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霞,李再友,高良敏,赵 琼,陈 良
(1.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或 HBV”)长期来一直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1]。乙肝是一种传播途径多、易感者多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所以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花费1000多亿元用于治疗乙肝,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很多人因病致贫[2]。多年来玉溪市无对乙肝患病情况的文献报道。特此,本研究系统性分析了2005-2011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旨在切实了解玉溪市各地乙肝流行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资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地区患病率、年度患病率、累计患病率等。
采用统计描述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两个主要指标的计算:患病率=[(当年报告HBV感染者数/(当年人口总数-既往HBV感染者数)]×1/万,按地区、年度等进行计算;累计患病率=[(2005年报告HBV感染人数+(2006年至本年报告 HBV感染者数之和))/当年人口总数)]×1/万,按年度等进行计算。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005-2011年,玉溪市累计报告乙型肝炎10 888例,其中,男5872例(53.9%),女5016例。中位年龄36.0(25.0,53.0)岁,最小年龄≤1岁(21例),最大年龄90岁(1例),年龄组以21~30岁最多2573例(占23.6%),31~40岁有2242例(占20.6%)。人群分布:农民7833例(占 71.9%),工人占 5.2%,学生占 5.1%,离退休人员占4.3%,干部职员占2.4%,教师占2.1%,儿童占1.5%,其他占7.6%。地区分布:以华宁县4157例(占38.2%)最多,其次为红塔区1727例(占15.9%),其他县的分布见表1。
2005-2011年,玉溪市八县(区)HBV患病率以华宁县最高,从2005年的10.81/万上升到2011年的36.57/万(χ2=331.323,P<0.05),患病率有增加趋势的还有红塔区,从2005年的3.55/万上升到2011年的7.80/万(χ2=79.443,P<0.05)、峨山县从2005年的2.64/万上升到 2011年的 22.23/万(χ2=295.021,P<0.05),而其他6县的患病率均有下降趋势(χ2=506.802,P<0.05)(见表1)。
表1 玉溪市2005-2011年各县(区)乙肝患病率情况 n,1/万
2005-2011年,玉溪市乙肝患病率由2005年的6.03/万上升到2011年的8.58/万(χ2=44.269,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累计患病率由2005年的6.03/万,增加到2006年12.02/万,2007年19.84/万,2008年26.10/万,2009年33.08/万,2010年38.69/万及2011年的47.27/万。
图1 玉溪市2005-2011年乙肝患病情况变化趋势
本研究得出,玉溪市2005-2011年累计报告乙型肝炎病例10 888例,男∶女=1.2∶1,中位年龄36.0(25.0,53.0)岁,年龄组中以 21~30岁组最多(占 23.6%),31~40岁占20.6%。职业分布中,农民占71.9%,其他人员仅占到 28.1%。由此可见,乙肝患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并未显示出在性别上明显的差异,提示乙肝防治重点人群为农村地区青壮年人群。这与其他地区的研究[3,4,5]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青壮年中男性是工作的主要人群,他们与社会和其他危险人群接触机会多、感染机会较大[6]。综上,强化在农村地区青壮年人群中开展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强化农村地区免疫屏障,应该成为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7,8]。
从地区患病情况可以看出玉溪市8县1区乙肝患病率以华宁县最高,而且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0.81/万上升到2011年的 36.57/万,红塔区、峨山县两地也呈上升态势,而其他6地均有下降趋势。关于玉溪市乙肝患病现状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①玉溪市华宁县、峨山县地处山区,农村人口较多。有研究表明[6]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乙肝防治知识了解较少,同时工作的劳累使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的危险性加大。②红塔区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红塔区是玉溪市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所致。③出现的地区差异是否与监测体系等有关,仍有待一步分析证实。
综上所述,玉溪市历年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华宁县、红塔区、峨山县三个县(区)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建议:①继续强化乙肝 “重点地区”防治策略,重点强化华宁、红塔、通海三个地区的乙肝防治工作;②乙肝疫苗接种被实践证明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措施[9],加强对农村地区中青年以及红塔区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乙肝防治措施,落实疫苗接种、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1] 章一峰,陈 沽,潘南燕,等.社区居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3):96-98.
[2] 董孝国.2007年永城市乙肝病毒感染调查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6(9):102-104.
[3] 刘青恋,方 刚,罗湘蜀.四川省乙型肝炎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440-1441.
[4] 亓文婷,张 丽,徐爱强,等.1990-2007 年山东省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3):164-168.
[5] 张发香,叶建君,郑 莉,等.湖北省乙肝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3):10-12.
[6] 臧民德,朱洪鸣.常州市武进区乙肝流行趋势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3):4.
[7] 刘 铭,刘 宁,苏 飞.关口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49):204-206.
[8] 雷仁宇,罗耀星,谢 莘,等.珠江三角洲地区1~6 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2):112-114.
[9] 陈文宇.常州市1992年~2001 年乙肝疫情分析及趋势预测[J].江苏预防医学,2003,14(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