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里傅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013-06-30 05:07:10朱晓玲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2期
关键词:趾板堆石堆石坝

陈 皓 ,朱晓玲 ,姜 君

(1.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1 工程概况

里傅水库位于浦江县白马镇里傅村,总库容155.82×104m3,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为127.00 m,最大坝高38.0 m。

工程区出露中生代中侏罗统同山组(J2 t),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砾岩互层,间夹含砾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及煤线。煤线地层由于岩性极软,层面结合差,是坝址主要分布的软弱夹层,其它各岩层层面结合良好,坝址区未见有明显的缓倾角软弱夹层分布。

2 大坝设计

2.1 坝体材料分区设计

坝体堆石分区填筑、分层碾压,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分4个主要填筑区:垫层区(2A区)、过渡层区(3A区)、主堆石区(3B区)和下游堆石区(3C区),另在面板周边缝下游侧附近设特殊填筑区(2B区),在施工坝顶高程124.90 m以上设坝顶静碾区,下游坝坡设干砌石护坡。各区坝料之间应满足水力梯度过渡要求,即坝料的渗透系数由上游向下游呈递增趋势,同时下游区坝料对其相邻的上游区坝料能起到反滤保护作用,防止发生管涌和冲蚀破坏。堆石料的变形模量自上游向下游递减,保证大坝蓄水后坝体变形尽可能小,避免面板和接缝止水系统产生破坏。

库区内块石料场新鲜砂岩、砾岩、粉砂岩,块状,坚硬致密,抗压强度高;新鲜炭质页岩,块状,强度中等。设计3B区主堆石区内分为排水区和干燥区两部分,98.0 m高程以下和3A区下游侧,厚度不小于2.5 m范围为排水区,要求坝料开采时应首先选择砂岩相对集中处进行开采,并将其置于排水区内,起到排水作用,软岩及软硬岩混合料,置于其余的3B干燥区和下游次堆石3C区内。

2.2 坝坡设计

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料场等实际情况,设计面板堆石坝上下游坝坡坡比均采用1∶1.4。防渗面板采用C25W8F100钢筋混凝土结构,面板厚度0.3 m,上下等厚,中部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采用滑模施工。面板不设水平施工缝,垂直缝间距均为12 m,面板和趾板之间设周边缝,面板顶部与防浪墙间设水平伸缩缝。

由于料场软硬岩互层不易分离,软岩含量也无法控制,若弃之不用,则弃渣量巨大,处置极为困难。设计对软岩进行大型三轴剪切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对施工期上游坡及运行期下游坡进行稳定分析。计算采用河海大学HH-SLOPE软件,假设坝体次堆石料全部采用弱风化泥岩,计算参数按堆石料大三轴剪切试验成果选定,数据见表1,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稳定分析计算参数表

表2 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

根据计算结果: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设计采用软岩上坝以减少弃渣量,降低工程费用。沉降观测显示水库蓄水后各测点沉降量不大,大坝沉降符合面板堆石坝的沉降规律,说明软岩上坝设计是成功的。

设计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稳定计算方法及安全系数规范不明确,设计依据不足,建议尽快修订SL 228-9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总结相应的稳定计算及安全系数等的相关规定,为设计提供依据。

2.3 地基处理

大坝防渗系统由混凝土面板、趾板、上游“L”形防浪墙、基础灌浆帷幕及接缝间的止水组成。趾板位于面板周边与地基交界处,为面板的连接体,同时兼作大坝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的盖板。趾板基础及趾板后20 m范围内的坝体堆石基础均坐落于弱风化上部,其余部分坝体堆石基础要求挖除表层松散层,至密实砂砾石层后进行整平碾压处理。趾板地基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处理。

大坝基岩为炭质页岩、泥岩、砂岩互层,间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和煤线,局部以透镜体分布。设计趾板沿线覆盖层和强风化岩均清除,趾板坐落在弱风化岩基上,其中K0+119.0~K0+146.0段趾板基础为炭质页岩夹煤线,岩体破碎,完整性差。采用开挖后回填混凝土的办法进行处理,开挖深度达7.5~12.7 m。其余坝段趾板按设计深度开挖,开挖深度为5.0~7.5 m。

2.4 坝体沉降监测

设计在坝体最大断面处布设水管式沉降仪6套,以观测坝体沉降量。坝体最大沉降发生在101.2 m高程SG3测点,实测值为14.9 cm;SG2与SG4测点比较对称,堆石层厚度基本相同,沉降量也比较接近,分别为8.8 cm和9.5 cm;位于大坝最上游侧的SG1测点沉降量相对较小,为8.2 cm。一般而言,在同一高程上坝轴线位置堆石层最厚,其附近测点垂直向应力最大,故轴线附近测点的相应沉降量也最大,其余各测点沉降量沿坝轴线向两侧递减,101.2 m高程各测点沉降量分布符合一般规律。大坝在2008年4月份至10月份以前沉降变形较大,SG6测点沉降量为9.1 cm;在2008年10月份至2009年2月底沉降量变缓,SG6为0.9 cm,这与堆石坝的沉降规律相符合。在坝体填筑期及填筑至顶后3~4个月时间沉降量较大,后期沉降量逐渐减小,并慢慢趋于稳定。实测最大沉降量14.9 cm,与最大坝高之比为0.39%,小于0.5%,沉降量不大,表明该坝坝基及坝体压缩量较小。

3 结语

里傅水库设计采用软岩上坝,以减少弃渣量,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最终产生的弃渣量仅为预计的1/5,达到了设计目的。沉降观测显示水库蓄水后各测点沉降量不大,说明软岩上坝设计是成功的。限于目前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认识,对上坝料要求比较高,如果调整一下设计思路,本着当地有什么料做什么坝的原则,考虑除腐殖土外全部开挖料都上坝,把强风化料按碎石土考虑,根据其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能进行坝体分区和坝坡设计,根据稳定计算将下游坝坡放缓到1∶2左右,这样虽然增加了一些坝体方量,但将使石料开采量和弃渣量大为减少[3],工程费用将会有所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也可降低到最小程度。

[1]陈皓,朱晓玲,骆勇军.里傅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坝料探讨[J].人民长江,2009(3):42-43,51.

[2]陈皓,朱晓玲,姜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稳定与抬升破坏的关系[J].人民长江,2007(8).

猜你喜欢
趾板堆石堆石坝
高面板堆石坝变形控制技术分析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质量控制
基于CATIA的面板坝趾板三维设计研究
水力发电(2018年6期)2018-09-18 07:46:2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的三维设计方法研究
软岩作为面板堆石坝填筑料的探讨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
泽城西安水电站(二期)工程面板堆石坝趾板设计
山西水利(2016年6期)2017-01-20 09:25:30
堆石体密度附加质量法计算方法研究
株树桥面板堆石坝渗漏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