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品选择

2013-07-13 09:47:10张瑞平江西科技学院音乐系江西南昌33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音色歌唱声乐

张瑞平 (江西科技学院音乐系 江西南昌 330000)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声乐训练实践,让学生能够运用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乐作品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而声音的进步,情感的表达,都是依托在一首首的声乐作品上的。合适的声乐作品能迅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歌唱技术基础和歌唱心理基础,不合适的声乐作品,尤其是超出学生能力的作品,很容易给学生的声乐演唱带来一些列的问题,比如挤、卡、压等,为接下来的声乐学习埋下巨大的隐患。我国声乐学生的声乐学习大多开始于高考前突击式的艺术培训,真正循序渐进式的正规的声乐科学训练,是在大学里完成的。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品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 根据学生的自身声部,布置合理的声乐作品

人声根据音色的差异,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根据音色的特点又细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三种,男高音根据音色的不同又细分为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两种。经过正规的训练后,每一个人声的音域大约为两个八度甚至更多。

在我国高校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是采用一对一的师生配置。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急于去确定声部,唱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相对容易鉴定,对学生来说,也不会立即造成嗓音的伤害。随着我国声乐教学改革的推进,师生配置出现了一对二、一对三等的声乐小组课。这种小组课的上课,通常是采用集体发声,单独唱歌的形式,这就要求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音色、音域相近的学生同组,这样在集体练声时,声音会比较和谐,练声音域也比较容易控制。如果把不同声部的学生放在一起,在练声时可能出现高声部的学生低音下不来,低声部的同学高音上不去,这样会导致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去扩展音域,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学生的嗓音受到严重伤害。我国女中音歌唱家邓韵最开始是唱花腔女高音的,但是她自己很清楚,每唱一次,就需要休息两三天来养嗓子。后来在郭淑珍老师的指导下改成了女中音,这种问题才彻底解决。所以说,声部的确定很重要。而声部的确定又直接由演唱的作品来体现的,因此给学生留什么样的作品,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声部。

二、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合适的声乐作品

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性,声乐作为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忽视作品的难度大小,只是根据学生或者教师本身的喜好来选择曲目,则是从根本上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循序渐进原则,只能欲速不达或者畏难不进。

声乐学习大致可分为自然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四个阶段,在各个不同的学习训练阶段中,均有着不同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侧重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自然阶段。自然阶段也可理解为最初的模仿阶段,学生没有经过系统、有规律的训练,发声尚处于原始的自然歌唱状态,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声乐概念,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听去看,把“好声音”的形象深刻的印在脑子里。声乐作品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有好的范唱的小歌曲。比如《渔光曲》《阿玛丽莉》等。

(二)初级阶段。较为系统地接触发声方法,重点是把与说话音域接近的中音区打好基础,培养出好的语言感和旋律感。中声区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在中声区范围内做到气息平稳,喉头尽可能稳定并打开,声音有支点。这些训练目标需要学生多唱些结构规整音域不宽技术要求不高篇幅不长的作品。比如《长城谣》《绒花》《曲蔓地》《珊瑚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亲爱的》《那么多叹息》《不可能放弃爱情》等。

(三)中级阶段。演唱者在良好的中声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音域,提高音乐修养,是中级阶段的培养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到声区统一,即中声区和高声区要有效衔接好,不能中间有“坎儿”(即换声点)。同时,这一阶段的练习,要高要求歌曲的连贯性和合理的分句能力,从技术角度来支撑住歌曲情感表达的能力。因此,本阶段初期声乐作品要求既要有高声部,也要有低声部,而且换声点左右的音在作品中出现次数较少,高低音区在作品中划分得较为明显。比如:《红豆词》《赛吾里麦》《中国大舞台》等,后期多唱一些旋律在中高声区衔接流畅的作品,如《等郎》《你们可知道》《我怀着满腔热情》等。

(四)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声区统一,主要任务是歌唱修养的提升。通俗地讲,就是不仅能把歌曲唱下来,而且要唱得好听,甚至是动听。当技术不是问题后,演唱者之间比的就是歌唱的修养了。这一阶段的作品最好具备一定的难度,而且对情感的表达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祥林嫂》《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黄河怨》《不幸的人生》《老鼠嫁女》《我去向何方》《我有一颗忠诚的心》等。

