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宏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01)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能力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
传统的不分层次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把抓”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譬如,在跑步训练中,若不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接受程度进行层次划分,所有学生都按优生节奏进行训练,很可能对差生身体造成伤害,并造成差生的心理压力,影响体育教学的教学成果;反之所有学生都按差生节奏进行训练,很可能会阻碍优生的进步,并在与差生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形成过高的自我满足感,不利于优生正确认识自己。然而,分层次教学兼顾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各项组织工作都是由学生独自完成的,通过独自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它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分层次教学法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创新,让他们体会到体育运动的意义所在;最后,分层次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不断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这不仅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使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和满足。
跑步是初中体育课的重要授课内容,跑步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在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短跑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追逐跑”、“变速跑”、“游戏比赛跑”等激励手段进行教学,如果教师此时能及时根据不同层次间学生能力的差异调整各组难度,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短跑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身体机能。中长跑练习中,以往老师分层次教学中常常以距离确定不同层次间学生完成的训练任务,如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完成圈数少,体素质好的学生圈数多,但这样带来的效果就是大家都想少跑,选身体素质差的一组练习,人都是有惰性的,何况还只是中学生。但如果老师改变跑步练习中强度与量的比例关系,倒过来,快速完成的学生跑2~3圈,中速完成的学生跑3~4圈,走跑结合的学生5~6圈。在实际练习中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自动会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层次练习。
以实心球教学为例,以往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学生投掷能力按投掷距离分层教学。
从表1中可以看出投掷能力越弱的学生练习的负荷越小,得到锻炼的机会相对越少。初期学生可能因为好奇,往往选择距离远并且要求高的一组练习,随着好奇心的减退,后期学生反而选择距离近并且要求低的一组练习。如果老师通过调整练习次数、练习强度而使各组练习负荷趋于一致,则效果如表2。
对能力高的提高要求同时减少练习时间与次数,对能力弱的同学降低要求同时增加练习时间与次数。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当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保证各组练习负荷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组进行练习。
跳高是体育教学中颇具趣味性的一门课,对跳高课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创新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层次越低的学生教学方法更应多变。如对底层次学生采用圆形教学法。首先划定一个较大的圆形区域,然后从圆心向圆周分别拉4条由低到高的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学生根据自己的跳高水平选择不同高度进行练习,这样使学生每次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练习积极性。而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对高层次组学生应及时将注意力转向对专项技术细节的注意上,提高对跳高技术动作的评价与欣赏能力。通过竞争、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欣赏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与跳高水平。
根据上面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法的举例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首先确立不同组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规定运动量。通过改变练习强度、次数与时间将每组练习负荷调到一致或相近水平。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能力的同时尊重学生分层、分组的自我选择。最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体育备课中老师在确立教学目标与课堂任务的同时因多准备一些教学手段与方法,应对不同层次学生或同一学生不同时期的教学。教师应不断在不同层次小组的训练过程中行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表1
表2
由于受学生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差异的限制,教师的讲解也必须根据学生对体育技术的不同感知水平对课堂内容进行分层次讲解。对基础知识进行整体讲解的同时,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只需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要强调动作技术的细节问题,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创造性学习等。通过不同层次的讲解,使学生的理解和训练也得以分层次,实现了有效指导和监督学生。
作为促进课程建设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具有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改进教学方法等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层次低的同学应该多用动态评价手段,老师的评价应突出集体而非个人,而对于层次较高学生在采用传统静态评价同时也应融入动态评价。小组内部或整个班级中学生间的评价也应成为分层次教学中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分层次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主体上老师对每组学生的要求要保持一视同仁,行动细节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课后教师要分别对每个层次成员的训练效果或学习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在下节课中表扬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相对较差的同学,并适当将进步较大的同学调到高一层次的小组中,以便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小整体而言,教师也应在课后对比不同层次小组的整体进步状况,并每周开一次总结大会,将不同层次训练实况进行讲述,在不同层次小组间形成竞争,促进小组进步。
[1]计军军.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大众商务,2010(10).
[2]赵志坚.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3]杨娅.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刍议[J].魅力中国,2010(13).
[4]赵孟君.论新形式下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消费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