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妮为 丘继哲 邹 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核酸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徐妮为 丘继哲 邹 艳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目的 对核酸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 2009 年 1 月至 2012 年 4 月间我院收治的 23例经 ELISA 以及 IHA 检测法均呈阳性日本血吸虫患者病例,并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20 例,对这两组患者的血清采用 PCR 法和 LAMP 法对 DNA 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比较发现,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表现为 LAMP 法的阳性率高于PCR 法,且(P< 0.05)。结论 对日本血吸虫患者展开核酸检测,对于诊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且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的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值得临床给予关注与重视。
核酸检测;日本血吸虫;诊断;临床价值
目前在临床上,血吸虫病对世界上77个国家中将近2亿~3亿人的健康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经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寄生虫病流行领域当中,血吸虫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一直居于首要位置。现阶段在我国的诸多县市地区均存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健康。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为日本血吸虫病的检测提供了诸多较新手段,若是可以对宿主样本中血吸虫DNA片段进行直接检测,理论而言宿主体内存在有活的虫体,具有同病原检测等价的临床价值[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核酸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血吸虫患者血清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日本血吸虫患者病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抽取23例和20例,在日本血吸虫患者中有男12例,女11例,年龄25~74岁,平均(51.3±13.6)岁;健康组中有男12例,女8例,年龄23~75岁,平均(52.1±13.5)岁。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所抽取的日本血吸虫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PCR法和LAMP法对血清DNA进行检测,并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以及疾病组和健康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测方法
血清DNA模板的制备:选取若干条日本血吸虫成虫,分别加入大批150µL的生理盐水中,将其研磨后加入200µL的虫体消化液,并在65℃条件下反应1h,充分振荡,而后采用400µL酚-氯仿-异戊醇(25∶24∶1)溶液进行抽提,采取转速为12000r/min的离心机进行10min的离心操作,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24∶1)溶液进行抽提,而后同样转速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而后加1/10体积浓度为2mol/L的乙酸钠,将2.5倍体积的冷无水乙醇予以加入,在-20℃条件下保存2h,而后以上离心条件进行10min离心操作,将上清液丢掉,采用600µL浓度为70%冷乙醇对沉淀进行洗涤,以上离心条件下进行10min离心,在37℃的干燥箱中进行烘干,而后加入100µL的TE缓冲液对沉淀进行溶解[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得知,本组23例血吸虫患者经PCR法检测结果发现,阳性病例14例,阳性率为60.87%;LAMP法检测结果发现阳性病例22例,阳性率为95.65%。由此可知,LAMP法的检测阳性率高于PCR法,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DNA检测结果发现全部呈现阴性,不存在明显的假阳性病例。详见表1。
现阶段在临床上血吸虫病依旧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寄生虫病,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化学药物在疫区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血吸虫病的低虫荷感染致使常用的粪便涂片检查法以及血清学诊断法阳性率逐渐降低,又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血吸虫病的发病率特别是输入性血吸 虫 病 的 发 生 率 正 在 呈 现 不 断 上 升 的 趋 势[3]。 然 而 现 阶 段 经 典 的粪检法只能够在血吸虫成虫产卵后的急性病变期才能够得到准确的检测,但是常规的免疫学检测法诸如ELISA和COPT法的抗体阳性检出时间相对较长,最早是在感染后4周,也就是说不管是粪检法还是免疫学诊断方法都不能够在血吸虫感染的潜伏期展开准确的早期诊断,所以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而言新的血吸虫病早期 快 速 诊 断 方 法 的 临 床 意 义 十 分 显 著[4]。 现 阶 段 已 经 有 相 关 的 国外文献对采取用降落PCR技术可以在感染曼氏血吸虫后2周的小鼠模型血清中对阳性结果予以检测到进行了报道,另有学者则对采取PCR法自患者血清以及粪便中检测出曼氏血吸虫特异的DNA进行了报道了,同时指出PCR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当显著,值得临 床 给 予 关 注[5]。 本 次 研 究 中 以 动 物 模 型 实 验 研 究 为 基 础 , 进 一步应采取PCR法和LAMP法核酸检测法对23例日本血吸虫患者的血清DNA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了初步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PCR法能够检测到阳性病例14例,阳性率为60.87%,然LAMP法则能够检测出阳性病例22例,阳性率为95.65%,这一结果显示LAMP法的敏感性相对于PCR法具有较高的优势,更加重要的是LAMP法的诸多优势为PCR法所无法比拟的,譬如说LAMP法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温度循环,所用的仪器相对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简便,且结果能够用肉眼进行直接观察,从而致使该方法有望成为对日本血吸虫病进行早期快速诊断以及疗效考核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这对于及时确诊,对传染源进行阻断,避免血吸虫病发生快速传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6]。
表1 PCR法和LAMP法对日本血吸虫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DNA检测结果比较
综上所述,采用核酸测定法对日本血吸虫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两组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值得临床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陆正贤,许静,龚唯,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15):157-160.
[2]钟华,赖旭龙,魏荣平,等.一种从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J].动物学报,2009,49(25):670-674.
[3]尹东,陈红根,许雪萍,等.3种CAg检测方法评价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疗效的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9 (22):177-179.
[4]孟玮,吴忠道,余新炳,等.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收集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9,21(12):173-175.
[5]洪佳冬,何蔼,王轶,等.日本血吸虫核酸在宿主体内的代谢[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10,18(21):159-162.
[6]梁幼生,朱荫昌,宁安,等.FA-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试剂盒近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 13(22):269-271.
R383.2+4
:B
:1671-8194(2013)02-0063-02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0C026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