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复原力的干预*

2013-07-07 01:41朱慧慧于丽荣卢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复原团体辅导

朱慧慧 于丽荣 卢国华△

复原力的概念最初从危机应对和压力应对的研究中发展而成。在早期,复原力常用良好适应、应对和抗压力等术语来表达[1]。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复原力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2]。在逐渐深入探讨个体压力应对和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复原力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品质,其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因素,主要指在面对压力时发挥保护性作用,使处于逆境的个体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学校适应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认为适应学校生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即在面对人际交往、情感发展、学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时能否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对其自身总体生活状况的感知,乃至身心健康,甚至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学生的复原力水平和学校适应能力呈正相关,高复原力水平的中学生学校适应能力高于低复原力中学生[4]。本研究将通过复原力团体辅导干预体系,提高初中生的复原力水平进而提升其学校适应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山东省潍坊市在校中学生700人进行问卷测验,填写问卷时需注明自己的学籍号。根据复原力总分,将排在前 27%的学生定义为高复原力学生,排在后 27%的定义为低复原力学生。通过学籍号将低复原力的学生集中,简单讲述本次辅导的意图,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从愿意参加的同学中进行选择。通过筛选后,选定 36名学生参加本次实验。

所选学生年龄为 13~15岁,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18人 (男生 10人 ,女生 8人 ;城市 8人 ,农村 10人;住校 9人 ,走读 9人),对照组 18人 (男生 9人 ,女生 9人 ;城市 10人,农村 8人;住 校 8人 ,走读 10人 )。 挑选出的参与辅导同学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此结果作为前测数据资料。

1.2 方法

1.2.1 亚洲复原力量表[5]该量表共 24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评分(从 1=完全不同意到 5=完全同意),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复原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包括 3个维度:自我可塑性、情绪管制和灵活应对,该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865。

1.2.2 中学生学校适应感量表[6]该量表共含 54问题,采用 5级评分(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该量表包括 8个维度,分别命名为:教师关系、纪律遵守、学业适应、正义感◦同情心、人际关系、学校魅力、竞争◦攀比意识、教师亲密感。本研究主要讨论其中 4个维度,量表的 Cronbachα系数为 0.792。

1.2.3 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用于团体辅导中过程性的评估,了解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1.2.4 干预实施 本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原力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活动每周 1次,每次约1.5~ 2小时,持续 9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具体团体辅导方案主要包括如下 3个阶段:①建立团体阶段 ,以“知你识我”为主题 1次,促进团体成员相互认识,形成安全和信任的团体氛围,形成并承诺遵守团体规则。②实施具体干预阶段,以“爱我自己”、“心情晴雨表”、“懂你不难”、“爱的成长”为主题 7次,让学生认识接纳独特的自我,探索内在自我,使其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学习控制负性情绪的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策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生命中的重要家庭事件,体验朋友互助带来的安全和温暖的感觉,并学会在困境中寻找朋友、家人的支持。③结束阶段,以“生命列车”为主题 1次,回顾整个团体活动过程,分享团体发生的故事,感受来自内在自我的提升和组员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并祝福未来。

在第 4次活动后进行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并在干预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复原力及学校适应问卷的再次施测,发放问卷 36份,回收 36份(100%)。

1.3 统计方法 问卷采用团体施测法,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复原力得分比较 表1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复原力各维度与总分均无明显差异,即两组是同质的。干预后,在情绪管制、灵活应对维度及复原力总分上有显著性差异(t= 2.158,P<0.05;t= 3.009,P<0.01;t=2.321,P<0.05),表现为后测中实验组在情绪管制、灵活应对及复原力总分上优于对照组。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原力的前后测比较(±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原力的前后测比较(±s)

注:*P <0.05,** P<0.01,*** P<0.001,下同

前 侧后 侧项 目 实验组(n=18) 对照组(n=18) t 实验组(n=18) 对照组(n=18) t自我可塑 20.26± 2.535 18.93± 3.785 1.356 20.27± 2.890 19.45± 3.262 1.091情绪管制 30.54± 4.729 32.49± 3.241 1.844 32.60± 5.865 30.75± 4.771 2.158*灵活应对 20.84± 3.965 23.11± 3.109 2.175 24.33± 4.287 21.34± 3.502 3.009**复原力总分 75.86± 6.095 70.32± 11.083 2.156 77.20± 11.639 71.53± 10.009 2.321*

2.2 干预前后学校适应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在纪律遵守及人际关系上有显著性差异(t=3.897,P<0.01;t=2.849,P<0.05),表现为干预后实验组在纪律遵守及人际关系上优于对照组。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校适应前后测比较(±s)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校适应前后测比较(±s)

前 侧后 侧项 目 实验组(n=18) 对照组(n=18) t 实验组(n=18) 对照组(n=18) t教师关系 18.00± 4.282 17.74± 5.141 0.251 21.87± 7.120 17.07± 3.863 1.970纪律遵守 33.16± 9.477 34.83± 10.301 0.639 31.80± 9.518 18.72± 7.999 3.897**学业适应 28.47± 5.168 29.26± 6.026 0.539 32.24± 7.613 27.73± 4.992 2.085人际关系 18.53± 3.272 19.16± 4.233 0.571 21.73± 3.973 19.13± 3.021 2.849*

