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魏荩津
东台路捡漏旧时光
文·图/魏荩津
“捡漏”,就是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而且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捡漏,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地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普遍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故而,北方的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也是汉文化中调侃文化的形象化体现。
寻梦老上海的旧时光记忆,小时候常听爷爷说:“北(北京)有琉璃厂,南(上海)有东台路。”可是一直都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因为东台路并不是很起眼,夹杂在上海独有的石库门房子中间,宽不过7米,但牌楼却是高大的,上面是著名书画家刘旦宅题写的“东台路古玩市场”楼匾,苍劲有力,引人注目,这与小小的马路组合显得极其的不协调,没有热闹非凡的人群,没有嘈杂的人声,有的只是陈旧感,牌匾仿佛依然标示和张扬着它的名声;虽然它有着“上海琉璃厂”的美名,是上海著名的人文古玩招牌市场,但即使是在上海,也还没有到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步,仅仅只是圈子里的人才可能知道的地方,或是一些“老克勒”在年轻时才去的玩地儿。但是自从我去过东台路后,我就了然了。
据记载,东台路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筑,名泰山路。光绪三十二年,以法租界公董局副总董之名,改名安纳金路。民国32年(1943年)以江苏东台改今名。东台路在上海卢湾区东北部,近西藏南路、复兴中路,北起崇德路,南至肇周路。长586米,宽12.6米。直至20世纪80年代,东台路沿路均为住宅。1985年5月,东台路旁的浏河路被辟为综合市场,经营服装、小百货。东台路受其影响,形成花鸟市场,后渐冷落。1986年春,隔着西藏南路对面的会稽路自发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地摊文物市场,几经取缔,又死灰复燃。
东台路也有古玩字画玉器钱币等,但更多的是旧货,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象征都市繁华的物品,像香烟牌子,比较出名的如飞马牌、美丽牌;月份牌子、瓷质象棋、麻将、老式唱机、“胜利牌”无线电、旧剃须刀、电风扇、打火机、蟋蟀用具、煤油灯罩、“Underwood”打字机等。
东台路古玩市场自形成以来便以“奇、特、怪、稀”著称,因为这里品种齐全,应有尽有,有着别处寻觅不到的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古旧工艺品和日用品。加之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在繁华的市中心里闹中取静,还保留了有中国传统的摊商集中的交易方式,大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在此驻足淘宝、走马观花之余还可以体味上海独有的石库门生活,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实,与其称它为古玩市场,我更愿意称它为“旧货市场”,因为一进入这条街满目就是童年记忆。这里的整条街大大小小的店铺鳞次栉比,一家紧挨着一家,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即使这样,来到这里的人,还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一眨眼看漏了什么宝贝。除了那些鉴宝专家会为之着迷和驻足淘宝外,还有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怎么也玩不腻的跳青蛙、几乎人手一台的小脚踏车、男孩们吵闹着要的铁皮玩具、女孩们走到哪带到哪睡觉也不肯放下的布娃娃、妈妈用来装她所有漂亮衣服的大箱子,还有爸爸当年怎么都不肯让我碰的海鸥牌照相机、爷爷常喜欢拿在手里的老式录音机,一路上时不时会有“呀!这不是我小时候玩过的吗?”这条街承载了太多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和青春。
穿梭在靠街心的摊位,浏览旧工艺品与民俗旧货,两边的店铺里,往往是扎实的古玩所在。有时候人们在弥漫着机械古玩气息的小小店堂里,动辄就能听到机械挂钟咯咯的声音,和顺的老钟声,布谷鸟探头的叫唤,头顶旋转的老式吊扇仿佛带来点咸涩的海风,这些都在暗示着时间的存在和时间的消失。走出这个小屋,才会发觉,原来你是在东台路上。
于是,漫步在这条具有老上海文化韵味的马路上,感觉不光是喜爱把玩那些古玩的“老克勒”的集中地,在这里你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架着单反相机的海外友人。来领略这里的海派文化,还有许多80后的小年轻们来追忆自己的美好童年。同时,你还能看到周围住在石库门里的居民们的生活百态,让你更多地去解读上海的历史、上海的过去、上海的故事、上海的文化。
镜界 ·驴友
“镜界”,通过一组高质量的摄影照片,辅以美文阐释。
“驴友”,以照片传达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从旅者的视角出发,为读者呈现各类人文故事。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对于好图好文,我们会择优刊登,来稿请发送到编辑邮箱:mapwowo@163.com。同时亦可提供身边摄影和旅游爱好者的线索,联系电话:61851212×814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