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走样变形”面面观

2013-07-02 01:32李抒望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缺点同志错误

文 李抒望

批评与自我批评“走样变形”面面观

文 李抒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应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的有力武器,是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的苦口良药,是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价值追求的有效路径,应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并使之制度化。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团结,提高执政能力,防止僵化和腐败的基本武器。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作为实现党的任务所必需的三大作风之一,向全党提了出来。后来,他又创造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使之进一步具体化。上世纪50年代初,他又把这一作风和公式推广到党外,人民群众中的是非问题,一般也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遵循“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的公式。这样,批评与自我批评便成为解决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法,成为党员和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主要方法。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每个党员、干部的成长,历来都是同批评与自我批评分不开的。这个早已在理论上解决了的党的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的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成为各级党组织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问题集中表现为,在相当多的单位、相当多的党员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或很不容易开展起来,开展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歪曲变形:

患得患失,不敢批评。在错误、缺点面前,怕字当头,缩手缩脚,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失面子。一些地方党内生活庸俗,相互之间热衷逢迎讨好、互相吹捧,上级对下级多是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尽量捧着、抬着,同级之间相互包着、让着。对出现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班子内部,搞一团和气,息事宁人,回避和掩盖矛盾,甚至有的出现严重违纪问题,还“统一口径”,互相包庇。

态度暧昧,丑化批评。批评他人,苦心于委婉措辞,搞语言文字游戏,尽说些不着边际、不疼不痒的话,甚至把严肃的批评变成丑陋的溜须拍马。自我批评,言不由衷,不接触思想实际,往往是先谈一番成绩之后,逢场作戏般地提出一两条诸如“工作方法欠妥”“实践经验不足”“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来搪塞,为自己开脱。于是,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自我吹捧。

自由主义,背后乱批。对同志的缺点、错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一起工作时不说,调走时说,不负责任地乱加议论,随便臧否人物。少数人还染上了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恶习,热衷于小道消息,信谣传谣,甚至造谣,去毁坏组织和同志的声誉。

蜻蜓点水,降低批评。避重就轻,避大就小,往往就一些皮毛小事评来批去,采取和稀泥的章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单位对党员、干部的缺点、错误,或者强调客观原因而低格定性,或者简单套用“主流是好的,缺点是可以改的”,网开一面,甚至有意遮掩、庇护;勉强开展一点儿批评,也往往轻描淡写,避实就虚,走走形式和过场;还有的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找不出错误、缺点,似乎有完人在世。

讳疾忌医,拒绝批评。有了缺点错误,不仅不承认,还掩耳盗铃,想方设法掩盖,或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或者把批评说成是“棍子”,打着反对“整人”的旗号抵制正确的批评。有的单位谁也碰不得谁,不批评还相安无事,一批评反而弄得收不了场,只好人人相护,官官相护,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和平共处。

打击报复,压制批评。个人意见至上,老子天下第一,一听到批评就暴跳如雷,拍案而起;或者面似虚心,实则心存芥蒂乃至嫉恨,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极少数人从个人恩怨出发,把开展批评作为发泄个人私愤的大好时机,对同志进行责难攻击,或者从小圈子出发,拉帮结伙攻击异己。

凡此种种不正常现象,危害甚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蔓延,与整风精神的弱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异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涣散了党的组织,损害了党内团结,使战斗堡垒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降低了执政能力,助长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当前党内批评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党员、干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要求认识不清,因而在态度上不积极,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可有可无或已经过时了,即使开展,也是敷衍应付。有相当数量的新党员、新干部,没有经过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践的锻炼,需要补课;即使是老党员,也需要时时温习,常学常新。其次,由于受党的历史上一些不正常的批评及其后果的影响,有的同志仍把党内批评视为“左”的一套,将其与整人混同起来,心有余悸,或抱有反感和抵触情绪。现在,有一种反常现象,有些有错误的人,不批评还没什么,一批评反而受到同情和保护,而批评者则遭到围攻。这是极不正常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历史上“左”的一套必须摒弃,但不能因噎废食,取消批评。我们既反对把棍子当批评,也反对把批评当棍子。第三,受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有人以庸俗“关系学”来对待党内生活,在同志间吹吹拍拍、拉拉扯扯,不讲党性原则,混淆是非曲直,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丢进了市侩习气的浊流里。第四,党内监督机制、民主生活制度中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缺乏对批评者的保护措施和激励机制以及对打击报复者的鞭挞措施和处罚机制,影响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常开展。

今天,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要使全党真正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让批评成为党内正常的生活方式,需要做多种工作、多种努力。要全面提高对新形势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要意义的认识;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建立健全制度,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完善党内民主结合起来;要敢于大力弘扬正风正气,抵制批评歪风邪气,营造是非清楚、功过分明、积极向上的气氛,一改那种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是非不分的浑浊庸俗作风,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在全党上下蔚然成风。

作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

(责编/彭澜)

猜你喜欢
缺点同志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跟踪导练(五)2
严良堃同志逝世
不犯同样错误
缺点背后的阳光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