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翠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宝翠
(中国医科大学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方法选择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1.2±4)岁,给予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另一组为二丁酰环磷腺苷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5)岁,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两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BNP测定;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并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BNP,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后LVEF、FS、SV、CO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丁酰环磷腺苷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短期应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药物,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观察研究。
二丁酰环磷腺苷;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常见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全心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点[1-2]。本临床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1.2±4)岁,给予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另一组为二丁酰环磷腺苷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5)岁,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两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BNP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并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转换酶抑制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及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二丁酰环磷腺苷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2周。
1.2.2 观察指标
两组于治疗前后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检测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①超声评定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②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③不良反应。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症状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BNP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后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丁酰环磷腺苷组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变化更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丁酰环磷腺苷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对本药耐受性好。疗程2周后,检测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未见异常。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4项心脏超声指标比较(χ—±s,n=34)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类常见的,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全心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点。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上看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如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脏增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即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但应除外各种原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酒精性心肌病、心包疾病、系统性疾病、肺心病和神经肌肉疾病等。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降低,进行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传导系统异常,血栓栓塞和猝死。它是继冠心病、高血压后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二丁酰环磷腺苷系化学合成的环磷腺苷的衍生物,属蛋白激酶激活剂,对细胞的渗透性比环磷腺苷强,能调节细胞的多种功能活动。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在细胞内发挥调节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作用,能改变细胞的功能,促使网织肌浆质的钙离子进入肌纤维,且能对抗机体内磷酸二酯酶的降解作用,从而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衰症状[3-4]。
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短期应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观察研究。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2] 胡大一.心血管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
[3] 陈莹莹,钱忠旺.心肌铁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60-61.
[4] 陈国伟.现代心脏内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66.
R542.2
B
1671-8194(2013)13-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