三、 根据学生的自身修养,布置合理的歌唱作品

每一首声乐作品的产生,背后都有一个属于作曲家的充满情感的画面,这个画面是听众无法看到并欣赏的。留在谱面上的声乐作品,只是一堆音的组合,它们并不能在听众的眼中建构成一幅可直观的情感画面,更无法看到作曲家隐藏在谱面背后的情感意图,听众心中的音乐画面,只能由演唱者来完成。因此,可以说,演唱者的演唱是声乐作品的价值体现。一首声乐作品的价值被体现出多少,直接由演唱者的自身音乐素养决定的。这个音乐素养不仅包含了前面所说的歌唱技术,也包含了歌者的音色和演唱风格。

(一)演唱技术。演唱技术是情感表达的硬性基础,没有良好的技术支撑,情感表达有时候只能是有心无力的遗憾。但这也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得全部掌握所有的演唱技术把歌唱好听,因为每首歌要求的演唱技术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歌曲侧重连贯性,这就要求气息平稳流畅;有个歌曲活泼跳跃,这就要求气息灵活;有的歌曲侧重花腔,这就要求歌者有良好的花腔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水平及其侧重,多留相应的曲目。

(二)音色。音色,顾名思义,指音的色彩,从物理角度来说,音色主要由发音体的特质和泛音的频率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音色在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上各有所长,如有的适合演绎活泼奔放的曲目,可以多留一些《骏马奔驰保边疆》等类似的曲目,有的适合演绎高亢悠长的曲目,可以适当多留一些《兰花花》等类似的曲目,有的适合沉稳有力的曲目,可以适当留一些《当那一天来临》等类似的曲目,等等。不同的音色,在表达曲目的艺术情感有不同的优势,演唱合适的作品会让学生更快地找到歌唱的“感觉”。

(三)演唱风格。歌唱者的演唱风格跟其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息息相关。音乐修养的重要性,是常常被学生们低估的。学生在学习声乐作品时,对声音的关注度和音域的关注度远胜其它,甚至会脱离开作品谈声音。因此,声乐课上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的声音可以,声乐作品也能唱下来,但经常是要么某些节奏不对,要么某些个别音没学对,要么视而不见歌曲内容只唱声音——比如把一首温情的歌唱得很“英雄式”等。这都体现出学生对声音和音域的关注度远胜作品本身的关注度。而声乐演唱应该是从声乐作品本身出发的一种二度创作,好的声音一定是建立在准确的作品表达上——准确的音高、准确的节奏、准确的歌词。 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声音是依附在准确的作品表达上的。要想准确的表达声乐作品,一定要学生学好乐理、视唱、练耳等基础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多浏览国内外音乐作品,大量地聆听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为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

每首声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风格,演唱者要想很好地表达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就必须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特色及作者个人的创作风格等多维文化角度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度挖掘,以更好地表达作品自身具备的独特风格。因此,演唱者要想唱好一首歌,最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在留声乐作品的时候,最好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的修养,又引导性地让学生认识更多风格的作品,拓宽艺术实践视野。

四、 教师自身的曲库量是关键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尤为突出,这一特点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意味着高师教学对教师的曲库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在教师的曲库量方面,大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自身的声部及音色致使教师自己掌握的声乐作品多为“民族歌曲”或“美声歌曲”等,这就导致了教师曲库量的单一性,难以贴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进行教学。二是随着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声乐作品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出现,让学生接触这些同时代的优秀的声乐作品,更有利于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但是,这些声乐作品并未被很多教师纳入声乐教学中来,甚至有的教师多年来教学曲目没有多大变动,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更大程度上反应出的是唱法的陈旧甚至是过时。因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特点,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的曲库量,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高要求自己,做一个更有质量的声乐教师。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在高校期间提升个人的演唱能力,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的声乐训练,相对科学地选择适宜的声乐作品给学生演唱,引导学生提升其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声乐演唱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素养基础。

[1]田玉斌.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

[2]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一)[M].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

[3]华乐出版社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M].华乐出版社,2003年10月.

[4]李晋瑗.李晋玮.沈湘纪念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

猜你喜欢
音色歌唱声乐
为你而歌唱
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 01:57:49
为你歌唱
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 13:29:30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38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歌唱十月
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 12:12:4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