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雪娇
今年是汶川地震5 周年。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再次发生7.0 级地震,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老天爷似乎有意无意在帮人们完成这场审视。与5年前相比,我们进步了吗?很多媒体的结论是芦山地震救援工作比汶川地震更及时镇定。又一场地震后,人们能看到积弊未改,命运重复,也能看到理性的生长、公民成熟。每个人都自我省察。
此次雅安芦山地震,垮塌与伤亡主要发生在龙山、双石等位于震中区域的乡镇,民宅虽几乎都被夷为平地,但由于大多是一两层的低层建筑,垮塌造成的伤亡也就没有汶川大地震中那么严重。
与5年前相比,有观点认为人们对NGO 的社会认知有了很大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认为它们只是在做好人好事。当然,它们也依然有一直未能解决的困境与焦虑:多数未在民政部门登记;一些志愿者,热血有余,技术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大多都是单独行动,很难形成合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志愿者在本次地震行动迅速,接受当地团市委的统一协调有序参与救援。
面对灾难,对媒体来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处理好理性与感性、整体与细节、责任与伦理之间的平衡。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媒体记者曾经因为挖掘新闻过度“消费”处在死亡边缘的受难者而饱受诟病。此次雅安芦山地震中,媒体记者整体表现较为克制,当交通堵塞,交警设卡拦截包括采访车在内的一切社会车辆时,给予了充分的配合,记者们或徒步或乘坐摩托车进入灾区。在采访过程中,汶川地震时广为诟病的表现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媒体不断通过自己的平台对外界发出理性的呼声,向外界及时传递灾区的各种所需。
如今雅安进入灾后重建阶段,雅安灾区不仅需要钱、需要物资,还需要爱心。劫后余生,雅安的家庭,尤其是孩子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与心理安抚。
汶川地震时,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以下简称“慈济”)启动了安心计划。在安心计划中,慈济的工作人员进入灾区陪伴受灾惊恐的孩子和家长。慈济的大陆会务组组长黄崇发讲道:“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慈济就及时开展了热食公益,同时慈济在推广环保方面也非常注意,我们提供环保碗,而不是一次性的餐具,可以重复使用,以减少垃圾压力。我们89 天不间断供应,供应了81万份热食。通过这样的公益,激励了很多人,地震后我们与失去至亲至爱的家长们同甘共苦,走出地震的阴霾。”
当时在医疗方面,慈济启动了医疗义诊。“整个汶川地震我们有5万人次的义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当地的孩子组织起来,通过游戏或者画画化解他们的恐惧,同时教孩子们行善行孝。中期,我们在地震过程中援建了6所板房学校。虽然板房学校只是个过渡的过程,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为孩子们打造好的学习环境。”
汶川地震中很多学生不幸丧生,慈济在孩子们进入板房学校时进行了安心板房活动,同时邀请台湾的大学老师陪伴孩子们共同度过开学第一天,以便尽早回归课堂。长期方面,慈济为汶川当地的乡亲们准备了过冬物资,因为灾后的第一个冬天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异常艰难,因此及时送温暖,也是慈济长期规划的重要一步。慈济在救灾援助方面选择了长期陪伴灾民的策略,“我们实际上已经有5年的时间,不曾离开过灾区。在学校的永久援建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德阳到雅安的13所工程,90余户永久屋。光明村的村民生活比较困难,因为他们之前所住的都是土房子,因此在灾后重建上也是历经艰难险阻。我们在村子里建90余户的永久房,让他们安心。而实际上硬体援建只是灾后重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软体的援建。”黄崇发说。
5月2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完全小学,孩子们在板房内开始震后的第一节课。
4月24日,来自芦山中学的高三年级师生在西南财经大学内参加复课开学典礼。
慈济援建了雅安名山县第一中学灾后重建第一期工程,共投入资金2500万元建成学生公寓两幢、实验楼一幢、图书馆一幢、艺能馆一幢,并在校内设立了环保站。除此之外,慈济还援建了前进慈济小学。“建后的学校让我们非常安心,当雅安地震发生时,我们赶到灾区发现我们援建的学校完全没有受损,当地的高三学生也在4月23日就回到援建学校复课。前进慈济学校在雅安地震中还也发挥了避难的功能,当地震发生时,临近的乡亲和孩子们觉得在学校比在家里更安全,纷纷搬进援建学校的教室里,这里成为灾民临时安置的地方。”
雅安地震发生后,慈济快速前往灾区,第一时间和四川省慈善总会对接,并进入到芦山安置点。4月22日,慈济的人员到深入灾区了解灾情,途中遇到去名山县第一中学参加体育活动的孩子,因为道路阻隔没法回去。慈济帮助孩子回到校园后对他们发放物资。通过画画和唱歌让受灾的孩子们释放紧张的情绪。
据黄崇发介绍,慈济不单单自己在做,也积极引导当地的人参与、启发当地人的爱心。5.12 地震时重灾区的灾民们重新站立起来并积极投入到4.20 地震的救援。“如何让自发的志愿者持续他们的善念,5年前汶川地震的志愿者们已经成为今天慈济基金会在雅安地震救灾的中梁砥柱。我们希望把爱留在当地,让当地人帮助当地人实现自我救助。”
2008年,邓飞还只是凤凰周刊的一名调查记者,5年后,他的身份是免费午餐、大病医保以及微博打拐项目的发起人,邓飞今年的计划是建立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和联合多界阻止中国地下水污染。
雅安地震后,邓飞于21日凌晨赶到灾区,随行带着的有中国水安全计划团队召集的净水设备,有暖流计划团队募集的一万多双鞋,有免费午餐团队提供的热饭热粥,还有大病医保团队为全县伤残孩子提供的医疗资金……“四川灾难频繁,这里的孩子最需要帮助。我们正准备组建涵盖免费午餐、暖流计划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在内的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为灾区的孩子服务。”邓飞说。
每当开饭时,一口冒着热气的大锅前都会排上长长的队,有时邓飞也捋起袖子站在那里盛饭。作为四个团队的“总指挥官”,他四处奔波。“灾区学生营养午餐”,按照邓飞的设想,将通过“四方合作”的模式完成:当地政府除落实每名学生每餐3元的国家财政补贴之外,同时负责出资在学校建设厨房及食堂,为计划实施提供场所;南方公益“幸福厨房”负责置办厨房电器等,充实厨房设施配备;“免费午餐”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V 基金”的资助下,提供学前班学生的营养餐费、学校老师的午餐费用以及聘请厨工所需工资等费用;学校只需自理水电煤气等费用,协助以及监督计划的运行。
邓飞想用水源安全保证所有人的健康,在灾区实施水安全计划。监控水源、监督政府、改善水源、灾区净水成为了这个计划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邓飞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读书。在调集临时帐篷、小课桌、小板凳和志愿者老师后,4月24日,芦山县第一个帐篷学校开始复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满满的坐了百余人。
按照邓飞的想法,再过一周,他打算给所有震区的孩子们上一份保险,“我们正在联系政府和保险公司,推行大病医保。”
邓飞认为无论是免费午餐、水安全计划还是大病医保,都是为了实现一样的梦想,那就是孩子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