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兴 赵国江 欧阳其适 曾林秀 俞苑芬
(东莞市大朗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770)
急诊胸外电除颤抢救25例心室颤动的疗效观察
杨进兴 赵国江 欧阳其适 曾林秀 俞苑芬
(东莞市大朗医院急诊科,广东 东莞 523770)
目的观察胸外非同步电除颤抢救25例心室颤动的疗效及不同时间应用电除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抢救的心室颤动患者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电除颤治疗,有效率为72.00%,其中发病至除颤时间少于2min患者,有效率87.50%;时间2~4min患者,有效率83.33%;时间超过4min患者,有效率20.00%。随着患者发病至除颤时间的延长,胸外电除颤有效率逐渐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除颤治疗心室颤动疗效明显,且发病至除颤时间越短,胸外电除颤越有效。
胸外非同步电除颤;心室颤动;临床疗效
心室颤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室发生快速而无序的激动,导致心室射血功能突然丧失,其是引起心跳骤停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为,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心音消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心室颤动如不及时治疗将在数分钟内发展为心电静止[1],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的积极抢救才可以挽救患者生命[2]。电除颤是临床最常用的抢救方法之一,其可大大提高心室颤动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3]。本研究观察胸外非同步电除颤抢救25例心室颤动的疗效及不同时间电除颤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心室颤动患者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59.34 ±6.76)岁。发病至除颤时间少于2min的患者8例,2~4min得患者12例,超过4min的患者5例;患者病因分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呼吸衰竭患者4例,毒品中毒患者2例,酒精中毒患者2例,过敏性休克1例,低钾血症1例,触电患者1例,。抢救时可了解的基础疾病:冠心病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压病患者13例,脑血管病患者8例。除颤仪采用飞利浦M4371A双相波除颤监护仪。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②心音消失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③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呈心室颤动表现。
1.3 治疗方法
①人工胸外按压:去枕平卧于硬板床,开放气道,立即予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心室颤动患者首选电除颤后,再行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辅助呼吸。②胸外电除颤:打开除颤仪,调至监护档,正确放置除颤板,再次确认为心室颤动。除颤板涂抹导电糊,调至除颤档,选择非同步除颤状态,第一次电击能量为150~200J,充电,放电除颤。心律未恢复者,继续行徒手心肺复苏5个循环后,继续电除颤,第二次除颤能量不超过200J。③如电除颤效果不理想,可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1.4 治疗有效指证
①患者意识恢复,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②心音恢复,大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恢复;颜面及口唇转为红润。③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呈交界区心律、房性心律或窦性心律。
1.5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胸外电除颤治疗的成功率,并对比不同时间行电除颤的治疗效果。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胸外电除颤治疗效果比较 发病至除颤时间少于2min患者中,有效为7例,有效率87.50%;发病至除颤时间2~4min患者,有效为10例,有效率83.33%;发病至除颤时间超过4min患者,有效为1例,有效率20.00%;所有患者,有效为18例,有效率72.00%。通过比较发现,胸外电除颤治疗心室颤动的有效率达72.00%。同时随着患者发病至除颤时间的延长,胸外电除颤有效率逐渐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胸外电除颤治疗效果比较
电除颤治疗是指应用定量电流冲击心脏,终止心室颤动的方法。电除颤治疗可明显提高心室颤动抢救的成功率。而且除颤越早,成功率越高[4]。电除颤的应用原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给予心脏强电流刺激,使心脏内的自律细胞瞬间同时发生除极,同时也可使所有折返通道失活,从而恢复窦房结的主导地位,恢复窦性心律。有研究表明,电除颤的成功率与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电除颤每推迟1min,终止心室颤动的成功率就下降10%左右。电除颤虽为治疗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除颤板放置位置、电流能量及禁忌证,才能有效的起到治疗作用。除颤板位置的正确放置可明显提高除颤效果及减少患者皮肤灼伤,除颤板位置应选择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和左腋前线第五肋间,此位置为心底至心尖连线,可有效的使除颤电流通过心肌细胞。除颤时除颤板应涂以导电糊,并紧贴患者皮肤。同时电除颤是应用电流刺激心肌细胞,对心肌细胞有强烈的刺激,如电流能量过大,可引起细胞膜断裂、电击后房室传导阻滞及再发快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不但无法有效的治疗心室颤动,反而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对于除颤能量的选择对于有效的治疗心室颤动意义重大。目前临床研究发现,除颤电量在200~360J对于患者治疗安全有效,而双相波除颤仪除颤能量要求相对较小,对心肌损伤相对较小。电除颤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有:洋地黄药物中毒、室上性心律失常同时有Ⅲ°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近期有动脉血栓未抗凝、复律又复发室性颤动及无法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相对禁忌证有:拟行心脏瓣膜手术、洋地黄药物过量、低钾血症、甲亢未正规治疗、心力衰竭未纠正、风湿活动及急性心肌炎心脏明显扩大。临床抢救过程中,如能有效的掌握以上注意事项,可有效的提高心室颤动患者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积极有效地电除颤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5]。
本研究显示,心室颤动患者电除颤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2.00%,其中发病至除颤时间少于2min患者,有效率87.50%;时间2~4min患者,有效率83.33%;时间超过4min患者,有效率20.00%。随着患者发病至除颤时间的延长,胸外电除颤有效率逐渐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电除颤治疗心室颤动疗效明显,且发病至除颤时间越短,胸外电除颤越有效。
[1] 王效增,韩雅玲,王祖禄,等.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1-72.
[2] 沈洪,何忠杰.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一一早期电除颤[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l2(7):501-502.
[3] 赵达明,祁震.电除颤技术及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107-109.
[4] 王珂,邓小燕,郭然,等.希尔伯特交换法分析心室颤动电压与电除颤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3): 512-516.
[5] 王夕艾,鲁峰.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4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56-4257.
R541.7
B
1671-8194(2013)12-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