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顺
过节回了趟老家,去参加一位晚辈的婚礼。我和姐姐是一大早赶到父母家的,母亲早已穿戴一新,大红的羊毛衫配着一条黑色的直筒裤,显得温暖而喜庆;父亲则正对着自己衣橱里的几件上衣发愁,不知道该穿哪件好。
姐姐走过去,认真地帮父亲选了一件砖红色的夹克衫和一条深灰色的棉布裤,父亲听话地往身上套,却因年岁大了,动作不够连贯。姐姐忙蹲下身子,帮父亲穿鞋、整理内衣……
一切穿戴好后,姐姐忽然发现什么,在父亲耳边低语了几句,父亲便孩子般端坐在那把老式的竹木椅上,静静地等着。
只见姐姐打来一盆温水,将毛巾洇湿,俯下身子,细心地给父亲擦着额头、嘴角、耳廓、脖颈,之后取来挖耳勺,极有耐心地帮他挖起了耳朵……
做完这一切之后,姐姐又让母亲找来一把刮胡刀,认真地为父亲刮了鬓角。我忙取过一面小镜子,帮父亲认真地照了照,老人两颊绯红,相当满足。
婚礼时间到了,我们一家人簇拥着父母去参加婚礼。路上,望着精神矍铄的二老,我的内心却再难平静。
父母没有退休金,65岁以后我和姐姐便开始出资赡养他们。论家庭经济状况,我家要好于姐姐,所以对娘家的贡献也就大些,而姐姐给多给少,我從不过问,只要老人满意就行。
按说,我是家中的老丫头,该多得到些父母的疼爱才是,可偏偏不是这样,我发现二老对姐姐的爱似乎更多些。年初,我为父亲买了一部新手机,为的是他外出时携带方便,可他极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反倒喜欢与姐姐煲电话粥,聊的内容无非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
今天的一幕,让我幡然醒悟。原来,上了年岁的父母所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抚慰。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体贴的关怀、一个亲昵的动作……都会令老人开心和宽慰。
孝顺的方式很多,但父母需要的往往是最简单、最贴心的那种,一如姐姐对父亲婴儿般的关爱。
(摘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