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豪
(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四川成都611130)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廖文豪
(成都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四川成都61113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全社会应当关心老年人,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包括了大力发展老龄人体育这一重大决策.通过对老龄人的特点、所出现的问题及老龄人社区体育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对我国现行老龄人社区体育所出现的现实问题、不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人口老龄化;老龄人特点;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口近年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老龄人口(65岁以上)占7%作为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此比例,我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1世纪40年代中国老龄人口则会超过19.5%,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影响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诸如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龄人经济供养能力、老龄人的照料问题、老龄人社会参与问题等.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社区体育对老龄化人口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对老龄化人群服务的不足和相应对策.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
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指出,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底,全国65岁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截止2011年11月1日60岁以上老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实际上,中国早在2005年达到了7.6%.我国人口达到零增长要到2040年,当年人口达到17.97亿,中国老龄人口峰值将在2040年达到19.5%,即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中国人口达到0增之时,正是老龄人口达到高峰值之日,因此人口老龄化将是涉及到整个21世纪的一件大事.从表1可以预测出我国老年人口会呈上升的趋势.
表1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65岁以上人口比重)
1.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的、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具有自身的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第一,老年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数的22%,截止2011年11月1日60岁以上老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第二,老龄人口增长快,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将达到3亿,2042年老龄人口比例将超过30%.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例如,最早进入老年社会的法国,其在1865年进入老年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升至14%经历了115年的时间,英国和德国用了45年的时间,而我国据预测仅需要26年的时间.第三,困难老人数量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接近50%,失能半失能老人3300多万.第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万美元之间,目前2万美元左右;而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1000美元,2010年才突破4000美元.五是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使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六是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目前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预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2].
1.3 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
1.3.1 老龄人身体、身心健康问题
老龄人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生理机能上呈逐步下降趋势,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据统计我国老了人口平均带病期为13.68年,且患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康复缓慢,老年疾病已经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3].我国老龄人退休基本在家,照料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及带孙子,在社会参与、与人际交往相对减少、生活单调、加之生命衰老和疾病的不断出现,常感到是家庭和子女的的负担,久而久之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症、老年痴呆.患病老龄人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以及大量的金钱用于就医,会使老龄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感度降低.
1.3.2 老龄人养老问题
我国老龄人收入主要来至三个方面,城市地区老年人主要依靠退休金,城市依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比例远远高于农村.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个人劳动收入,同时以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人员供养.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老龄人收入保障也趋向于多样化.
1.3.3 老龄人社会关系问题
随着老龄人口的年龄不断增长与社会交往受到局限性较大,老年人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往日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以逐渐消失,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圈子,其以前的生活节奏往往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加之我国家庭逐渐告别传统家庭的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出现空巢老人、独居增多,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但根据表2,可以看出老龄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大部分人都用于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教育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无归属感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
表2 老龄人口余暇时间分配(周平均)[4]
社区体育是指以基础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5].老年人社区体育主要是服务以老龄化人群为对象而开展社区体育健身与生活服务.
