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楠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
解 楠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目的 探讨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在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缓慢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对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持续滴注湿化法为优。
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持续缓慢滴注湿化法;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随着现代社会车祸发生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中高血压病的患病人群不断上升,各种颅脑损伤及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或血肿压迫脑组织所产生的占位效应,大多数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功能减弱或消失,消化道的呕吐物在患者神志不清的情况下随时都有误吸的危险;再者由于脱水剂的应用,患者体液减少,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使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在各级气管、支气管堆积,加重气道梗阻的状况[1-2]。上述情况可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加重脑水肿的同时也造成肺部各种炎症,导致患者氧合能力下降。因此,临床上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对缓解气道受阻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3],此时建立人工气道后保持有效的气道湿化及预防呼吸道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而我们采用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与传统持续缓慢滴注气道湿化的效果进行了护理疗效的差异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男性76例,女性50例;年龄22~75岁(50.71±16.16岁);气管切开时间5~33d(20.66±7.38 d);随机将1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情况、昏迷程度、格拉斯评分、气管切开距离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分~8分。
1.2.2 纳入标准
已无需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尚未堵管的气管切开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存在其他基础肺病的患者。
1.2.3 随机分组方法
采用SAS9.2软件将126例病例进行随机化分组,确定治疗组及对照组。
1.2.4 湿化方法
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0.9%生理盐水500mL加入硫酸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10mg,加入高压氧气雾化面罩的湿化杯中约20mL,雾化器以延长管与1次性气管套相连覆盖气管切开处,氧气流量>5L/mim,雾化器内液量保持不少于5mL。
持续缓慢滴注湿化法:0.9%生理盐水500mL加入硫酸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10mg。连接输液器后,将针头插入吸氧管内前端约5cm处,吸氧管放入气管切开套管内,并用胶布妥善固定。调节氧气流量约4~5L/mim,湿化滴速保持4~5滴/mim。
1.2.5 疗效判断方法
记录并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及每天排痰量,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肺部感染情况以及痰痂的形成情况。持续观察并记录3周,同时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治疗效果的判断根据患者吸痰次数和排痰量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分为有效和无效。若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吸痰次数和排痰量明显减少,患者肺部无明显痰痂则视为有效;若血氧饱和度<90%,患者咳嗽和咳痰无改善,肺部有痰痂,排出痰液困难,病情加重则为无效。
1.2.6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痰痂发生率的差异。
2.1 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及排痰量比较
两组患者吸痰次数及排痰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吸痰次数以及排痰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吸痰次数以及排痰量的比较()
组别N吸痰次数吸痰量(mL)治疗组638.1±1.959.4±14.6对照组638.1±1.982.7±23.2 t -11.424-6.747 P<0.05<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患者的吸痰次数和排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以及痰痂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以及痰痂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以及痰痂发生率比较
从表2可见,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痰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有49例(76.3%)、对照组有31例(50.7%)治疗有效,两组比较,χ2=8.7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死亡第一位的原因是肺部感染,国内丁振荣等报道病死率达32.27%[4]。且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情分级密切相关,当GCS评分11~13分时,肺部感染率为13.8%;GCS评分8~10分时;肺部感染率为47.2%;Ⅲ级GCS评分5~7分时,肺部感染率为93.5%,GCS评分越低,昏迷程度越深,肺部感染率越高[5]。因此,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控制肺部感染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在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长期昏迷后出现肺部感染征象后建立人工气道,并通过及时有效地气道护理就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所在了。气道湿化疗法作为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维持患者呼吸道黏液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气管和支气管内痰液排出,增加气道抗感染能力,减少细菌侵入机体感染率有着显著作用。
传统的持续缓慢滴注湿化疗法是采用连续给药法的原理,使湿化液沿着气管套管的内壁缓慢流入气道,使气道处于持续湿化状态,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患者排痰,保证气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率。它的缺点是湿化液进入气道后容易发生分布不均的情况,药液主要沉积在主气管及支气管,深部的细小支气管不能得到充分湿化;其次传统持续缓慢滴注湿化法的湿化速度不易控制,湿化剂量也很难掌握,对患者气道的刺激性较大,易引起刺激性呛咳,增加了吸痰次数,影响通气效果。
而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高压氧气流形成的负压将湿化液撞击成细小的微粒,并带动这些微粒随着患者的呼吸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沉积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6]。这种湿化方式相对于持续缓慢滴注湿化法来说,因其雾量温和,湿化颗粒细小,在保持气道湿润状态的同时对患者气道的刺激性也相对较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呛咳,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痰液黏稠度,促进了呼吸道纤毛运动,促使患者自行将痰液咳出,减少了吸痰次数。并且因为其湿化颗粒细小,到达部位深入,更促进了湿化液中的抗炎、化痰药物的吸收,使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下降。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治疗组采用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持续缓慢滴注法的湿化效果(P<0.05);治疗组患者气道湿化后并发刺激性呛咳、气道黏膜损伤、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疗法不仅有湿化气道的作用,同时还具备雾化和氧疗的功效。它改变了传统缓慢滴注湿化法滴注速度和湿化剂量难以掌握的缺点,减少了吸痰次数。它的操作安全、简便,明显提高了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
最后,应用持续高压氧气雾化湿化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②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湿化装置;③正确连接氧气雾化装置,注意用氧安全;④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⑤注意控制氧流量及湿化液量。
参考文献
[1] Leliuk VG,Leliuk SE.Cerebral angiospasm 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J].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11,111(8): 62-73.
[2] Wang F,Wu Y,Bo L,et al.The timing of tracheotomy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Chest,2011, 140(6):1456-1465.
[3] Baumann HJ,Kemei C,Kluge S.Tracheostom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Pneumologie,2010,64(12):769-776.
[4] 丁振荣,杨华,金文秀,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治疗[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4):24-25.
[5] 黄红岩,晋慧芬.气管切开病人起到持续石化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B):142.
[6] 蒋颖,葛新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病人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14-15.
R473.6
B
1671-8194(2013)27-02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