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霞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胃转流术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近期治疗价值
李雯霞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探究胃转流术(GBP)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近期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转流术治疗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结果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术后1个月的BMI指数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半年患者TG,TC,LDL-C均较术前降低,而HDL-C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外周神经病变改善明显,神经肌电图显示传导速度变快。结论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的营养不良,总之,胃转流术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方法。
胃转流术;肥胖;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估计到2030年全球患者将达3.66亿,其中的85%~90%均为2型糖尿病[1]。2型糖尿病目前的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但内科治疗并不能使血糖完全恢复正常,还可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在对伴T2DM的肥胖患者的手术治疗的研究中,无意中发现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GBP)在使患者体质量得到控制的同时可以使并发的糖尿病及合并症得到缓解或治愈。我们对我院施行胃转流术的24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1年的随访,期间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的2型糖尿病病例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0.3±5.4)岁(20~48岁)。根据美国ADA学会诊断标准:有DM症状及随意血糖≥11.1mmol/L;FBG≥7.0mmol/L;OGTT2h血糖≥11.1mmol/L。手术适应症及病历入组条件包括:病程<15年,年龄<65岁,BMI>28kg/m2,胰岛功能处于代偿期,C肽>正常低限值的1/2。入选病例平均病史(7.9±2.1)年。其中体质量指数(BMI)>24的肥胖症者19例,<24者5例,患者均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无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皮质功能紊乱症状及体征。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如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血管病变者;拒绝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
开腹后适当游离胃大弯以及胃小弯,采用闭合器把胃从胃底及胃体交界处以远2cm处横行闭合,残胃容量约为50mL;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下50cm处分离切掉空肠袢,远端空肠与近端大弯侧相吻合;近端空肠吻合于距胃空肠吻合处远端50~150cm的空肠侧壁处。
1.3 外周神经病变疗效评价标准
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深浅感觉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或正常;有效:症状有减轻,深浅感觉有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但<5m/s;无效:症状无改善,且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疗效
经GBP术的24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其中22例在术后1个月内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达治愈标准,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1.7%。
2.2 治疗前后BMI,血糖变化
全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BMI指数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胃转流术前后BMI,血糖变化
2.3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治疗后6个月患者TG,TC,LDL-C均较术前降低,而HDL-C较术前提高(P<0.05),见表2。
表2 胃转流术前后血脂变化(mmol/L)
2.4 外周神经系统的疗效
胃转流术后外周神经系统治疗显效率为33.3%(8/24),有效率为37.5%(9/24),无效率为28.0%(7/24),总有效率为70.8%。
2.5 神经肌电图改变
治疗后1个月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神经肌电图改变
糖尿病是目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以2型糖尿病多见,尽管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非手术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能短期内减少的5%~10%的体质量,并且较为有效地控制血糖,但其长期减肥及维持血糖的效果却不佳[2]。自从发现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肥胖症患者能长期地控制体质量、降低血糖后,国外大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3]和国内胡旭光等[4,5]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胃转流术增加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人体的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即由胃远端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分泌的胰岛素拮抗因子。当糖尿病患者进食后,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拮抗因子,诱发胰岛素抵抗及继发高血糖。另一类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即位于消化道的空肠中下段以及回肠结肠,它们可分泌胰高血糖素肽-1样因子。患者进食后,大量的胰高血糖素肽-1样因子的分泌可促进胰岛素合成,从而使胰岛细胞衰竭得到纠正。胃转流术使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这样使胰岛素拮抗因子减少或消失,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较早地进入空肠远端以及回肠,刺激此处产生大量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短时间内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还会增加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和胰岛素前体的合成。此外,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血清leptin浓度增高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转流术后,leptin抵抗的原因极大减少,leptin抵抗消散,该机制也可部分解释胃转流术对糖尿病的疗效。
胃转流术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营养不良。主要原因在于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被旷置,胃远端及十二指肠缺乏食物刺激,导致胃蛋白酶及胰酶分泌减少。食物与胆盐混合减少。影响一些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吸收。
病理性肥胖症并存2型糖尿病是胃转流术的适应证。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但术前检查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正常也适合该手术治疗。而l型糖尿病是该术的禁忌证。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因为胰腺大量β细胞损害,分泌功能几乎消失故也不适合做该手术。此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排除:血清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或餐后2h血清胰岛素低于正常值者;病史>15年或年龄>65岁;合并严重的DM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者。
本次研究发现胃转流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方法。
[1] 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5):1047-1053.
[2] Loney—Hutchinson LM,Provilus AD,Jean—Louis G,et a1.Group visit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effect on glycemic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J].Curr Diab Rep,2009,9(3): 238-242.
[3] Brolin RE.Bariatric surgery and long-term control of morbid obesity[J].JAMA,2002,288(22):2793-2796.
[4] 胡旭光,郑成竹,季新荣,等.腹腔镜胃旁路术和迷你胃旁路术对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6):554-557.
[5] 王瑜,王燕婷,王烈.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10):1003-1006.
R587.1
B
1671-8194(2013)1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