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炳刚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 昭通 657000)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钟炳刚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 昭通 657000)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82 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分别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以及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Cobb 角、伤椎高度比、椎管占位率等近期疗效指标,随访 2 年后观察两组患者长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而前路手术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路手术组,P< 0.05。结论 经前路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能够达到与后路相同的疗效,且前路手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前路减压植骨;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创伤的常见类型,胸腰段爆裂骨折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可达20%~40%[1]。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82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及后路手术组:前路手术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4.3±12.5)岁;后路手术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5.1±1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部位、致伤原因、Denis分类、Frankel分级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前路手术组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吸入全麻。有左侧腹腔外进入,进行常规切开、分离,直到充分显露出受伤椎体。结扎周围脊椎血管后,在周围防止垫板及螺钉,然后清除碎裂的骨块。然后将从髂骨截取的合适大小的骨块放入股槽内,再进行钢板及钉棒固定。放置引流后缝合切口。后路手术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定位伤椎后,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伤椎及上下椎体后,并在伤椎及相邻椎体内置入4~8枚椎弓根针,撑开复位后清除碎骨快。放置引流后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高度比、椎管占位率等指标,随访2年后观察两组患者腰背疼痛、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长期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近期疗效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高度比均显著下降(P<0.05),而椎管占位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患者手术前后近期疗效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随访两年后,前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后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前路手术组显著低于后路手术组(χ2=4.4794,P<0.05)。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往往由垂直压缩暴力及屈曲压缩暴力直接作用所致,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主要方式,但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2]。
后路为临床首先应用的入路,具有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向春山[3]采用后路手术治疗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患者Frankel评分恢复良好,且术中操作简单,出血较少。但后路手术不能够充分减压,从而导致神经损伤的加重,引起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后路手术组患者共发生腰背疼痛5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例。前路手术近年来在临床得以尝试和开展,尽管其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但前路手术不会对脊髓造成二次损伤,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有利于截骨融合以及神经恢复[4]。本组结果表明,近期疗效方面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无显著差异,均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并恢复脊椎的解剖位置,促进功能恢复,远期并发症方面共发生腰背疼痛2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后路手术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前路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能够达到与后路相同的近期疗效,且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施能槐.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18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28-130.
[2]杜志勇.三种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23-24.
[3]向春山.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76例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4(1):83.
[4]彭清茂.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7-38.
R687.3
:B
:1671-8194(2013)04-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