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杨 刘和平 卢安剑
麻杏石甘汤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和PCT的影响
项 杨 刘和平 卢安剑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和PCT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实验组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前、后血清ECP和PCT的动态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ECP和PC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症状明显缓解后14d患者ECP和PCT含量较哮喘发作期明显下降(P<0.01),但仍较对照组高(P<0.05);PCT与ECP含量呈正相关(r=0.589,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是通过降低PCT与ECP的水平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应予以推广。
麻杏石甘汤;支气管哮喘;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降钙素原
麻杏石甘汤是治疗邪热壅肺、肺气上逆、咳嗽喘促之经方,临床常作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方。麻杏石甘汤药少力专,煎煮独特,适于肺热型哮喘[1]。本研究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CP(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调节作用,以揭示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机制。
1.1 一般资料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选取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至中度患者,辨证分型为肺热型。符合相关文献诊断标准[2],并除外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周内无激素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服药史。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30.2±7.8)岁;同时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人员38例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29.8±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口服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为麻黄12g(去节)、杏仁10g(去皮尖)、生石膏24g(碎、薄棉布包)、炙甘草6g,麻黄于砂锅中以食用水500mL煮,减水去上沫,后入余药煮,取清净汤液300mL,分两次服用。哮喘发作较严重时取50mL药液过滤后雾化吸入,每日一次。
1.3 标本采集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和症状明显缓解后14d各抽取5mL静脉血,3000r/min离心15min,留取血清,-70℃冻存待检;对照组在门诊体检时分别对ECP和PCT进行检测。
1.4 检测方法ECP质量浓度采用荧光免疫法。用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检测,由专人严格按试剂详细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美国ADL公司生产的ELISA快速检验试剂盒检测血清PCT。灵敏度为0.1ng/mL,PCT>0.5ng/mL有临床意义。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不同组间分析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 ECP和PCT指标变化实验组患者急性发作期ECP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14d,患者ECP和PCT水平较哮喘缓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清ECP和PCT水平变化情况(±s)
表1 血清ECP和PCT水平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缓解后14d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ECP(μg/ml) PCT(ng/ml)实验组急性发作期 45 48.70±29.30#△0.56±0.12#△实验组缓解后14d 45 8.50±4.70*0.12±0.05*对照组 38 6.40±3.45 0.08±0.03
2.2 ECP和PCT相关性分析血清ECP和PCT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r=0.586,P<0.01)。
研究显示[3],多种细胞因子与哮喘疾病的发病联系紧密。ECP是嗜酸细胞被激活后所产生的一种毒性蛋白,是嗜酸细胞激活的标志,是哮喘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炎症介质,是反映气道炎症活动的一项指标[4-5],可致气道上皮坏死,剥脱和诱发气道的高反应。既往研究表明,机体内ECP水平的高低与哮喘疾病的发作严重程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血清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为相对分子量为13KD的糖蛋白。正常时人血清PCT含量极低,PCT<0.1ng/mL,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时,PCT浓度可增高10000倍。PCT的生成非常快,半衰期约20~24h,在体内高度稳定,不易降解,故易检测。在发生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等情况下,血清PCT异常增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病毒感染、肿瘤疾病及手术创伤时则维持低水平。全身细菌感染、败血症患者血清PCT升高早于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RP等指标[6],因此它是监测炎症极为敏感及高效的一个指标。
麻杏石甘汤方中炙麻黄有宣肺平喘的功效。现代药理认为,麻黄具有镇咳平喘、抑制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嗜碱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的作用[7]。麻黄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等成分,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还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减轻支气管黏膜的水肿,还可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支气管的炎症。炒杏仁有降气平喘的功效,两药一升一降,肺脏得以宣发肃降。麻黄与石膏相配可清肺泄热,麻黄去节发汗易于祛表邪,先煎煮麻黄去上沫削弱其猛烈之性,减弱麻黄升高血压和兴奋中枢神经的功能,使之专注于宣肺平喘。现代很多文献证明此方有抗病毒及抗菌作用[8]。
本研究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PCT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症状明显稳定后,患者血清PCT和ECP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此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PCT、ECP水平呈正比关系;血清PCT和ECP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根据以上结果推测,麻杏石甘汤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等作用方式使ECP及PCT水平下降,减轻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减弱气道的高反应性。它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炎症的信号传导,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1]肖春燕.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50-5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J].疑难病杂志,2006,5(3):180.
[3]王茁,孙瑾,姚丽.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3):213.
[4]Franco AD,Bacci E,Bartoil LM,et a1.Inhaled flutieasone propiohate is effective as well as oral prednisone in reducing sputumeosinophilia during exace rbations of asthma which do not require hospitaliztion[J].Respir Med,2006,19(5):353.
[5]Bartoli ML,Bacci E,Carmevali S,et a1.Clinical assessment of asthma severity partially corresponds to sputumeosinophilic air-way in lammation[J].Respir Med,2004,98(2):184.
[6]盛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07,9(3):388.
[7]张效东.青岛市区不典型哮喘的发病特点及中医治疗[J].青岛医药卫,2004,36(2):125-127.
[8]谭露,张世鹰,蔡锐.麻杏石甘汤抗菌抗病毒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12):89-94.
R256.12
A
1673-5846(2013)08-0120-02
株洲市二医院,湖南株洲 4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