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红 蒙荣森 刘一炫 扆恒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376)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赵雅红 蒙荣森 刘一炫 扆恒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37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的TIMI、MAEC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与对照组相比,MACE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减少MACE发生率。但是治疗安全性与硝酸甘油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因为病死率高,寻找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急诊PCI(支架植入)技术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PCI术后无复流是PCI术后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减少无复流现象,降低病死率。外周静脉使用替罗非班出血并发症明显升高[1-4]。我院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选均满足下述标准:①有明显的胸痛症状及合并有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ST段明显压低并肌钙蛋白T明显升高;②均成功的进行了PCI治疗和药物治疗;③无合并机械并发症;或者心功能Killip评级在3级以下;④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未进行替罗非班治疗;或者使用球囊扩张、再次介入治疗;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直接给予国产替罗非班注射液(武汉远大生物制药公司生产)。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2组均常规注射或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肝素等药物。
1.3 评价指标
观察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就有效性而言,统计治疗后的TIMI血流分级、CTFC和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安全性指标包括APTT、Hb和Plt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TIMI分级及CTFC结果
2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CTFC结果比较见表1。经过治疗后,观察组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表1 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CTFC结果
2.2 2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比较
2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比较见表2。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观察组MACE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2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比较(例)
2.3 2组患者PCI术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2组患者PCI术后安全性指标比较见表3。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
表3 2组患者PCI术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起到快速抗血小板作用。替罗非班近年来用于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提高患者血流TIMI分级,降低无复流发生率,降低住院期间MACE。由于这些特点,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得到了一定运用。但其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这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部分患者因严重出血死亡。本研究探讨直接静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从本研究来看,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 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就住院期间并发症而言,虽然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8.3%,对照组发生率则为33.3%。2组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论与学者们现有研究相符。
就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来看,治疗后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
综合本研究结果,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降低MACE发生率。同时安全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因此,冠状动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副作用少,值得推广运用。
[1] 卫丽,李学奇,金恩泽.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心脏杂志,2009,21(1):66-6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3.
[3] 陈旭华,徐岩,程自平.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5):465-467.
[4] 常超,信栓力,李松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15(1):17-18.
R543.3
B
1671-8194(2013)15-0105-02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基金(编号 A20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