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化与腐败

2013-07-07 15:50王强华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检察风云 2013年6期
关键词:夏明翰腐败信仰

文/王强华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略论文化与腐败

文/王强华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

剖析文化与腐败的关系,首先应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界定和解说。现在人们对文化的说法众多。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还有人从考证文化这个词系由古拉丁语演变而来,认为它“含有耕作、开化之意”。当代中国的专家学者把文化概括为“人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以上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和它存在的合理性。

但我认为,一位西方人类学家的观点全面而又具体,更容易使人们理解和接受。他认为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一个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习惯的复合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诸要素都重要,如通过塑造具体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经验的知识,都属于认识范畴,而法律、道德、风俗,它们都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人们的行为准则,这些文化要素无疑对一个人的思想、行动和他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是信仰。信仰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主义(或某种宗教)的极度信任、尊重并以此作为行动准则的状况。它应该是文化的灵魂、核心。如果一个人具有并践行正确的信仰,他一定就是高尚文化人。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壮丽诗篇的夏明翰烈士就是这样一个光辉榜样。

腐败是指腐烂、败坏。腐败的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成因离不开一个“贪”字。我们古人造字颇有讲究。以“贪”为例,这个字由“今”和“贝”组成。贝在古代系一种货币,是财产的象征。早在《离骚》中就有“贪婪”二字。东汉文学家王逸曾对“贪”注解说:“爱财曰贪”。《史记·伯夷列传》中也称“贪夫徇财”。应该说,作为腐败成因的“贪”,主要指取之无道的枉法敛财。但腐败也可泛指无节制的不良乃至罪恶的私欲,对物质或精神的非公需求,前者为“贪财”,后者为“贪色”。贪得无厌、贪婪无度,就是贪者的生动写照。

不择手段枉法敛财是腐败,“包二奶”、“养情妇”、纵欲放荡寻花问柳也是腐败。“贪财”与“贪色”往往是相通的。一名官员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把手中的权力当作非法敛财致富的工具,钱多了追求腐朽糜烂生活,堕落成千古罪人的腐败分子,也就毫不奇怪的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崇高信仰的组织,历来重视反对腐败斗争,并在实践中探索一整套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制机制。党也重视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负责任的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投入这场伟大斗争,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过程中,以创造性的辛勤劳动,制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热情讴歌反腐倡廉及其他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无情鞭挞形形色色的贪腐分子,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向前。

猜你喜欢
夏明翰腐败信仰
夏明翰妙对审问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陈云凤:夏明翰烈士之母的革命人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