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太丽,何志勇,曹 楠,高 路,马利群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成都 610081;)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经103°27′~104°26′,北纬32°53′~33°43′),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岷山山脉的东部及龙门山山脉的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域面积5 286km2。
大骨节病是九寨沟县的主要地方病病种,患病者手足短粗、身材矮小、关节活动困难,以致形成残疾,完全丧失劳动或生活自理能力。大骨节病严重残害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着病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
作为地方病,大骨节病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就九寨沟县县域内,大骨节病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就九寨沟县大骨节病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做了一定的阐述。
图1 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分布图
截止2009年,九寨沟县域内患病率大于5%,属于大骨节病病区的村有15个,主要为分布在县域东北侧的大录乡、玉瓦乡、陵江乡,东部的安乐乡,东南部的马家乡等5个乡,总面积为2 407.94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5%,该区域共有大骨节病患者699人,其中Ⅰ度患者485人,Ⅱ度患者186人,Ⅲ度患者28人。
九寨沟县主要分为两个流域,一是黑河流域,二是白河流域,从大的流域上来看,九寨沟县的大骨节病区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黑河流域以外仅在南部白水江的支沟一带(马家乡南岸、胜利、瓜地岩3个村)有分布。
从主要病区黑河流域来看,在其中上游的大录乡、玉瓦乡为大骨节病区,而在其下游的黑河乡及陵江乡大部为非病区,大体而言从黑河流域中上游至下游有病情逐渐减轻的趋势,直至黑河乡及陵江乡大部为非病区;如位于黑河流域上游的大录乡的6个村患病率在17.14%~22.49%间,其中有5个属重病区(患病率大于20%);位于黑河中游的玉瓦乡共有8个行政村,有3个属于病区村(羊足山村、班藏村、玉瓦寨村),患病率13.85%~18.65%,均属中等病区;而位于黑河中下游的黑河、陵江两个乡共有13个行政村,仅羌活村为轻病区,患病率为5.58%,其余12个村均为非病区。总体上表现为:黑河上游地区发病率高,重病村多。
九寨沟县主要的地貌类型有两类,构造侵蚀高山和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高山区人居较少,基本为无人区。九寨沟县居民多居住于构造侵蚀中山地貌类型区,该区局部为大骨节病区,如大录乡、陵江乡、玉瓦乡、马家乡等。从地貌类型分区上来看,所调查病区村寨和非病区村寨所在地貌类型区基本相似,区域地貌上没有明显差异。在微地貌上表现出,支沟内的村寨比主河沿岸的村寨患病率更高。
图2 黑河流域大骨节病区患病率散点-趋势图
九寨沟县黑河流域大骨节病区出露地层主要以三叠系为主,岩性以板岩、砂岩为主,如大录乡、玉瓦乡、陵江乡等;县域南部的马家乡大骨节病区出露地层为泥盆系,岩性以砂岩、结晶灰岩及板岩为主。
马家乡病区和黑河流域病区地层岩性上有一定差异,从大骨节病区轻重程度来看,黑河流域的大录、玉瓦等乡的病区村寨主要是中等病区和重病区,岩性为三叠系碳质板岩砂岩分布区重病区和中等病区分布集中;而马家乡病区的村寨则以轻病区为主。非病区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地层分布区。
从植被情况看,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有一定差异。总体来看,黑河流域的大录乡、玉瓦乡等大骨节中、重病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该区支沟的中上游,植被更是茂密,植被覆盖率可达到95%以上,多以松柏类植物为主,地表多有落叶形成的厚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黑色腐质层,这应该是病区地表水中腐殖酸的主要来源,也是该区大骨节病相对严重的主要原因。九寨沟大骨节病非病区植被覆盖总体比病区差,如非病区罗依乡植被覆盖率多在50%以下,且以灌木、疏林为主,所取得地表水水源中腐殖酸含量总体上较低。病区植被好,郁闭度高,林下地被覆层发育,经淋滤的地表水、浅表层地下水腐殖酸含量高。经统计,全县病区地表水水源中腐殖酸含量平均值0.32mg/L,非病区地表水水源中腐殖酸含量平均值为0.25 mg/L,这和植被覆盖的疏密有一定的关系,也是九寨沟县大骨节病患病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图3 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与地貌关系图
从九寨沟县的土壤分布情况看,大骨节病区与非病区的土壤分布有一定差异。
1)黑河流域的大录乡、玉瓦乡大骨节病区居民居住区主要为棕壤土类,而自玉瓦乡至黑河乡、陵江乡等大骨节非病区居民居住区黑河河谷两侧土壤类型则主要为褐土类。
2)黑河流域的大录乡、玉瓦乡各条支沟的沟源一带多为高山草甸土及亚高山草甸土类,也为地表水中腐殖酸含量的主要来源。
3)白河流域大面积的非病区居民区土壤类型以褐土类为主。
因此,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可能与该县域内土壤类型有一定关系,其中,高山草甸土及亚高山草甸土为主要病区土类型分布区,而褐土类分布区则主要为非病区。
通过对九寨沟大骨节病病区分布情况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发现工作区地质环境与大骨节病患病率存在以下关系:
1)九寨沟县的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且黑河从上游到下游,大骨节病病情有逐渐减轻的趋势,直至下游大部地区为非病区。
2)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和非病区在区域地貌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异。
3)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主要为三叠系板岩、砂岩分布区,局部为泥盆系砂岩、结晶灰岩及板岩分布区;而非病区则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地层分布区。
4)重病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多以松柏类植物为主,而非病区植被覆盖总体比病区差,这可能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土壤及水体中的腐植酸含量较高有一定关系。
总之,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的分布表象上有与地层岩性、流域部位、地貌、土壤植被等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大骨节病分布与以上各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为大骨节病病因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4 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与地层岩性关系图
图5 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与土壤关系图
[1]曹楠等.四川省九寨沟县大骨节病区地下水调查与供水安全示范打井工程报告[R].成都: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2011.
[2]林年丰,地质环境与大骨节病[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1);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