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寄语
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登了5篇文章。霍文勇与吴宇虹合作的《古巴比伦时期外国奴隶买卖契约研究》通过释读8件楔形文字奴隶买卖契约,考察了古巴比伦奴隶贸易所涉的奴隶来源、贸易和运送方式、对奴隶的使用方式等问题,进而从此视角出发对古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的一些社会和历史问题做出了阐释。尹蔚婷的《论赫梯王国附属国的独立性》通过对赫梯王国与其属国之间的附属条约等文献的研究提出,以往相关研究过分强调了附属国对赫梯王国的从属性而忽略了其同时具有的独立性地位。王欢的《古代埃及文献中的赫梯国王形象》认为,拉美西斯二世纪念铭文所载赫梯国王被法老击败的形象与其他历史文献反映的埃及与赫梯国家的关系状况相互矛盾,“虔诚伪造”的历史编纂习惯构成了古埃及人关于外族文化记忆的要素。马一舟、郭丹彤合作的《<塔努塔蒙梦碑铭文>译注》是对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末位国王塔努塔蒙刻写的记录其某次梦境的铭文所做的翻译和注释。该铭文对研究公元前663年努比亚王朝、塞易斯王朝和新亚述帝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师学良《柏拉图<法律篇>土地与农业法条译注》主要依据伯奈特校勘本《法律篇》,提供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关于农业生产生活和土地法条款的一个新的中文译注文本。
“拜占庭与欧洲中世纪”栏发表两篇文章。李强与徐家玲合作的《拜占庭<士兵法>译注》依据阿什布尔纳整理的希腊文文本,对集中反映拜占庭帝国军队法纪的《士兵法》做出了新的中文译注。朱君杙《论皮纸与加洛林时代历史记忆的保存》对传统的加洛林史学崛起是加洛林法兰克人史学创造力提高结果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加洛林法兰克使用书写材料皮纸易于保存,从而才使加洛林法兰克人的史学成果得以大量留传至今。
“中国先秦史”栏刊登的陶兴化《从清华简<系年>看“共和”与“共和行政”》一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汉以前传世文献与清华简、金文等新出资料结合,判定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共和”是共伯和的简称,史学界所说的“共和行政”实为共伯和名义上摄行王政而由周、召二公实际执政掌权的局面。
“帝制中国”栏中,尤佳、周斌、代唯酝合作的《东汉列侯推恩分封问题辨正——东汉侯爵继承制度研究之一》认为,东汉列侯推恩分封有分户推封与另立户邑两种形式,推恩分封尤为普遍,多在始封侯逝后发生,获封者爵级多与始封侯平级,少数会下降。章宏伟的《南宋出版业考述》认为,南宋雕版印刷术发达,书籍出版产业持续兴旺,官府、私家、民间三大出版系统各领风骚,且出版业分布广泛并形成了杭州、福建、四川三大出版中心。胡吉勋的《洪武首科进士研究》全面考察洪武四年考中的120名进士的履历和授官情况,结合洪武初年征举人材的举措和开科取士的背景,指出,元末明初士人不乐仕进,并面对有司征迫,中进士后授职低微等现实。
“中国传统学术”刊出的3篇文章中,刘鹤丹的《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从《孔子家语》记载的“刖者三逃季羔”案例入手讨论孔子报怨之道,认为孔子主张以一贯的“仁”心来理解“怨”,原则上“以直报怨”。张甲子的《“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认为,“清浊”概念作为文化命题萌芽于气论,在两汉时期构成审视天人关系的视角之一,在汉晋人物品鉴中展现为“清贵浊贱”的尺度,后来又受“文如其人”观念影响,成为文学品评的理论命题。翟景运《初唐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及其成因》一文指出,唐初作家在理论上把南朝文学作为“亡国之音”痛加批判,而在创作实践上却又追随南朝文学轨辙,该现象的根源在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的不协调。
上述文章,大多由青年学者撰写或参与完成,比较突出地体现出中国与世界古代文明研究各领域新锐学者的研究旨趣与成绩。早春时节,读新人新作,若沐熏风,何幸如之!
《古代文明》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