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国胜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窦国胜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观察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126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及三维成像CT扫描的影像学资料,两种方法发现髋关节骨折的敏感性进行观察。结果120例126髋中X线片检查有5处髋臼骨折、2处股骨头骨折没有发现,检出率为94.44%,三维CT成像对各处骨折均能够清晰显示,检出率为100%。两组比较采用fisher检验P=0.007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成像CT检查简便且安全快捷,且能够准确地为临床医师提供骨折信息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X线片与CT检查;髋关节骨折;价值
髋关节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一般属于复杂性骨折,一旦处理不得法可能会造成患者致残,因此快速准确诊断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对减少致残率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髋部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如何立体多角度的观察骨骼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是显示骨折的范围及移位的关键。以往我们常常采用X线片作为诊断骨折常用方法,但其对髋臼顶线部的隐匿性的骨折及粉碎性的髋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一般,而且由于多方位的照射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与疼痛感,能够导致病情加重。我科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对12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X线片及CT扫描,探讨X线片和CT扫描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诊断的髋关节骨折患者120例136髋,其中男性患者89例94髋,女性患者31例32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6.89)岁,其中左髋51例,右髋75例,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92例95髋,高处坠落摔伤28例31髋。所有哈U拿着均先进行X线片常规检查,同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等情况采用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X线片进行诊断,然后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电压:130kV,电流100mA,层厚2~5mm,螺间距0.865mm。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骨盆定位的拍片,双侧髋臼扫描的范围以骶髂关节的中部为上届,以坐骨下支的下缘为下届。将获得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同时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进行调节,获得表面遮盖重建的三维图像。将两侧股骨的上端进行伪彩染色,分离股骨头和髋臼,并对股骨上端及髋臼进行比对,采用最直观和最佳的角度观察骨折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根据X线检查机三维CT检查两种方式得到的影像学材料,将病例分为X线片组和三维CT成像组,对两种方法发现髋关节骨折的敏感性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手术中的情况进行判定,120例126髋中X线片检查有5处髋臼骨折、2处股骨头骨折没有发现,三维CT成像对各处骨折均能够清晰显示,检出率为100%,详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骨折检出情况(例)
髋关节一般有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及大小粗隆所组成,髋臼呈现球窝状,开口朝向前外及下方。由于髋关节解剖结构相对较复杂,骨块互相重叠,因此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其损伤的情况多种多样,一般均为复杂性的骨折。因此确定骨折的性质、骨折的程度和股骨头的适应情况与碎骨间的立体关系能够直接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往常用的诊断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手段是采用X线平片,可以诊断大多数的骨折,但是由于结构重叠、仅为平面图像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存在如软组织、肠腔的气体等因素影响观察的情况,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骨折细节及碎片的移位等情况[1]。而采用单纯的横断面CT进行扫描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及骨折移位情况,但是影像资料上仅局限于二维图像,无法评价骨折的不稳定性及关节的受累碎片嵌顿的情况,立体感不强,这也会导致临床上不同医师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2]。
随着三维成像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在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中体现了明显的优势,由于扫描层面较薄且分辨率高,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前后重叠的因素干扰,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碎片的情况[3]。此外,三维成像CT扫描能够绕任意轴进行旋转,可以显示出髋臼和邻近结构的各种角度的立体图像,对临床医师能够整体全面地认知髋臼解剖机构、病例损伤的机制和损伤后的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在使用三维成像CT扫描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操作经验,简单介绍如下:①掌握好层厚,因为层厚越薄图像就越清楚,但是对患者的辐射较大,且易损耗球管,因此建议层厚选择在2~5mm;②螺距指的是球管旋转一圈后进床的距离同层厚间的比值,螺距是1的时候图像最佳,但会影响扫描时间;③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包括多层面重建术,能够重建成冠状位、矢状位和任意角度斜位的二维成像,有利于手术方案的确定;表面遮盖显示的应用,能够真实地反应髋关节的立体解剖结构,能使医师直接知晓髋关节骨折在立体空间的实际情况,为手术提供依据;最大密度中间可以反映组织CT值,一般应用在密度较高的组织如骨骼的显示上。
综上所述,三维成像CT检查简便且安全快捷,且能够准确地为临床医师提供骨折信息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陈明祥,邰学祥.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肘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5):656-657.
[2] 孙安祥,李荣.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77.
[3] 戴士林.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髁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所使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921-923.
R683.3
B
1671-8194(2013)11-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