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武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迪庆 香格里拉 674400)
迪庆州于 1997年在吸毒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 2003年开始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为控制艾滋病疫情,迪庆州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防治艾滋病“一办法、六工程”,从2005年起先后开展了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2012年是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的第二年),期间开展了大量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为了解迪庆州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现状,笔者于2012年12月对辖区进行了艾滋病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人群包括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校外青少年、农民工、娱乐场所业主等6类人群,共250名。
1)城镇居民: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先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办事处,从中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从中随机抽取一户作为调查的第一户,然后连续抽取住户,对抽中的住户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进行调查,直到达到规定的样本量(50人),调查过程中注重年龄段和男女比例均衡(男女各占50%、15~24岁占1/3、25~49岁占2/3)。
2)农村居民: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先随机抽取一个乡,在其中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从中随机抽取一户作为调查的第一户,然后连续抽取住户,对抽中的住户中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进行调查,直到达到规定的样本量(50人),调查过程中应注意年龄段和男女比例均衡(男女各占50%,15~24岁占1/3,25~49岁占2/3)。
3)校外青少年:抽样方法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相同,同时结合居民调查同步开展,农村和城镇分别调查15人,共调查30人。根据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和现状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校外青少年(判断标准:年龄15~24岁,现状为无业者)。
4)学生(校内青少年):随机抽取1所中学,随机抽取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在抽中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5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抽取时注意男女比例的均衡。
5)农民工:随机抽取1个大中型企业、1个建筑场所和1个农贸市场,大中型企业和农贸市场每个场所随机各抽15名,建筑场所随机抽20名,共调查50人,对抽中的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男女各占50%。
6)娱乐场所业主:随机抽取20名城区娱乐服务场所业主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娱乐场所尽可能覆盖高、中、低档。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现状、居住地等)、艾滋病基本知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调查由受训后工作人员完成,调查采用统一、标准的问卷和方法,对存在问题的问卷表及时弥补和更正。现场对问卷表进行检查和复核。
使用变量的频数和率来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等。采用 Excel 记录和整理数据,使用 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上述6类人群共250人,获得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为100%。男性127人(占50.80%),女性123人(占49.20%);年龄:最小15岁,最大50岁,平均为26.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人(占5.6%),高中及中专137人(占54.8 %),初中39人(占15.6%),小学36人(占14.4%),文盲24人(占9.6%)。
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250人,知晓的224人,知晓率为89.60%,高于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湖南湘西地区[1]。业主 (100.00% )和学生(98.00% )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4岁年龄组知晓率高于25~50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文化程度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低文化程度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见表 1)。
表1 不同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虽然不同人群类别对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是有差异的,但分解到具体的每个问题却不一定有差异,如对第1、2、9题的回答差异巨大,但对第4、5、7题的回答却差异不大(见表2)。
表2 各人群针对不同问题的知晓率情况 %
高达58.40%的受访者对“您认为对被调查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否应允许他(她)们继续工作和学习?”的回答是“允许”,但对“如果您的朋友或亲戚得了艾滋病,您是否愿意继续同他(她)来往?”回答“愿意”的却只有43.20%,与同为边疆的新疆地区类似 。表明很多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倾向于对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宽容,而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却较苛刻(见表3)。
表3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态度 %
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农民工的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 83.00%,远低于其他 5类人群平均的94.00%,提示下一步迪庆州的防艾宣传重点应该是农村居民、农民工。以往的防艾宣传主要通过城市广场大型活动、街头宣传、学校培训、机关单位培训等形式,受众主要是城镇居民。建议:一是强化防艾委各成为单位职能,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到农村开展业务工作的机会,将载有防艾知识的小册子、小礼品带到农村,达到广覆盖的效果。二是制作本地居民(藏族)喜闻乐见的防艾宣传短片,在本地(州、县级)电视台、电台反复播放,增强宣传效果。三是在建筑、餐饮、服务等农民工聚集行业入职前培训、安全培训、工作技能培训中加入防艾培训内容,在农民工聚集的建筑工地,可以依托项目管理者、“工头”等发放防艾知识宣传片、安全套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迪庆州的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娱乐服务场所业主的防艾知识知晓率都已较高(100.00%),6类人群对输血、共用注射器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已经相当高,对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传播也已深入人心,但对艾滋病症状、性病艾滋病关系等方面知识的知晓情况则不容乐观。提示下一步的宣传工作应该有所侧重,分类指导,在强化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避免对防艾知识的“一知半解”;对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群体(农村居民、农民工)应当继续强化基础艾滋病知识、基本防病知识、国家和地区防艾政策,知识知晓率较高的人群(如学生、业主等)则应当在强化知识的基础上促进知识向行为改变的转化,真正使防艾知识转变为防艾行动,降低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几率。
本次调查显示,有58.40%的受访者认为应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有43.20%的受访者愿意继续同得了艾滋病的朋友或亲戚来往,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和转变。但仍有26.00%的受访者对“您认为对被调查出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否应允许他(她)们继续工作和学习?”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仍有 32.40%对“如果您的朋友或亲戚得了艾滋病,您是否愿意继续同他(她)来往?”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表明该地区居民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存在动摇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因为一些因素而歧视和排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当进一步加强宣传,提倡关爱和宽容,营造良好的防艾工作氛围。
[1] 傅腊莲,刘云贵,魏仁国,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适用预防医学,2011,12(18):2413-2415.
[2] 李晓庆,李 凡,郑灿杰,等.新疆大众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08-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