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浅析

2013-07-04 21:25:51陈支农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陈支农

摘 要:尽管现行《商业银行法》仍未完全放开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但银行频频“曲线”涉足基金、金融租赁、保险等领域,综合经营更是其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金融国际化冲击的有效策略。最新年报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在机遇面前,中资银行选好综合经营实现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5-0048-05

我国“两会”期间,放宽银行综合化经营限制的呼声再起。尽管现行《商业银行法》仍未完全放开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但近年来银行频频“曲线”涉足基金、金融租赁、保险等领域。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资银行来说,综合经营更是其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金融国际化冲击的有效策略。而最新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

一、商业银行经营面临严峻挑战

综合当前金融经济环境变化和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促使中资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金融脱媒的挑战。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是我国融资的主要渠道。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新的金融产品,不仅与商业银行争夺存款市场,而且还争夺银行的优质客户。一些优质客户凭借自己的信用直接绕过银行这个传统的信用媒介,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从金融市场上取得较为便宜的资金,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直接融资地位上升,间接融资地位下降,即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融资非中介化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一方面,更多居民将银行的储蓄存款“搬家”,去追求收益更高的金融资产,导致银行储蓄客户流失;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迫使银行信贷客户遭受分流。由此可见,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客户争夺战,取胜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便利、高效、准确的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则有利于金融业务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多元化经营满足客户、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自2006年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连年加快,目前已经从1996年以来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到试办人民币长期大额协议存款,直至放开人民币各类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出现相当幅度的缩小,利率风险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风险。2012年6月8日央行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实质性步伐,预示着我国银行业传统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商业银行亟需通过谋求综合经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并以此降低对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实现业务的多元化,从而弥补利润缺口,增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特别是原本单一经营模式不可持续性的挑战逐步显现。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持续提升,中资银行“走出去”以及外资银行“走进来”步伐加快,中外银行将在全球金融舞台上展开竞争。金融业的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正在接受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人民币国际化更是不可逆转。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开放和自由化程度的变化会影响银行体系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从而改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已经实行综合化经营,并在金融危机后逐渐恢复元气的国际金融控股集团,我国金融业需要加快发展综合化经营,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本土金融控股集团,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因此,实现银行综合化经营也就在所难免。

除了上述三大挑战之外,商业银行因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还可能面临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将来中国的经济很有可能转入中低速增长时期,银行很难再通过把资产规模做大来获取利润。在商业银行拓展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的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进入到了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并在该领域与银行进行竞争,金融脱媒现象将更加明显。同时,对银行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监管将趋严趋紧,监管标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监管重点将集中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和内控机制等方面。

二、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独具优势

金融综合化经营,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各业跨业交叉经营,无分业限制,或在有一定限制下以某种方式达成实际上的金融各业交叉经营。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是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指银行业突破传统的业务范围,开展保险、证券等行业的相关业务,实现银行、保险、证券各业产品边界不断模糊与融合这一有机的结合过程。在西方国家的相关正式文件中,有对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企业使用“金融控股公司”的提法。1999年2月,巴塞尔金融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管协会提出了多元化金融集团的说法。在德国,由于银行可以经营除货币发行以外的所有金融业务,包括投资信托、证券、保险等,故有“全能银行”之称,即“具有全部金融业务功能”的银行。

综合化经营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内部综合化经营和外部综合化经营。内部综合化经营指银行内部通过产品创新或交叉销售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外部综合化经营则可以理解为公司组织层面的综合化经营,是指通过新设或控股独立的子公司来开展综合化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有效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金融交易效率、更好满足广大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客观要求,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从历史上看,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发展历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从战后至今一直实行混业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向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综合化金融方向发展。1986年,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放松管制以促进各种金融机构业务的相互渗透,逐渐向金融综合化方向发展。1997年,日本推出金融体制改革一揽子方案,放宽对银行、证券、保险业的限制,允许跨行业经营业务。伴随着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1999年,美国正式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跨业经营,标志着长期实行金融分业制度的美国在世纪之交最终废弃了这一制度。由此可见,国际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一般都是发端于银行业,由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逐步推及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

