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地区农村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农业发展方向

2013-09-19 11:10:00蒋宏伟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2期
关键词:彰武县蒸发量节水

蒋宏伟

(彰武县水利局,辽宁 彰武县 123200)

1 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水量

1)雨量分配不均,蒸发量大。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全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4.3 mm,总降水总量 16.94亿m3。但雨量分配不均。自南东向北西由550 mm向410 mm递减。而且大部分集中在7—9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更占全年降水量的63.2%。年际变化也很大,这种雨量分配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经全县3个蒸发观测站资料统计分析,全县多年平均蒸发量1781 mm。从蒸发量等值线图的分布趋势基本是与降雨量相反,由北西1950 mm向南东1700 mm递减。明显看出降雨少,蒸发量大。年内分布也极不平衡,最多的5月份为322.8 mm占年平均17.86%,4—6月份平均为818.7 mm,占年平均的45.3%,而在此期间降雨量只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28.6%,因此形成这一地区春旱的特点。

2)地表径流量少,年际变化大。县内中小河流径流量,系由降水形成,年季年内变化幅度较大多年平均径流深58.3 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4亿m3,只占降水总量的12%。

3)地下水贫富不均。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5.87亿m3,可开采量 3.91亿m3。

彰武县水资源总量为5.95亿m3,其中地表水2.04亿 m3,地下水为 3.91亿 m3。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彰武县现有蓄水工程44座,年调节水量(保证率75%)7771.2万m3,灌溉水田面积0.48万hm2。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24座。其它蓄水工程有塘坝57个,方塘40个。地下水资源流量可开采量3.91亿m3,至“十一五”期末开采量仅0.91亿m3。各流域实际用水情况见表1。

表1 各部门实际用水量统计表 万m3

从表1可以看出,农业用水量占用水量78%。这种高比例的用水以粗放漫灌的农业用水模式,恶劣的植被覆盖状况同时并存,说明如何规划利用好农业用水,在彰武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是彰武县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营造塞北绿洲。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前沿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产条件低下,沙尘暴,旱灾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彰武县经济的发展。为了今后的生存,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抓好“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为手段,全面实施绿化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和辽宁边界林,抵御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侵蚀,并积极发展多树种的速生林、经济林和乔灌草结合,恢复增加植被,以促进林下和林草经济的发展。

搞好水土保持,加快荒漠化防治。更全面开展全县内小流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治理与封禁措施相结合,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并以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沙化面积增加为重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建立防沙治理示范区及辽宁西北防风固沙生态保护区,实施天然草场保护、改良项目,休牧轮牧、舍饲圈养、退耕减牧等手段,彻底制止滥牧、滥垦。

2)搞好水源工程建设,开源节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水源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旱能力的基础建设。在2000年特大干旱中,彰武县哪个地方有了水,保证了灌溉,哪个地方灾害就轻,农作物长势喜人,获得丰收,而没有水浇地的地方则颗粒无收,受旱灾最重。综合全县东部低山,西部丘陵,北部沙荒,中南部平洼地形地貌等特征,水资源分布不均,变差大,根据各部采用相应的措施是:

①东部低山与西部丘陵区:水资源贫乏,属易旱缺水区,而且开挖利用难度大。应采用兴建开发山区浅层地下水的方塘、大口井,截潜工程,以满足农业生产条件。用以农业种植的水利工程与节水灌溉工程相结合,以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济林果为重点。改良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的农作物结构,开发黄烟、西瓜、大蒜、大葱、小麦、棚菜、经济林果高效作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②在山体破碎带裂隙发育的地区,打小井发展微灌工程,以发展果树、苗木为重点实施“特设农业”战略。

③北部沙荒区:是彰武县人均土地最高的地区,也是彰武县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重点地区。该区显著特点河流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形适于修小型水库与塘坝,搞蓄水为好,同时兼顾拦沙引水工程。

④中南部平洼区:属易涝区,人多地少,盐碱地多,地下水丰富,该区以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重点,打井种稻、麦改造中低产田,通过与之相配套的节水灌溉工程,合理调整产业节结构,根治了平洼区盐涝灾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大的。

⑤在冬季和枯水季节:利用当地库、塘、渠等拦蓄河道径流和桃花水,以备闲水忙用,为水稻育苗,泡田提供部分水量,解决水资源供需的矛盾。

⑥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和蔬菜保护地生产旱扣棚、早育苗,早移苗进棚。抢茬次,抢季节。同时,在秋冬季充分利用设施条件发展菌类生产,要把发展食用菌作为秋冬季生产的重点。食用菌生产投资少,效益高。增加冬小麦种植面积,重点推广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先用优质,抗旱性强的冬小麦品种。

3)加快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节水灌溉在彰武县已经有了成功经验。西六、双庙两个乡实施农业节水喷灌工程,彰武县盐碱地试验场,后新秋镇民家管灌工程,大冷乡果园滴管工程,大清沟灌区渠道衬砌工程,大旱之年节水工程发挥了显著优势,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实践证明,做节水之路,发展节水农业的选择是正确的,适应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4)抓住有力气象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作业是增加水资源的重复补充来源,加强对云雨资源的研究,加大增雨力度,提高人工增雨技术装备水平,把人工增雨作业工作做大做强,不仅雨季飞,淡季飞,冬天也要飞,扩大云雨资源的综合利用,并逐渐形成产业。提高空中水资源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彰武县蒸发量节水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新疆民丰县地表水面蒸发量分析
达孜县夏秋季大小型蒸发量特征、影响因子与差异分析
地球(2016年7期)2016-08-23 03:01:35
对加快彰武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2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
阜新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14年4期)2014-04-11 07: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