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K2(2012)24-04-03
作者:李素玲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一、教师对渗透德育要有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教学习惯
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感情投入,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应试”能力与“分数”高低,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应该说是能较好检验教育效果的。历史教学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训练历史思维能力,渗透了办事做人的道理,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实在是个难于截然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为地轻视渗透德育,只能是两败俱伤,既损害了育人的作用,也影响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以德树人做学生的楷模
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不论老师自己是否意识到,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问题的关键,不是导与不导,而是导多导少,导向何方?人们有理由疑问,老师不爱国,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不爱党,何以引导学生爱党?老师治学不严,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缺少真情,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中学历史虽然是古今中外历史中最基本的知识,但是其涉及的知识也是极其广泛的。这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学要不拘泥于中学历史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涉及的内容,随时注意吸收历史研究、历史教学的新成果,注意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方面,继续不断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吐故纳新,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历史材料,在历史材料的掌握上与时俱进。这样随着岁月的推移就能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上课时才能把教材内容联系的面面俱到、点点落实,不但条理清楚,还能加强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讲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揭示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可以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我们常讲给学生一匙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的表述,看似浅显,但浅显的背后却有深厚的依据。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而不驻守课本,囿于教参;才可能在渗透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梨园乡三中4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