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锋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推动社会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贵州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都以娱乐或表演的形式出现在集庆或是大型聚会中,其中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尚未被挖掘或面临消失的境地[1]。由于贵州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致使原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被打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基地的设立和省民运会的举办情况这三个角度去审视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现状,更全面和彻底的剖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以实现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特点,有着鲜明民族个性、民族传统、民族风俗以及民族审美,是民族历史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自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同时它却是民族“活”文化传承中最为脆弱的部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保护无疑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和理念作为参考,对于做好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2]。为此,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做了积极的努力。并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政策,来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下表是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观体育项目历来被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如表1、2)。
传统体育基地是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下,省民委、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在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省外经验,结合贵州省实际上而建立起来的。2004年11月26日,全省首批确立了10个综合基地和6个单项基地,2009年6月8日,第二批确定了18个基地。从表中不难看出基地和项目的设置日渐增多,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日趋丰富,但相对整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数量来说,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数量太少,各基地传承项目之间也出现了一些重复现象,真正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传承的项目只有少部分,这也反映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也正面临着挑战(如表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中结合本民族生产生活特点创造的不同于现代竞技体育的活动项目。其按内容和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竞技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一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出现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中[3]。另一类则是以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为内容的表演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一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以大型聚会或者表演的方式呈现在公众视野下。之所以成为表演项目,是因这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竞技性和完善的比赛规则而无法进入到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去。然而这些被民族学和文化学相关学者誉为“民族活化石”的表演性传统体育项目却是内容丰富、面临失传风险较高的项目。通过下表不难看出,历届贵州省民运会的表演项目远远多于比赛项目,虽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赛项目逐渐增多表演项目逐渐减少,但根据表演项目和比赛项目变化的比例看出,部分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正在退出民运会的舞台(如表4、5)。
表1 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一览表
表2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一览表
表3 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名单一览表
表5 历届贵州省民运会规模一览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传承下去,以人为传承的载体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利用传承人的动态性、活动性最能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的特征完整体现。贵州省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建立专项的资金对传承人进行资助,采取各种活动对传承人予以支持。政府可以依托当地资源,通过开办“文化馆”、“学习班”等形式,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和教育。规范传承人传承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进行法律保护。据调查,目前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大多年岁已高,部分传承人体系被打断。因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是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体现。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所传承的项目大多是一些当地较为人们所熟悉的项目,这些项目基本上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并且部分项目是民运会和一些大型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在群众心中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而其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之下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这些项目往往因为无人问津正面临失传的边缘。为此,应当加强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基地的管理,加大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对其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力度,将当地一些还没有开发出来或已经开发但发展状况不理想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基地中进行保护。实现传承与开发共同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传承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范化是传承的必然途径。运动员通过民运会将各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观众的眼中,通过此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体育文化,让公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检验和筛选。贵州省民运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成为民运会必须是规则体系健全、具有观赏性和便于操作与控制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和整理的过程中规范性的确立。注重传统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的科学性,借鉴现代体育成果,对一些竞技性、娱乐性不强的民族民间体育进行技术改造和整合,使其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保持原始氛围。
表4 历届贵州省民运会项目设置一览表
将部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尤其像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较多的省份,应当充分挖掘当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学校应当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中。通过学校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心底里接触和喜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性对待现代体育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具备传承本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努力,实现传统体育文化年轻化传承。这样才能提高全民体育文化素质,实现民族体育文化长远发展,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贵州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独特的地理资源以及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赋予少数民族体育独特的文化内涵。各民族在继承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相近族群在不同程度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展示了贵州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特征。一方面,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系统地挖掘整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吸收传统体育精华,借鉴现代体育成果,既注重现代气息,又保持原始氛围,让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备其特有的魅力;另一方面应发挥少数民族体育在贵州地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地区经济建设作贡献,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1]张民.贵州少数民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4):127.
[2]徐金尧.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2(3):6-8.
[3]饶远.中国少数民族体育义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3-6.
[4]屈杰.体育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少数民族体育[J].中国民族,2009(9):2-5.
[5]徐玉良,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论[M].远方出版社,2002(3):3-7.
[6]江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中国民族,2008(8):8-9.
[7]张民.贵州少数民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6):23-26.
[8]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7):74-78.
[9]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67-72.
[10]袁华亭.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本概念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2):208-211.
[11]赵发田,李英奎.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的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55-61.
[12]http://www.gzmw.gov.cn/ShowNews.aspx?News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