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亮,王桂芝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外高职旅游管理教育与企业合作研究比我国起步早,发展至今已非常成熟,如美国的希尔顿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和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开发。他们主要做法是:政府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衔接;学校设置面向工作岗位的专业及课程;企业(雇主)全程参与职业教育;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我国高职旅游管理教育被提到重要议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该规定明确要求发展高职教育,将办学权利下发到省政府,以促进高职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自此拉开了高职教育与企业融合序幕。与此同时,学界亦掀起了高职旅游管理教育与企业合作研究的热潮,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为其保驾护航;发挥省级政府统筹高职教育主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教育财政投资倾斜、招生录取等),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增加行业经历专业课教师比例、提升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等),为其提供智力保障;深化合作(优化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习实训体系,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式培养等),提升其内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自办学以来,该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为社会输送50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等等地的旅游企业,多数已成为单位骨干力量。其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是:
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校企合作机构,系主任负总责,安排专人负责联系旅游企业。积极与旅游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确定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机构的成立,企业协议书的签订,为校企顺利合作提供了组织的保障。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领先型企业为依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对接运作方式主要有:一是成立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吸纳旅游管理企业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人员参与教学管理;二是开展学校教学与企业培养一体化设计,邀请旅游企业一线的中级管理层参与,以便充分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建立以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初步体系,邀请旅游企业一线技术工作人员来校一起设计,使“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更加明确;四是依据岗位需求,与旅游企业既懂技术又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共同编写新教材、新讲义。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运作主要途径有:一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安排教师顶岗培训。2012年旅游管理专业安排1名教师参与教育部组织的为期56天旅游企业顶岗培训,要求教师以员工身份参与旅游企业工作流程、掌握其必要技能。三是互相选派人员。利用假期,旅游管理专业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交流,了解企业新情况与新技术。同时,依据企业实际,聘请旅游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来系授课与开讲座,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
近三年来,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表彰3人,“省华夏旅游学校杯”我最喜爱的旅游院校最佳教师1人,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立项3个,省级科研项目立项3个,主编(参与)教材编写2部,指导学生获得安徽省餐厅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均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达标率为100%。毕业生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随着企业合作深入开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合作的旅游企业出现问题也逐渐突兀出来,其主要表现为:
从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来看,合作之初,旅游企业是热情,是积极配合的,因为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提高其社会效益。随着合作深入开展,旅游企业往往从实际利益和生产实际出发缺乏合作热情,根据笔者调查,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实际要求有一定距离;二是因为学生不是企业的正式职工,出现同岗同工不同酬现象,企业不愿意将资金用在维护学生劳动保障、劳动薪酬等权益维护问题。
作为校企合作学校一方,学校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服务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学校不能满足企业个性需求。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会展等其他行业,遵循教学规律要求,学校无法开设更多的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企业的专业课程,面对旅游企业个性化需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学校不能满足旅游企业的行业发展需求。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旅游行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面对这样形势,由于学校旅游管理实习实训设备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无法满足众多旅游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等需要。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内容仍处在表层面上,没有得到实质的进展。例如,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实施方案中缺少突出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针对性;一部分课程开发中缺少企业广泛深入参与,没有突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旅游企业新理念、新要求、新动态、新问题等没有在产学研中得到明显显现。
学校与旅游管理企业签订协议后,具体做法往往停留在协议表层面,缺乏与企业深入交流、沟通与合作。如学生被送到企业顶岗实习后,校企双方如何进行有效教育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教育管理难度是加大了,企业教育管理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校企双方合作机制不顺畅。
校企合作需要双赢,合作内容需要互相满足、相互衔接;否则,合作很难开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我国校企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从学校方面来说,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从企业方面来说,缺乏强有力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有着不同根本利益诉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非赢利单位,追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旅游企业是生产满足旅游消费者消费需求产品的地方,应遵循市场规律,是赢利单位,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要使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就是要处理好校企合作的利益群体。从宏观来说,政府是校企合作双方的引导者,为校企合作双方提供保障机制和良好环境;从微观来说,学校注重内涵建设,苦练内功,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过过程,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行业方向和技术。
政府是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因此促进校企合作,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与保障机制,具体措施为: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使之做到“依法治教”,使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能够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明确旅游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的法律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确保双方合法权益,对违反校企合作法律任何一方,进行法律制裁,为校企合作双方铺平法制道路。
2.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由于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追求企业利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否则企业难以生存。建议政府给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给予利益补偿,或给予资金补偿,或给予以税费的减免,或给予政策的扶持,或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解决旅游企业后顾之忧。
3.建立合理的高校自主机制。实践证明,计划体制下的高校办学模式有了许多弊端,政府给学校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诸如招生、专业设置、投资与融资、办学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帮助学校建立旅游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为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合理引导,避免盲目办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4.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政府积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发挥人力资源部门、教育、财政、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优势,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专业发展目标,使校企合作有的放矢。在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指导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学校作为校企合作重要的主体之一,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行业、就业为导向,使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群、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标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衔接,苦练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获得企业支持,从而实现校企合作零对接。
1.学校坚持以“就业导向、市场驱动”的办学导向。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现代产业迅速发展,对行业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劳动者、企业同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学校课程的设置、劳动者技能的掌握、企业产品的制造,要依照行业发展方向。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紧贴市场需要,从旅游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基本素质)入手,针对职业能力确定岗位职业要求,最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能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人才。
其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来看,行业知识与技能要贯穿到公共、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专业特长、岗位实习过程,具体如下图:
图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才人培养过程
2、学校坚持“提升工作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一个重点对接点,就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人才。因此,从课程方面上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坚持能力、过程为导向,坚持项目课程、任务载体要求,坚持工作分析、课程开发模式。从教学方面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坚持学生主体、行动导向,坚持做学合一、情景学习要求,坚持工学交替、完整体验模式。
3、学校坚持“产、学、研”兴校的新路子。产教结合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把“产、学、研”作为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发挥老师从事产学研的积极性,要提升办学层次与内涵,拓展职业教育空间与能力,提升学校为旅游企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同时积极吸纳企业一线骨干成为学生真正实训导师,鼓励教师与旅游企业一线骨干共同开展实用型技术开发等深层次的合作项目,从而达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另一个重要主体,因此,旅游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办学,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明确的行业发展导向,配合学校培养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
1.积极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的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等教学方面。应将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各职业岗位标准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中来,应积极为旅游管理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场地与岗位服务。
2.积极参与旅游管理专业科研。旅游企业应派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旅游管理科学研究,或邀请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一起进行企业科技攻关,为学校与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3.积极保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利益。旅游企业积极维护实习学生合法权益,与在职职工同岗、同工、同酬,尊重实习生、关心实习生,给实习生合理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做好知识人才储存的准备。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制约高职办学质量一个重要瓶颈。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应该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其提供保障机制;需要大力依托政府,整合企业资源,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共享管理平台;需要政府补偿企业利益,提升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也需要高校依据市场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育人模式上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建设促使校企融合;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为学校教育教学献言献策,从而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明确行业导向。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保证研究”,项目编号:20101326;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转型时期资源型城市文化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以淮南为例”,项目编号:SK2013B48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联动促进校企共赢模式的探索”,项目编号:HJX12-2;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HKJ12-11)
[1]马成荣,徐丽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EB/OL].中国名企人才储备计划官网,2012-4-20.
[2]任平,陈文香.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汕头之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1,(2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