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彩虹

2013-07-09 04:29鲁先圣
阅读 2013年5期
关键词:箫声文学家乡间

鲁先圣

我常常到乡间去,看农人耕作的情景,看果农剪枝的情景,看一群群的牛羊在山坡上漫步。我从来没有从他们的脸上看到过悲伤和忧愁。因此,很多时候,当我从一些诗人和文学家的文字当中读到“粒粒皆辛苦”的表达时,心中不免就浮上一层轻蔑和不屑。农人们精心照料着自己的田园,看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一天天成熟,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欢喜。他们把自己的果实放在路边,卖给过路的人,也把自己的幸福和欢喜带给了买果实的人。

当果实收获的时候,农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他们的收成。农人们从来没有悲苦,悲苦只是属于那些无病呻吟的看客。

与孩子一起在乡间的原野上散步,孩子问我:爸爸,你的文章中曾经描述过乡间的彩虹,可是我怎么没有看到彩虹?

我说:孩子,彩虹只出现在夏秋的雨天里,现在是冬天,自然没有彩虹。

孩子问:那你描述的是哪一个夏天的彩虹?

我说:孩子,爸爸记不起是哪一个夏天的彩虹了,彩虹的瑰丽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成为永远的美丽了。

孩子明白了,他告诉我:原来,彩虹在爸爸的心中。

我对孩子说,只要与美丽相遇,我们的生命里就永远拥有了美丽。我们的院子里栽种了梅花,你看梅花已经开放了,它会永远开放在你的心田里。

居住在乡间,每天晚上就可以安静地仰望星月。面对神秘浩瀚的星空,我的心中总是涌起无边的感动。没有人能够抵达星月,也没有人能够穿越生死,我们要做的,是把璀璨的美丽留在心中。

我知道,自从我踏上了文学之路,我就一直在寻找一种东西。现在,我明白了,这种东西,原来就隐藏在我经过的路上。

最喜欢卞之琳先生的那首诗《看风景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这几天媒体都在炒作数千人隐居在终南山的事,他们中间有媒体人,有学者。他们逃离城市,拒绝现代化生活方式,模仿千年以前的古人,过一种素朴的生活。

他们这样就是回到古代了吗?一个当代的笑话而已,一种附庸风雅的装饰而已,一些标新立异的可笑的人而已。

生而为人,就必须对生命负责,就必须勇敢地担当。

乡间的夜晚神秘而宁静,这个时候,最喜欢听深邃的箫声。箫的音量并不大,但是它深沉而悠远,能够穿透人的心灵,似波涛汹涌的排浪,似浩瀚林海的松涛,似千军万马的轰鸣。

箫不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箫声只适合一个人独自倾听。

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厚的内涵,如果一个人喜欢世间的浮艳和热闹,如果一个人注重的是外表的形式而不是内在的美丽,就不会在箫声里找到共鸣。

人们总说文学家容易感伤,我说不是,文学家看到一枚落叶,想到的是一个季节;看到一滴水,想到的是无边的海洋;看到一粒沙,想到的是浩瀚无垠的沙漠;看到一棵草,想到的是辽阔的草原。

在文学家的眼里,从来没有静止的事物,一个刹那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历史,一棵小草宣告了春天的到来,一片荒凉的山岗昭示着自然的沧桑。

回故乡的时候,开车经过我小时候常常玩耍的原野。原野当中,那条乡村土路依然横亘在那里,那条蜿蜒的小河依然在默默流淌。我告诉孩子,我少年的时候,曾经无数次走过这条小路,拉庄稼,背青草,放羊,几乎每天都会走这条小路。那条小河,爸爸也无数次游过,夏天的时候在河里洗澡嬉戏,冬天的时候在小河里滑冰。

孩子说,我知道了,爸爸就是从这里到达了都市。

我说,是的孩子,爸爸就是沿着这条乡间小路一路跋涉,寻找到了生命的出路;爸爸就是顺着这条河流,寻找到了人生的海洋。

我告诉孩子:不论多么普通渺小的河流,不论它遇到多少山峦叠嶂,最终一定会走向大洋;不论多么普通的小路,不论经过多少曲折险阻,它最终会通向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

居住在乡间的时候,很多儿时的伙伴去家里看望我,我们总是聊起很多年前的一些往事,也聊一些大家目前的生活状况。这些伙伴当中,有的现在很发达,孩子也学有所成;有的混得很一般,基本是平庸无为;也有几位混得很落魄,不仅仅自己的生活很糟糕,孩子也不成器。

我对大家说,人的一生总是有很多不同,有的要靠不懈的坚持,有的要靠机会的青睐,有的要靠幸运的眷顾,有很多时候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结果是自己难以左右的。

大家都很赞成我的观点,我特别欣慰的是,那些混得很落魄的伙伴,与我聊天以后,脸上都有了笑容,对自己的生活多了一分淡泊和从容。

猜你喜欢
箫声文学家乡间
乡间小路
大都市
吹箫引凤
箫声中的月亮
曲刘合奏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