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 崔 雷 韩海涛 徐文博 张相安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们出现了很多亚健康问题,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便秘。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以成年人多见。来自北京[1]、天津、杭州、广州[2]等地的调查资料表明,便秘的人群发病率为3% ~17%,而现实生活中的便秘患者往往不止这么多。中医学认为,便秘可分为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脾肾阳虚等证型,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劳动方式等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脾虚气弱型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病房,共60例。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8.6±13.8)岁;病程 (4.01±2.24)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 (49.2±11.6)岁;病程(4.22±2.13)年。两组病例入组前均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且排便时间均为3~7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入组病例均按照要求服药,依从性良好。
1.2 纳入标准 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病程1年以上,西医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3],中医证候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5]。
1.3 排除标准 ①肠道器质性病变、肛门病变引起的排便障碍者。②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对本药已知成份过敏者。⑤近4周使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促动力剂、镇静剂、抗抑郁剂等)的患者。⑥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或不能配合医生完成研究工作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给予黄芪汤加味益气健脾、润肠通便。具体方药如下:黄芪40g,火麻仁15g,白蜜15g,陈皮9g(若汗出气短甚者,加白术9g,党参15g;若腹部坠胀者,加人参6g,白术9g,炙甘草9g,当归3g,升麻9g,柴胡9g;若肢倦懒言者,加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若脘腹痞满,苔腻者,加白扁豆12g,生薏苡仁9g;若脘胀纳少者,加炒麦芽15g,砂仁3g等,根据具体病情差异,可适当加减用药),每日1剂,水煎汤,早晚分服。
1.4.2 对照组 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
两组均7天为1疗程,连续服药4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 (χ±S)表示。
2.1 疗效评定标准 ①近期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1年内无复发。②显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1年内复发,再次服用仍有效。③有效:3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1年内无复发或二次服药有效。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2.2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虚气弱型便秘云多见于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而致气虚,或失血亡津而致气随血脱者,气虚则推动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导致便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大多与盆底肌功能失调以及结肠传输动力障碍有关。中医学认为,此型便秘患者的治疗应以益气润肠为主,不可盲目峻下。
黄芪汤出自《金匮翼》,药物组成为黄芪、火麻仁、白蜜、陈皮,主治脾虚气弱型便秘。方中黄芪为君药,补益脾肺之气。有研究表明:黄芪能明显升高Hb值、LAK细胞活性、ⅠL—2活性及CD4+/CD8+细胞比值,有效提高脾虚小鼠低下的免疫功能[6];火麻仁、白蜜为臣药,润肠通便;佐以陈皮理气。全方以健脾益气、润肠通便为主,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辨证施治,适当加味,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汤有润滑肠壁,软化大便,抑制肠道痉挛,恢复疲劳后肌肉,以及促进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从而促进排便[7]。此外,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清淡、粗纤维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有效改善便秘。
迄今为止,西医对本病的药物治疗仍以各种泻药为主,治标不治本,且易导致药物依赖性,甚至导致大肠黑变病。中医药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治疗此种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医务和科研工作者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能有更广阔、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发展。
[1]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637-638.
[2]尉秀清,陈曼湖,王锦辉,等.广州市居民肠易激综合征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17-520.
[3]Longstreth GF,Thompson WG,CheyWD.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Ⅰn:Drossman-DA eds.RomeⅢ: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M].Mclean:Degnon Associates.2006:487-55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
[5]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0-111.
[6]米娜,陈其御,昊敏毓,等.补中益气汤中黄芪对脾虚小鼠免疫调节的君药地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8):963-966.
[7]罗金燕,王学勤,戴菲,等.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