2.1 有利于提高老龄人的身心、身体健康水平
老年人退休后由于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脱离了社会圈子,活动的范围基本以小区为主,生活范围变的狭窄、单一,社区体育为老年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心理上可以排除孤独、忧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发展社区体育结合社区的体育设施,科学的进行指导与锻炼有利于提高老龄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2.2 有利于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与社区生活气氛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增加,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我国老龄人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我国大约有1亿老龄人与子女合住.儿女在工作之余还要照料老人与小孩,面临双重的压力下,久而久之,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家庭成员的不和谐.如果社区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体育服务,不仅能促进老龄人的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同时也能缓解家庭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建立和谐的社区生活气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有利于改变社区文化意识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老年人退休后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被电视、媒体所占用,参与社区活动的老年人相对较少,对发展社区文化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人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社区体育建立完善后老龄人为了锻炼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病率,主动参与性较高.在社区统一的组织与引导下,将对社区的体育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为社区服务体系,我国社区体育起步较晚,老龄人口在离退休后进入社区,要求社区为老龄人提供体育服务,这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 社区体育服务老龄人群存在不足
3.1.1 社区体育构建组织不成熟
由于我国社区体制建设不够完善,社区体育发展较晚,社区体育在我国也处于全新的服务体系,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之老龄人的体育健身意思还比较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较少,社区缺乏专人的组织,指导,即使有指导员进行指导,但是配备比例严重失调,一个社区指导员要负责三四个社区的体育指导工作.社区体育组织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同时很多社区虽然组建了社区体育组织,但往往都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3.1.2 社区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由于我国社区体育服务的支出尚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系列、民政项目以及其事业费中,所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是参与者自凑,区、街道办、居委会给予一定的支助,但真正用于社区体育的专项经费相对较少.同时社区体育活动多属于非盈利性的体育项目,利润较低,多以无偿或低尝服务为主,自身积累经费能力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的社区的体育活动开展.今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锻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区体育设施随着新修建的楼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建设器材和场地,但从其数量上与社区居民相比相差太多,大多老社区,在当初修建时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体育场地和体育活动器材,属于先天不足.除此以外,在社区周边有很多事业单位、学校都具有体育场地,但都未对外开放,或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从而限制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3.1.3 缺乏社区专业指导员
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也属于教学活动,同样需要有人进行专业的指导,这样才能减少老龄人盲目、不科学、不规范的进行体育锻炼,减少因不科学的锻炼而造成损伤.学校有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那么社区应该有社区指导员进行指导,我国多个城市及体育专业院校都在组织“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及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说明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社区体育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在社区体育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社区体育指导属于低收入,工作量大,加之社区体育多以老年人为主其健身的特殊性的特点,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工作,导致社区指导员严重不足.
3.2 社区体育老龄化发展对策
3.2.1 完善与加强社区体育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我国现今社区管理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上存在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管与不管的状态;或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社区体育组织真正要向健康的状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在管理部门下建立完善而适合老龄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政策法规,才能使社区体育活动纳入正轨,并得到发展.
3.2.2 多渠道进行资金筹集,社区周边体育场地资源共享
体育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的离不开资金,而社区没有专门针对社区体育的专项资金,在此问题上我们可以采用多渠道筹集的方法进行集资.如: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一些经费;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友谊社区,进行资金赞助共同发展老龄体育;社区建立老龄体育俱乐部适当收取一定的会费;社区体育组织团体参加商业演出获取酬劳等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在体育场地缺乏的社区可以与街道办共同与周边相怜的事业单位、学校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在不影响单位正常的上班,教学的情况下向周围社区开发,这样就能够使老龄人口在社区内外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服务,不但解决了场地器材紧缺的问题,更有效地利用了资源空间.
3.2.3 大力发展社区指导员,针对老龄人进行服务
社会指导员队伍已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2001年,全国已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万余人[6],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导,以体育社会团体人员和乡镇、街道办体育干部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题的群众体育工作队伍.但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加剧,现有社区指导员已经不能满足老龄人体育指导工作,为了解决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严重缺乏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已退休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社区有体育特长或组织高校体育专业、体育社团到社区进行实践,建立实践服务基地,定时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指导服务.针对老龄人体育活动的特点开展一些老年健身讲座,保证老龄人社区体育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3.2.4 社区体育老龄化服务工作制度化
老龄人社区体育服务要持续健康发展,依靠兼职与业余的志愿服务者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够的,我国有些社区已经成立了老年人体协、老年人骑游协会、等等,但整个管理都很属于业余化、其功能明显不足.必须要实现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不断的完善并显示其社会价值.只有将规范、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以及对社区指导员、工作人员的服务纳入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将社区老龄体育不断提高.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是我国现阶段和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养老与国外养老在思想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主要以“家庭型”养老为主,老年公寓、敬老院并不成熟,只有我们大力发展社区体育,让老龄人参与到社区体育中让他们在锻炼中、娱乐中排除寂寞、孤独、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因此发展社区老龄人体育是我国今后为老年人服务的必然趋势.
〔1〕顾渊彦,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44.
〔2〕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报告执法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的讲话.[EB/OL]http://www.caijing.com.cn/2011-08-24/110824945.html.
〔3〕顾大男,陶勃.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16(4):6-11.
〔4〕汪文奇.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25-1027.
〔5〕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170-171
〔6〕袁伟民.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N].中国体育报,2002-8-26.
G80-05
A
1673-260X(2013)03-0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