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霞
(辽宁宽甸县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 宽甸 118200)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治研究
郑 霞
(辽宁宽甸县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 宽甸 11820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的临床诊治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 2010 年 2 月至 2012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例做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0 例,采用氨溴索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 32 例,采用单纯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功能检测结果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后,肺功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联合用药及单纯用药治疗,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利用氨溴索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氨溴索;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增加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且病死率高[1]。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肺功能,防止病情继续发展为主。笔者在工作中对收治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2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0.4~82个月。平均病程43.6个月。诊断根据2011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2]。根据吸烟等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明显气促等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发现FEV1/FVC<70%,在除外其他疾病后,诊断为COPD。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0例、3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一般资料、病情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检查证实由结核、肿瘤、矽肺、支气管扩张、心脏病等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②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妇女。⑤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肺功能指标,后观察组采用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单纯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进行比较。
1.4 评价标准
肺功能检测指标及正常参考值范围:VT(潮气量):成人参考值为500mL;VC(肺活量):成人男性为3.5L,成人女星为2.4L;FRC(功能残气量):成人男性(2.77±0.8)L;成人女性(1.86± 0.5)L;RV(残气量):成人男性(1.38±0.63)L;成人女性(1.3 ±0.47)L[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对于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组内比较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功能检测结果明显改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后,肺功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联合用药及单纯用药治疗,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相关资料报道本病的发生与有害气体及颗粒造成炎性反应有关。笔者分析本病的发生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①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支气管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因素。②环境因素:外界空气的污染及粉尘、花粉均可造成本病的发生。同时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空气污染对支气管黏膜具有刺激及细胞毒性作用。③感染:呼吸道感染也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该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④吸烟:吸烟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及早戒烟是一种有效防止肺功能恶化的措施,可使肺功能下降速率减慢,气道反应性性下降及炎症的减轻。肺功能检查时确定气流受限的重要方法,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且FEV1/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4]。中国是COPD高发的国家,约4000万之多,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多数资料与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有关。在发作的患者肺泡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同时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这些介质可造成肺结构及中性粒细胞的炎性反应。除此之外,肺部蛋白酶及抗蛋白酶失衡等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5]。吸烟可诱导炎症直接损害肺脏,病理改变可发生在中央起到、外周起到、肺实质及肺血管系统[6]。吸入烟尘患者主要由于各种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可直接损伤支气管鳞状上皮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导致机体对感染防御能力减弱。临床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缓解肺功能下降降低病死率为主。本组中将近年来收治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用药及单纯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并对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功能检测结果明显改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应用单纯药物治疗后,肺功能检测结果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联合用药及单纯用药治疗,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利用氨溴索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由于单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组内比较情况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
[2]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1(1): 1-12.
[3]薛稚勤.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2012,27(8): 1622-1623.
[4]姚木铭.参苓白术散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1, 2(42):19-20.
[5]文继辉.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57-58.
[6]周斌.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 4(20):29-30.
R563.8
:B
:1671-8194(2013)04-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