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盛泰韬
生态岛三年初长成
文 盛泰韬
全岛森林覆盖率居全市首位、编制国内首个海岛“低碳建筑导则”、成为上海市最大的蔬菜基地、宜居环境创“中国长寿第一岛”……上述一系列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成果,背后印证的正是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前三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新年首场发布会,介绍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三年以来的进展情况。会上透露,经过3年的共同努力,《纲要》确定的2012年阶段目标基本达到,27项主要指标中,完成26项,总体完成率超过96%。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的95个项目,开工93个,已经竣工33个。
为了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县采取了“治理利用双驱动”策略,点面结合营造全市最优环境。
在加强治理方面,实施了“一环二湖十竖”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堡镇港、白港、直河港、张网港等县级河道综合整治约60公里的工程;完成村沟宅河整治工程680公里;完成运粮河、万平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启动琵鹭河生态河道治理;实施鸽龙港、界河等四座危闸改造工程;建成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开工建设东风西沙原水水库及原水陆域输水管线一期工程,建成陈家镇、城桥2座水厂,配套关闭11座小水厂,启动建设堡镇、崇西2座水厂。水环境质量和污水处理率得到显著提高。按照《监测评估方案》评估显示:骨干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比例,由2008年的86%上升为2012年的99.4%;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8年的34.9%上升为2012年的81.7%。
在开发利用方面,崇明县加强了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特别注重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据崇明县县长赵奇介绍,三年来,崇明集中推进“两高一低”行业的调整淘汰,累计实施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8家。建设了前卫、北沿两大风电项目,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6.8万千瓦。崇明县将逐步关停堡镇电厂燃煤发电机组,完成了国内首个海岛“崇明岛低碳建筑导则”创建工作,并以此建立起生态岛建筑节能环保评估检测制度。
此外,崇明县县长赵奇介绍,崇明县还成功实施瀛东村等生态人居示范工程,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8万平方米,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3.2万平方米。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三年来,崇明狠抓结构调整促转型,生态岛的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显现雏形。通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崇明生态岛已成为上海市内最大的蔬菜基地。同时,关停污染企业106家,着力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地,创立了“西沙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模式实践区”,成为市民理想的休憩旅游目的地之一。
据赵奇介绍,三年来崇明完成设施菜田建设3.07万亩,推进8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进粮油作物新品种31个,开展二麦和水稻高产创建面积11万亩次,实施高产创建整治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推广使用高效环保农药200吨,推广商品有机肥7.42万吨、测土配方肥(BB肥)1.3万吨,完成绿肥种植20多万亩次;完成用水大户节水技术改造,实施重点污染企业的工业锅炉脱硫除尘、废水排污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用能大户机电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启动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创建工作;启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完成15个农业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
在谈到怎样把绿色产业发展与老百姓增收结合起来时,赵奇说,崇明生态岛产业中,旅游立岛是最关键的举措。从三次产业发展来讲,按照三岛联动的规划体系,把第二产业主要布局在长兴岛,然后通过居民的培训,包括对长兴岛企业异地就业大额度的补贴,来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在农村鼓励和发展了一批农家乐等等,拉动农民就近就业。他说,怎么为农民的增收创造条件是现在县委县政府最关注的一件事情。为把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和农民的菜园子工程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组织闲散的、就业技能相对较弱的、年龄偏大的农民,通过各类合作社,把崇明的传统农业资源变成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手段,今年将在市区增开200家门店,争取3-5年内形成500-700家门店的规模,让崇明的绿色农副产品,在上海菜篮子工程当中“全覆盖”。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真正做到不仅让上海市民,也让当地农民享受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果。
市环保局副局长方芳表示,三年来,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稳步上升,22项指标中,除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个别指标,其余指标都达到了2012年目标。其中,空气API指数达到一级天数由2008年的140天上升为 2012年的192天;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由2008年的3种上升为2012年的7种。
当然,环境的改善、珍惜水鸟的增加都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全球鸟类迁徙线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休息地。据市科委秘书长马兴发介绍,曾经约有数十种候鸟在东滩栖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围垦和造地的需要,引进了互花米草,但是这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影响候鸟的迁徙,草一长鸟就下不来了,另外食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食物少了,鸟也就少了。市科委联合绿化部门,组织了上海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对互花米草的处置进行了专题研究,把互花米草圈围起来,通过调控和运用一些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湿地的水系构建和物种保育技术等进行综合处置。现在东滩优化试验区里的互花米草的处置率达到了95%以上。
面对人和鸟争地的问题,崇明确定了“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最高原则。新近成立了崇明东滩旅游管理委员会,以避免企业商业化行为的加剧对候鸟保护产生影响。同时采用大量的工程设施来解决当前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比如通过一些隐蔽的建筑,观鸟屋、观鸟墙等等,与候鸟的栖息地形成一个隔离区域,不至于影响到鸟类的生息。而且今后将在访客预约、人数控制、适当收费等等管理项目中采取有效措施。还会采取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比如像香港的米埔湿地等,聘用大量的生态保护志愿者参与湿地管理。
27项当中有一项没有完成,就是垃圾综合利用率的水平没有达到。因为崇明三岛的垃圾处理,到目前为止还是用传统深埋式的,综合化利用率比较低的。赵奇表示,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这个项目正在审批,一旦运营这个指标就基本能够完成。另外,经评估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个别指标的前瞻性、系统性有待提高,与生态岛要求相适应的支撑性产业项目建设略显不足,建设过程中市场作用的发挥仍然不够,人才储备和运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等。评估报告也建议,崇明生态岛建设下一步工作要加大实施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持续性;提升品质内涵,构筑产业体系,提高重点项目安排的功能性;加强人才培育,构筑保障体系,加大区域协同合作的开放性。的确,崇明生态岛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崇明将成为上海大都市的美丽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