直追汉代循良,颖书上考;其在亿万,百姓以诚相待,召甘棠,郇膏黍,我殊愧楚邦政绩,无补群生。”另一幅是被慈禧太后称为“字妖”的大书法家包弼臣写的“四属颂神君,资中旧有王褒笔;重来增治谱,益部新鎸史弼碑。”还有一副是本地的名书法家邱正达写的:“教养兼施,万家生佛;刚柔并用,一路福星。”
骆状元是高培谷的门生,他也写了首诗,刻在高公祠内的一块碑上:“南皮再倡文翁教,署学唯公早知音。万卷图书侯在泮,十年教训士如林。独魁殿试同州试,不负师心与帝心。再疏朝堂怀旧德,专祠列传慰讴吟。”
好了,本文仅仅谈了一个清官,就用了这么多笔墨,还是删繁就简,从那众多的牌坊、古碑、古建筑、古器具、摩崖石刻等鎸铭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嘉言警句抄录部分于后,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愤恨腐败、如何倡导清廉的:
重龙山正学书社讲堂联
清·石作瑞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公。
书赠县知事钟裁春
民国·杨行端
分造孽钱,不可作冤孽事;
执杀人笔,须当存活人心。
李家花园书房联
清·李褔洲
世事无常,有是有非,有非以为是,是以为非,是是非非实可恼;
人生大有,常来常往,长往而不来,来而不往,来来往往不相干。
明御史孙宏轼墓碑联
明·佚名
两袖清风,两清不容一浊;
一身正气,一正能压百邪。
罗泉镇城隍庙联
清·佚名
要作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
莫做坏事,且看污吏贪官怎生收场。
东元寺山门牌匾文
民国·王缵绪
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
乾坤正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
题“北田秋风”山水画
清·嘉庆十五年资州州牧刘炯
我来牧是邦,悯兹山泽农。朝夕尽胼胝,所望粳稻丰。脊壤多梯田,未易膏腴逢。御风冷然善,䎬稏千家同。今秋大有年,好语闻老翁。絮絮前致词,感荷使君功。使君有何功?长养乃天公。持此谢我民,兼以慰私衷。
发轮镇龙水村古龙水县摩崖石刻
宋·资州龙水县令范祖禹
县门倚岩谷,终日对青峰。初仕借为宰,读书过三冬。忘机狎鸥鸟,观稼亲老农。讼庭可罗雀,铜印苔藓封。
甘露镇龙洞河摩崖石刻
清·嘉庆五年资州州牧赵遵律
无事莫生事,有事莫畏事,次之谓解事;在官勿旷官,去官勿恋官,乃可以服官。
为政戒贪,贪名贪利,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人,还从宽大保廉隅。
为政不在多言,须时时从克己省身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大东街李家祠门柱联
道德一经垂为家训,俭勤二字留作善根。
家训
民国·张大千启蒙画师杨春梯
交朋结友,须横眸与朋辈比事业、比成就、比人之所长,己之不足;
衣食住行,要纵向思前人之艰辛、知嬗进、知今之温饱,知足常乐!
看见了吧,这些“依附”在各个“文化遗产”中的“警示恒言”是多么的精彩、多么的深刻、多么的宝贵啊!我们怎能舍本逐末,熟视无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