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洁蓉 张跃群 杨春和
(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26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行健康损害成本估算,可以从货币的角度反映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危害程度。
此次调查,通过采用支付意愿法,实地调查南通市居民对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因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
本研究采用WTP方法,采取反馈率最高的面对面调查的方式,以南通市为例、以个人为单位,调查南通市居民为改善南通市环境质量,提高自身生活环境水平的支付意愿。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创新性的从居民自身生活出发,以人们为避免因环境污染致病而进行各类活动产生经济损失的角度,设计问卷主体问题,诱导人们给出尽可能真实的支付意愿。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76份,总回收率为99.2%。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预处理,剔除其中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66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7.0%。由于本次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因此回收率与有效率都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差的产生。在466份有效问卷中,回答“愿意支付”的有383人,占79.72%,回答“不愿意支付”的有83人,占17.30%。
由于将调查员平均分配到各个区人数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调查,因此总体上各区的被调查者人数差不多,表1列出6个功能区划内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表1 各调查区域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由表1可知,调查在各区的人员分配是合理的,统计的人数近似相等,符合统计学的抽样样本分布的规律,进一步减小了误差,对于整个南通市区的市民抽样调查是科学的,因此得出的结果也应该是整体地反映了市民的意愿支付。
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影响南通市居民为降低因环境污染引起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根据文献报道,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等因素对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都有显著影响。
支付意愿选择大于800元/年的唯一1位被调查者的回答是 “健康无价,只要可以,出多少我都愿意”,足见个别人群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空气污染的关注。
由图2可知,曲线符合倒U形规律,也就是说符合人们的一般购物心理,即在某一价格之下,购买某种物品的人数与价格变化趋势相同,而超出该价格后,购买人数又反而与价格变化趋势相反。
图2 支付意愿频度分布图
表2对466份有效问卷的支付意愿数值进行了分段统计,按此结果,分别采用每个支付意愿范围的最低限、最高限和中间值作为意愿支付值,进行均值分析,得出南通市居民为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如下:所有有效问卷(466份)的低、高、均值分别为54.5、96.0和68.1元;回答愿意支付的问卷(383份)的低、高、均值分别为 66.4、116.9和87.8元。
表2 支付意愿的调查结果
另外,调查过程中,我们对不愿意支付的83名被调查者进行了原因调查,即在其对意愿支付问题选择“不愿意”之后,追问了问题“请问您不愿意支付的原因是什么?”并在预备选项中列举了几种最有可能的答案。该题为多选题,回答情况如表3。
由表3可知,仅有一小部分的被调查者(拒绝支付人数的3.6%)的拒付原因是认为南通市的环境质量良好,环境污染不严重;而45.8%的拒付者认为应该由政府部门支付,说明他们对环境污染也同样深感厌恶,对南通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并不满意,近一半的拒付者选择了政府支付;有25.3%的拒付者认为该种费用应由造成污染的单位或个人支付,认为应该责任到位,严格控制污染源,也符合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但这也表明了我们的问卷设计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为我们想得到的是市民对改善环境质量而愿意支付的费用,从而来评价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损失,而一些市民却未能理解,所以未能表达他们真实的支付意愿,从而对调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9.6%的被调查由于觉得“环境污染是不可能变好的”,因此也不可能做到问卷中意愿支付问题的假设——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拒绝支付。并且,根据调查员记录,选择这个答案的8位被调查者中,有6位所从事的职业跟环境保护有关,恰恰是这部分专业人士,对我们的环保事业最没有信心,应予以充分反省。
表3 被调查者拒绝支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