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华荣
(醴陵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株洲 412200)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贺华荣
(醴陵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株洲 412200)
目的 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对策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 2009 年 2 月至 2011 年 2 月来我院接受凝血检验的患者 500 名,其中 250 名患者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剩下的 250 名患者接受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并将统计结果使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 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中 25 名患者出现误诊,诊断的准确率为 90%,对照组中 75 名患者出现诊断有误,诊断的有效率为 70%。t检验的结果为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对凝血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凝血检验的误诊率,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凝血检验项目已经由传统的手动检测发展为全自动检测。全自动血凝仪具有检测准确、快速及灵敏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凝血检验的项目多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因而在检测过程中极易失活,从而影响凝血检验的结果。本人即对凝血检查项目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凝血检验的患者500名,其中男性患者242名,最高年龄43岁,最低年龄18岁,平均年龄(29 ±2.3)岁,女性患者258名,最高年龄46岁,最低年龄19岁,平均年龄(30±1.9)岁。500名患者中,其中250名患者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作为对照组,剩下的250名患者接受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适量,109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离心10min(2500转/min),分层,取上层血浆,使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
1.2.2 影响因素
①仪器的安装环境不适宜全自动血凝仪的检测。②未定期对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调试和校正[1]。③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时检测参数设置的不合理。④试剂的选择、保存方法及溶解溶液选择不当。⑤内源性因素,患者在进行凝血检查前,服用过抗凝药、避孕药或抗纤溶药物,这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对最终检测结果产生影响。⑥血液样品的采集时间及采集方法不当。
1.2.3 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可能会对凝血检查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使用以下措施进行应对。①应将全自动血凝仪安放于远离热源、震源及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且检测室的最温度因控制在15~30℃之间,血凝仪的电压保持在(220±10)V的范围内。②定期让专业人员对与仪器匹配的校正液、校正点及校正参数等指标进行校正,确保仪器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当使用新鲜混合血浆对仪器进行调试或校正时,其定值须严格遵从国际标准。③血凝仪在首次使用时,须由专业人员对血凝仪的各项参数进行初始设置,如试剂量、孵育时间、样本量、反应温度、激活时间等[2]。④血凝仪进行检测时,需根据血凝仪的型号、特点及检测的目的,选择与相应的血凝仪匹配的PT试剂;PT试剂在保存时,严格按照试剂保存标准进行保存;试剂在溶解时需使用新鲜的去离子水。⑤患者在进行凝血检测前的一周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抗凝药、避孕药及抗纤溶类药物。⑥采血时,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应适中且捆扎的时间不宜太长,使用正确的穿刺方式对患者进行采血。
1.2.4 分析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测,观察组的患者按上述的应对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的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测。统计两组患者凝血检验项目的准确度,进行分析比较。
1.2.5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检测的准确度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1 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2.2 误诊原因分析
两组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的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误诊原因比较
目前,虽然全自动血凝仪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国内外研究发现其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却存在很大的差异[3]。因此对凝血检查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通常临床检验师由于其直接参与凝血项目的各项检查,故其技术含量较高,且在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多、仪器使用较为复杂,因而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除了临床检验师所起的关键作用外,检测样品的合理配制、保存、患者在进行血液检测前所服用的药物、患者的生理状态均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质量控制标准。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对凝血检查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测准确率为90%,而对照组的检测准确率仅为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且通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得知:通过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可有效的减低仪器自身因素、检测样品因素及患者内源性因素所导致的误诊的出现,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开展凝血检查项目影响因素及其建立相应的整体性的质量控制标准可有效的提高凝血检查的准确性。总之,凝血检查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研究。
[1]李云霞.凝血因子检测的质量标准[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 (5):464-465.
[2]刘馨. 出凝血因子检测的几个注意事项[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 26(5):90.
[3]Becker RC,Bovill EG,Corrao JM,et al.Platelet activation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 ry persists despit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w 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J].Thromb Thrombol,1994,1(1):95-100.
R446.11
:A
:1671-8194(2013)04-03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