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一提“猫腔”,混迹于网络的朋友肯定会联想到最近爆红网络的那首“猫叫歌”:来自俄罗斯圣巴索教堂的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演唱了一首歌词结构堪比《忐忑》的神曲——全部歌词只有一个“喵”字!而这单调的一个字却被演绎得,时而柔肠百转时而惊悚诡异,信息量比忐忑还要丰富!不过我们今天将要介绍的可不是这种恶俗到让人想掀桌的“洗脑歌”,而是由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为形象代言人的——茂腔!
“我一听‘茂腔就热泪盈眶!”说这话的时候,莫言头顶那飘逸到快要飞出去的寥寥几根头发,轻轻地摇曳了起来,仿佛重新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就像当年痴迷于甄姬的曹植情不自禁地写出了《洛神赋》一般,莫言瞪着他那几乎睁不开的大眼,专为“猫腔”创作了《檀香刑》。
在莫言的《檀香刑》问世之前,茂腔并不被广为人知,它主要流传于高密、五莲、诸城、胶南等有限的几个地方。
“这是乡音,让我记起了我的童年,想到已经逝去的少年时代。”莫大师如是说到。在小编看来,或许“猫腔”令莫大师想起的,正是他风华正茂时,那个在夕阳下与他携手奔跑在高粱地中的姑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编专程去听了茂腔的经典唱段“东西南北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对茂腔那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腔调实在是印象深刻,尤其是《观灯记》里那让人听得牙酸腰疼的调调,实在是像极了大户人家里三四五六七八姨太争相勾引大老爷时的媚样!都说女人如猫,这随时随地透露着媚娘气息的腔调真不愧为“猫腔”!
PS:最后多嘴一句,茂腔的开场POSE都好长好长啊!演员出场后转圈撩衣服外加搔首弄姿,折腾了足足五分钟了还没张嘴,我还以为这是中国版的卓别林哑剧呐!
戏曲简介:
茂腔,被誉为“胶东之花”。茂腔与五音戏同源,皆出自“肘鼓戏(周姑戏)”,因吸收了苏北一带“海冒子”女声唱腔尾音突然翻高8度的特点,曾被人戏称为“冒调”。后人取谐音“茂”为之命名,取其声情并茂之蕴涵。自莫言的《檀香刑》火爆之后,被坊间以“猫腔”之名取而代之。
茂腔传统戏多为反映男女爱情、伦理道德等生活片段的小戏,颇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有童谣云:“肘鼓子戏(即茂腔),娘们儿的事,姑娘喜欢听,老婆摸上蜜”。
唱腔特色:
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东半岛居民的喜爱。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最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故茂腔俗称为“拴老婆撅子戏”。
历史名角:
丁宝红(1882—1953),日照老牛窝人。自幼随母学唱工青衣、花旦。1895年全家定居诸城,嫁给本县王家大庄演唱“本肘鼓”的艺人王玉林,王玉林擅长司鼓兼大生,从而促成了本肘鼓和冒调的结合。
焦桂英(1927至今)昌邑高阳人,15岁时被卖到高密蔡家站做童养媳,下地干活时学习了茂腔。解放后担任了蔡家站妇女主任,大力推广茂腔,成立了蔡家站剧团并成为当地第一个女旦角(没错,之前的旦角全是男人,囧)。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所创剧团升级为高密茂腔剧团,为《檀香刑》中猫腔剧团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