根据资产组合管理理论,投资的多元化能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综合化经营是金融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良好方式。集团收入来源多元化,可以靠改变原有产品结构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也可以靠其他领域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互相弥补,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平滑财务指标的波动,降低集团整体风险。同时,集团资产配置选择更为广泛,可以低成本、自由灵活地将各类资产、负债及其他业务进行广泛的风险组合,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单一业务的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优势,导致经营风险过度集中,不利于稳健持续经营。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早陷入挤兑风波的英国“北岩银行”,就是因为业务过度集中于住房贷款,在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变得不堪一击,陷入破产境地。同样,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等华尔街投资银行也因次级债危机,股价大跌,高管辞职,经营混乱,最终导致了破产或者被兼并的厄运。而那些实施综合化经营策略的金融机构,如汇丰集团、摩根大通集团、美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则依靠其他领域的盈利弥补了损失,有效减缓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当然,此次金融危机也暴露了金融综合化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不会影响其未来的持续发展。在危机逐步企稳之后,国际大型银行继续着力发展综合化经营业务,其综合化经营指标出现反弹,部分大型银行的综合化经营程度甚至已经超过危机前。

三、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历程

21世纪,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已经逐步展开,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走在了实践的前列。这既是全球主流银行近年来发展的自觉选择,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综合化经营受监管政策推动的效果明显

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很大程度上受监管政策的制约。2005年,国内商业银行获批发起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银监会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资质要求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200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签署了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年底,银监会又颁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这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带来了新机遇。在政策推动下,国内商业银行逐渐建立起囊括基金、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等多种业务领域的综合型经营平台。

(二)综合化经营的领域进一步拓宽

从涉足的领域看,在金融租赁方面,随着银行新设金融租赁公司政策的放开,截止到2010年底,共有9家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在投行业务方面,各家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业务经营范围不断得到扩张,比如,有的银行推出了与PE等机构的合作新模式,将原有基本限于常规性托管业务的合作关系深入到财务顾问、客户推荐等层面,部分银行甚至已经获准通过旗下子公司开展境内直接投资业务。此外,在部分银行涉足信托、保险等领域的示范效应下,不少银行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综合化经营。

(三)部分银行意欲打造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

2008年,随着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雏形更加完善。以交通银行为例,通过2008年的运作,建立了以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交银租赁等机构在内的综合性金融集团的构架,“大金融”特点十分明显。事实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基本上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雏形。除了大型银行,一些金融控股基础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资源整合,也逐步做实金融控股集团。例如,光大金融控股集团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集团所属企业包括中国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国光大实业(集团)公司等,并在香港拥有光大控股和光大国际两家上市公司。

(四)综合化经营或再提速

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整体上讲还是处于试点推广阶段,而且综合化经营目前主体都是按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来推进的,还缺少相关的法律和管理规定。但最新公布的五大行年报显示,商业银行对于加速综合化经营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建设银行称,该行在发展好银行主业的同时,将加快发展保险、信托、投行、基金、租赁、证券等非银行业务,构建市场互为依托、业务互为补充、效益来源多样、风险分散可控的经营构架。交通银行也表示将继续推进综合化经营,强化银行与非银行板块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子公司产品嵌入集团产品线,同时提升子公司的专业竞争力和行业排名,加快发展,增强反哺能力,提高综合贡献度。从总体上看,五大行将会进一步实现综合化经营。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防火墙制度,确保局部领域风险之间不形成传递,保持良性发展。

四、中资银行综合经营星火燎原

利率市场化时代,息差收窄,金融脱媒冲击存贷款客户资源,金融国际化引发内外冲击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应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商业银行无一例外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转型。从五大行的年报来看,综合化经营带给银行的不仅是经营范围的扩大,所产生的效益也日益显现,成为多家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正可谓是星火燎原。

(一)利润贡献度有所提高

对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讲,2012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改变——截至2012年末,五大行的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对整个集团利润的战略协同效应也日渐提升。其中,建设银行表现突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建设银行已拥有境内外8家经营性子公司和26家村镇银行,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资银行等多个行业,该行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608.39亿元,同比增长28.9%,建设银行各项非银行业务也可谓“全面开花”:建信信托净利润增长78.4%,行业地位跃升至第二位;中德住房净利润增长72.9%;建信人寿净利润增长50.4%;建行亚洲净利润增长30.4%;建信基金净利润增长15.9%。子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1.39亿元。

五大行中,综合化经营牌照最齐全的是交通银行。截至2012年末,该行控股子公司(不含英国子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15.90亿元,较年初增长46.8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12.74亿元,同比增长17.96%,对集团2012年利润贡献度达到2.18%,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6家非银行子公司资产总额较年初增长43.97%,占集团资产1.58%。其中,交银国信存续信托规模达人民币15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交通银行年报称,该行以“板块+条线+子公司”协同模式为依托,以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提升子公司发展、协同、竞争三大能力,打造子公司流量业务、航运金融和财富管理三大特色,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综合经营道路,努力打造集团综合经营优势。