3 讨 论

3.1 中学生复原力团体干预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学生在复原力情绪管理与灵活应对维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学生的复原力总体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7-10]。通过情境 AB剧诱发组员对负性情绪看法,探讨积极情绪在压力事件中的意义。学习贝克的情绪认知理论,使组员认识对事件处理的消极结果不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因事件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导致。以理性认知产生积极情绪,学习控制负性情绪的方法,并以此获得压力或逆境中的良好适应。在小组活动所创设的安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彼此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信任感也逐步加深,处世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人生态度才会变得更加乐观开朗。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灵活运用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有效选择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组员们体验到朋友互助带来的安全和温暖的感觉,经过 9次的活动体验,成员已能够做到真诚的交往,彼此间能给予扶持,成员愿意把自己的困扰呈现出来与他人共同交流、共同解决。

对复原力自我可塑性维度的干预是基于让学生体验压力,认识接纳独特的自我,探索内在自我 ,体察自我效能感,探索提升自我效能的途径,以此来增加个体在压力和逆境中的自信心和行动力。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形成和趋向定型的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经历着人生道路的又一次“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复杂性、多面性的特点[10]。也可能是在本系列团体活动中,对自我认识、自我效能的提升方面所设环节较少,队员没能深入地去挖掘自己,体验活动的意义。

3.2 复原力的提高对改善中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得出,复原力总体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情绪管理、灵活应对方面,这使得个体在面对应激性相关事件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对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复原力进行干预辅导后,实验组在纪律遵守、人际关系上存在显著提高。房超在研究中指出,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学校适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灵活应对的特点是通过仔细分析应激情境,将注意集中在那些情境的积极方面,产生理性认知情绪,合理选择多种可行的积极想法,进而减少学生的焦虑水平,进而提高其学校适应能力。

3.3 对干预性辅导的效果分享 由于是首次参加系列团体干预辅导活动,在活动最初,参加的大多数同学只是出于对辅导活动的好奇,在活动开始配合度不是很高,但是通过了一次次的活动,他们从中感受到了队员们彼此的真诚,认识了真正的自己,体验到了合作的意义,之后开始渐渐的开放起来。在后来的活动中,有同学表达出开始喜欢并盼望每周一次的团体活动课,他们认为这类活动后得到的感受更加积极,更具有意义。

在“心情晴雨表”主题中有同学分享到:因为别人的一些举措,感觉到对自己很不公平,心情很不好。后来在学习了认知情绪理论后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出了问题。心结解开后,这位同学的脸上展现出满意的笑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轻松多了。

在“懂你不难”主题中,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大家看到了合作的力量。在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些同学在遇到困难时,主动站出来,思维敏捷,领导能力强;有些同学较为被动,但是愿意听从领导者的指挥,在顺利解决后,所有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同学分享到:在这几次活动中,特别是在困难出现,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困难解决后,体会到我也是团队中的一员,集思广益,自信心更加足了;问题解决的办法有很多,利用一切有用的资源,效率会更高。

在“爱的成长”这个主题分享中,一位同学提到:在自己的人生成长中,自己最亲的姥姥半年前过世了,一直没有从对姥姥的留恋和悲痛中走出来,但是通过小组活动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同桌在这段时间对自己学习生活给予的真诚而又细致的帮助,自己十分的感动,一直都在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感谢。正巧她的同桌也是我们团体辅导中的队员,在活动现场我建议她们互相真情的拥抱,来表达彼此的一份心情。想想身边那些默默关心你的,爱你的人,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口头上的那句感谢,而是内心深处对于感谢的那份思考。看到他俩都激动的流了泪,在场的好多同学都被这一幕感动了。

在最后一次团体活动中,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整个团体辅导活动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整个团体辅导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自我探索、体验,重新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开放自己;感受到了整个团体的凝聚力以及团队的力量,学会了在处理应激事件上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及灵活运用身边的可利用资源,这让大家增强了自信心,彼此间更加信任,在向他人提供帮助和经验参考中也体会到了个人价值感的提升。同学们表示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活动,愿意主动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既让自己开心放松,又能学到知识技能,更有意义,更有活力。

[1]Jew C L,Green K E,Kroger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resiliency[J].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1999,32:75-90

[3]刘超,冯建斯.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6):77-80

[4]朱慧慧,卢国华,刘海涛.中学生复原力与应激、学校适应的关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5(25):71-73

[5]刘小利,卢国华.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24-25

[6]祁正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学校适应感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64-65

[7]潘赛.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J].今日南国,2010,3(7):17-18

[8]王滨,李燕.培养高中学生积极情绪的认知行为干预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2(10):79-81

[9]杨爽,王瑶.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6(2):140-143

[10]侯子海.行为训练和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 [J].校园心理,2009,4(7):88-90

猜你喜欢
复原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