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占 殷智霞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 四川 绵阳 621010)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果、消费意识和习惯的显著变化,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体育消费领域正在不断地得到开拓和发展。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目前,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绵阳市的城乡差距仍比较大,“二元”结构层次仍很明显。城镇居民中,因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距以及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趋向多元化层次结构,体育实物性消费仍占较大比重,而当前针对绵阳市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绵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研究。
对居住在绵阳市各区的居民进行调查研究。重点选取了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
(1)问卷调查法:对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居民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回收率为93.3%。(2)文献资料法:查阅2005~2011年国内13类体育期刊、主要学术期刊中体育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政府调查报告等信息资料。(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表1 不同性别体育消费状况
表2 不同年龄体育消费状况
表3 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
“十一五”期间,绵阳市体育产业坚持“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了“彩票做强、本体做大、基地做实、政策做活”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彩票销售业为核心,以城西体育休闲园区(九洲体育馆)、城南体育休闲街区(南河体育中心)为两翼,以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业等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达1000天以上,到馆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市本级体育产业参与单位的产业收入由“十一五”初期的320万元上升到750万元,增幅为134%。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布局达345个,彩票销售额稳步增长,2010年底达1.49亿元,比2005年增长300%,名列全省第二,体育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3.2.1 不同性别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由表1得出,女性居民在100元以下体育消费要远远多于男性,在100~400元之间的消费男女比例是相等,体育消费在400~700元的是男性高于女性,700~1000元之间和1000元以上的是女性低于男性。可见,男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女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3.2.2 不同年龄体育消费状况分析
在年龄划分上,根据需要将年龄分为18岁以下、18~28岁、29~45岁、46~60岁以及60岁以上6个阶段。(如表2)
由表2,年龄在18岁的居民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元以下,18~28岁的体育消费100元以下的占82人, 29~45岁的多集中的700~1000元之间,46~60岁的体育消费集中于100-700元。60岁以上的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400元。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大多数都集中于400~700元之间,在7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人数很少。调研中我们发现,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绵阳灾区居民家庭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就业情况均发生显著变化。震前37.6%的被访者依靠个体经商等多途径方式获取收入,而震后比例下降为27.6%,国家财政拨款成为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比例高达35.3%。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偏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需求规模,体育消费自然也受到制约。
3.3.1 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
从表3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选择上与朋友、同事(同学)一起进行消费为首选,占总人数的55.7%,排在第一位。说明绵阳市居民喜欢集体性质的运动形式,玩伴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与家人一起进行消费的,其比例占21.2%,排在第二位,可以看出居民的家庭观念比较强,喜欢比较封闭的“小范围”的形式;个人单独进行体育消费的占16%,排在第三位,这部分人主要以学生为主。参加单位或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消费活动的占4.5%,排在第四位,参与的居民较少,可能是这些场所的活动时间相对固定,与很多居民的活动时间不符合或者是场所离居民住宅区较远等,以其它方式参与体育消费活动的仅占2.6%.由此可以看出;朋友、同事(同学)的友情消费和家庭亲情的消费所占比重较大。
表4 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多选)
表5 体育消费结构情况一览表
3.3.2 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
从表4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公园、广场的占39.5%,其次是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单位体育活动场所。原因是这些场地不收费,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体育锻炼。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场馆都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的,各地都对兴建可以作为城市地标的大型场馆趋之若鹜。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自建成共举办了四次大型赛之后就闲置了,汶川地震的时候安置灾民才派上了用场。“我们现在不缺大型体育场馆,真正缺乏的是生活体育设施。”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的林显鹏认为,老百姓现在只能享受低端的体育锻炼,能够提供高级运动方式的资源比较匮乏。
3.3.3 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绵阳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重点放在体育参与型消费上,说明绵阳市居民认为体育消费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居民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居民现在很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随着绵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型体育消费将迅速增长。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属于实物型消费,这些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总的来说,观赏型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较低,在绵阳市可供人们观赏的体育消费市场还不够完善和成熟。
体育消费在本质上已经属于居民发展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收入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要不断的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才可以保证居民拥有体育消费的能力,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快速发展。震后,绵阳应积极运用国家“输血型”政策扶持,着重建立“造血型”长效帮扶机制,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增加居民的总体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应适当调整居民的收入结构。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才会进行体育消费,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发展。
绵阳市公共体育场所设施应该合理的利用,应该做到有偿使用,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消费中。绵阳市应利用灾后重建契机,争取财政投入,加强对体育基础设施、场馆的建设力度,多修建一些面向广大居民的体育娱乐场馆和休闲健身场所。政府要扶持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所的发展。在公园以及住宅区附近修建体育场馆,从而有利于绵阳居民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
体育消费观念影响着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人们的观念就是体育应该由政府或者国家投资的一种福利性的事业。因此,要把体育作为一种“商品”推上市场,在人的思想中必须经过一个适应到转变的过程。要改变居民的观念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居民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利用广告宣传(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体育的社会价值,以促进绵阳市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人们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
培养和造就一批体育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对居民体育进行指导。体育部门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指导水平。招聘或引进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经营单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居民区周边的健身场所也要有一定的专业人士对居民健身进行指导,以保证居民科学合理的健身。
2000年以来,绵阳承办了一些具有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如2000年10月的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2006年的国际职业体育舞蹈公开赛,200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等。近几年,绵阳也成功举办了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让更多的人看到绵阳,了解绵阳。绵阳市应该积极举办大的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居民体育消费。
绵阳市应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突破口,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做到了经常化、多样化、科学化,形式上以健身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为载体,充分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六个绵阳”,把社区体育与农村体育,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把体育产业与体育设施建设,把体育行政职能与行业协会俱乐部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绵阳的体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还要动员全民以实际行动打造“绵阳健身之城”,让“体育锻炼经常化、个人健身生活化”,从而推动我市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体育消费。
绵阳市户外运动资源十分丰富。其拥有其独特的王朗大熊猫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观和能充分展现古老的巴蜀文化的6条旅游线路探源王朗·生态之旅;文昌出巡·朝圣之旅;西羌猿王洞·风情之旅;华夏诗城·浪漫之旅;三国遗踪·探访之旅;温泉之都·休闲之旅。同时,绵阳市户外帐篷节、环仙海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梓潼登山节等活动蓬勃开展,充分展现震后绵阳依然美丽的形象。积极推动绵阳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展,促进了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曹艳杰.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5):5-6.
[3]绵阳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Z].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07-21.
[4]四川省财政厅.地震灾区居民消费问题分析及财政政策研究[EB/OL].http://www.mof.gov.cn/xinwenlianbo/sichuancaizhengxinxilianbo/201109/t20110913_593345.html,201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