此外,其他各行多元化经营也各有亮点。如,工商银行的工银租赁2012年末总资产1190.49亿元,增幅达41.8%;净利润11.66亿元,增幅达34.8%。中银集团人寿2012年实现净利润6.15亿港元,同比增长14倍。可以说,在中间业务增幅下滑、五大行盈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加速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正在成为各行弥补利润缺口、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把利器。

(二)保险基金成两大亮点

综观2012年五大行在综合化经营上的运作,保险和基金两个方面的收获颇丰。

首先,2012年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迅速,成为银行综合化经营中的一大亮点。7月19日,由工商银行控股的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开业,使其除银行以外的金融牌照增加到4张;同月27日,建设银行对旗下建信人寿保险的增资申请获批。11月27日,建设银行完成了收购美国银行持有的建信租赁24.9%的股权交割手续,使建信租赁成为其全资子公司。11月21日,农业银行收购嘉禾人寿51%股份获批,至此五大行已全部将保险牌照收入囊中。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银保险资产总额72.63亿元,实现保费收入41.45亿元,同比增长43.2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648.31%。工银安盛总资产达到109.51亿元,净资产26.9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47.53亿元,居合资保险公司第二,同比增长197%。农银人寿总资产235.12亿元,净资产19.91亿元,全年实现总保费收入41亿元。

其次,银行系基金公司2012年也迎来快速增长。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工银瑞信旗下共管理28只共同基金和多个年金、专户组合,管理的资产规模约1568亿元,总资产10.13亿元,增幅17.7%,净利润1.97亿元,增幅10.1%。建信基金共管理28只基金产品,总资产7.21亿元,净资产5.75亿元,2012年实现净利润1.31亿元。中银基金2012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001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比前年末增长130%,同时资产总额达到8.22亿元,实现净利润 1.79亿元,同比增长4.3%。

五、中资银行综合经营实现路径

虽然国有大行的保险、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等非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应该说综合化经营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2013年初,银监会在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为了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将“审慎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两会”期间,金融界代表再次呼吁加快银行混业经营步伐。而目前兴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获批,银行系基金公司又扩容。应该说,银行拓展综合化经营正面临良好机遇。

机遇面前,当前各家银行都在摸索转型道路,银行要提升中间业务收入,需要调整业务结构,以多渠道、多元化的经营来改变盈利模式,而综合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主要路径。次贷危机之后,曾有观点认为,金融业综合经营激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实践表明,综合经营并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或内在原因,次贷危机之后,部分国际银行的综合经营程度甚至超过了危机前水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危机导致我国金融监管加强,但这与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投行、信托等金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情况大不相同。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大方向是确定无疑的,可以预期,今后商业银行将继续稳健地推进综合经营。由于投资银行、基金、金融租赁、保险这几项业务的发展前景不同,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及经营难度也不尽相同,各商业银行在综合化经营的选择上,可能会有所偏好,而不是齐头并进、遍地开花。从具体业务来看,由于保险业务涉及的专业保险内容较多,与商业银行主要经营业务对象出入较大,且在管理文化方面,保险经营风险的大数法则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潜藏着管理风险。故商业银行可能更多以投资入股或并购的方式进入保险业务,自行发起设立的可能性较小。而金融租赁、基金、信托等业务不仅前景广阔、可依托商业银行广泛的客户资源和便利的销售渠道发展自身业务,而且,金融租赁等业务也是融资贷款的一种方式,业务模式与商业银行有类似之处。因此,商业银行在金融租赁、信托等业务领域可能较易入手。

总之,从我国银行业发展来看,大银行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增强了其开展基金、保险等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有关金融业综合经营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监管体系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逐渐匹配,为银行业综合经营奠定了制度基础。这都为商业银行深化综合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未来将会呈现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江鸿.中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法制与实践的互动[J].金融论坛,2011,(12).

[2]蔡宁伟.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四点思考——基于“四化”的管见[J].金融会计,2012,(6).

[3]袁宁.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监管创新[J].中国金融,2011,(2).

[4]马陆方,马锦.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2,(8).

[5]邓鑫,丁磊.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效果验证[J].金融发展研究,2012,(8).

[6]李志刚.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的实施研究[J].金融论坛,2012,(9).

[7]付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6,(24).

[8]杜金.银行综合化经营雏形已现 加快发展有待破题[N].金融时报,2013-4-8.

(责任编辑 刘西顺;校对 YJ,XS)

猜你喜欢
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银行业的困境与出路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5:46:26
探讨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2:40:00
浅谈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32:12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分析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08:08:55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07:49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1:44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