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那个飘

2013-06-22 09:05■白
翠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陈明科长院子

■白 丁

1

记得那是夏日的一个傍晚,陈明陪着妻子李娟娟一起散步,经过那幢已经竣工的楼房时,他们看到许多窗口亮着灯光,人们正忙着装修,电锯发出刺耳的响声,那声音虽然像野兽的怪叫,但总是透着忙碌和喜庆。李娟娟指着楼房说,咱要是能分到这样的房子就好了。陈明说,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就分到了其中的一套两居室,那位女同事的老公是机关的一位科长。李娟娟说,人家咋就那么有本事呢?人家当然是指那位科长,言下之意是自己老公没本事。陈明并不介意,没有吱声。其实,这幢靠着路边的楼房算不上好,在它的背后有两幢高级住宅,是分给电业局的领导的,三幢楼自成一体,形成了一个独门小院。

陈明在电业局机关工作。他还是一般职员的时候,一家三口挤住在四楼最顶层、最西边一间半40平米的屋子里。天热那会儿,屋里像蒸笼,不能进人。到了晚上,他们在母亲家吃过饭,八九点钟,等房间里的热量散去才回到屋里。陈明睡在外屋的地上,睡前在地上泼些凉水,不多时便干了,再铺上席子。儿子和老婆在里屋,汗水把席子都打湿了。那时一般人家买不起空调,只能熬。陈明一家一住就是五年,因为房子的事儿,李娟娟没少唠叨。那年,老科长退休,副科长转正,他混了个副科长,没过多久就赶上分房,房管部门开始给他分了某小区的六楼,70多平米。他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反对,她说,你年纪也不小了,老了爬六楼不累吗?一步到位吧。人家又给他分了二楼的一间半,他嫌小。说来也该他走运,就在李娟娟那天傍晚说过那句话没出半个月,陈明便拿到了那幢楼房两居室的钥匙。机关有位科长刚提了副处,去腾飞小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那套房子就空出来了。经过开会研究,最终分给了陈明。拿到钥匙后,他立马去了妻子的单位。见了李娟娟,把一串钥匙在李娟娟眼前摇晃着,说,太阳小区的,两室一厅,80平米!然后把闪闪发光的钥匙放到李娟娟的手里。陈明说,当初你还羡慕人家老公有本事,你老公怎么样?李娟娟激动万分,当着小姐妹的面,抱住陈明,在他的腮帮子上亲了一口。

接下来就是装修,忙得不亦乐乎。当时是夏天,每次走进院子,陈明都会有一种优越感。院子不小,很雅致,两幢高楼住着局领导,他住的这幢楼也都是处长或者副处长,最低也是科级干部。大家都忙着装修,经常碰面,彼此面熟,打个招呼。陈明还去别人房间参观,借鉴人家的装修方案。最让陈明满意的就是这里的环境,进门就是一个大大的院子,种着各种花木,有些他叫不出名,绿草如茵,开着小白花,密密麻麻,十分茂盛。小路边栽着不少香樟树,据说这种树价格不菲。院子紧挨着电业局机关大楼,有门卫和车棚,还有手臂戴着红袖章的中年妇女走来走去,很负责地充当小区保安的角色。

陈明和李娟娟没有在装修上吝啬,他们拿出了一些积蓄,把房子很像样地装扮了一番。他们不想再搬家了,在这里住到退休得了。

2

两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当装着家具的汽车驶出旧居院子的时候,鞭炮“噼哩啪啦”炸响了。坐在驾驶室里的李娟娟看着闪耀的火光,心情激动地对陈明说,咱们终于逃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单位的同事都帮着搬家,大伙都羡慕陈明夫妇,分到了这么好的房子。尤其是厂里的姐妹们,有的就说,人家咋就那么有本事呢?李娟娟和陈明都没有忘记,这话是当初李娟娟说给陈明听的,李娟娟向老公竖起了大拇指。中午大家去了饭店,庆贺一番自不必说。

当晚,陈明一家三口坐在25平米的客厅里看电视。沙发是新买的,大彩电是新的,空调也是新的,正殷勤地送出阵阵清凉。墙壁雪白雪白的,一尘不染。吊灯富丽堂皇,格外明亮。一切都是崭新的,家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氛。原来的房子空间狭小,只有一间半,现在好了,大人和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空间,彼此不再干扰。儿子上初三,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那小子居然还在门上贴了 “闲人免进”的纸条。

晚上,关了客厅的灯,走进卧室,陈明看见李娟娟靠在床头,手里捧着一本《读者》。她的头发披了下来,让她更是平添了一份自然随意的韵味。壁灯散发出柔和的桔黄色,把她的模样照得楚楚动人。陈明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他把房门关死,脱得只剩裤衩,上床就搂住了李娟娟。李娟娟忸怩了一番便放下书,熄了灯。

陈明说,你还记得吧,那天晚上……

李娟娟堵住了陈明的嘴巴,你还好意思说啊。陈明说的事李娟娟当然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住在半间屋里,有一天晚上,陈明和李娟娟做爱,偏巧儿子起来小便,他们正在兴头上,压根儿就没有听见动静,等到发现站在床前的儿子时,儿子已经被他们的举动吓得“哇哇”哭开了,弄得两个大人非常尴尬。事后好长时间李娟娟都不愿意让陈明碰她。现在好了,上初中的儿子在另外一间屋里,可以安心学习了,他们的房事再也不会受到干扰了。两扇门都锁上,既安全又隔音,不用担惊受怕了。

二人温存一番,不在话下。

3

事毕,两人还兴奋得睡不着。李娟娟问,你认识张局长吗?陈明说,你废话,局里几万人,谁不认识他?你应该问,张局长认得你吗?李娟娟真的就那样问了一句。陈明说,在办公大楼经常见,应该认得。李娟娟嘱咐道:见了面,客气点儿,别不打招呼。陈明说,这点礼貌我当然懂,还用得着你教?

次日上班时,果然远远地看见了张局长,他们从两条路一起向大门口走去。陈明开始紧张,他想起了李娟娟昨天交待他的话,不打招呼肯定不妥,打招呼说什么好呢?他在心里琢磨着。走到跟前,张局长面带微笑,看着他,他便对局长说,局长您好。局长点点头,回答:你好。局长看着前方,陈明一时没有什么话可说,好在已经走到了大门口,陈明发现门口有一位机关的处长正等在那里,局长和他立刻说起了工作上的事儿,一路说笑着远去了。陈明望着他们的背影,有些自卑,觉得人和人还是有等级的。你是小人物,就够不上大人物,中间差着一大截呢。后来,陈明在院子里见到几位机关的科长时,他们就热情多了,有的还上来搂着他,或者开开玩笑什么的,大家彼此很热乎。

其实,陈明过于悲观了。搬到新居不久,他的副科长就转正了。人的运气来了,怎么都挡不住。李娟娟对他的仕途很看好。她说,从前有个瞎子给她算过命,说她命里要当官太太。陈明开始还不以为然,现在,看这势头,他也有了一些信心。但他不愿意说出来,在他看来,什么事情没有办成是不能说的,就像当初他和李娟娟散步时,李娟娟想分到这样的房子,说机关的那位科长有本事,他就没有吱声。再说,官场是很难混的,也是充满变数的,没有一定的涵养是站不住的。他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他不喜欢交际和应酬,也不会做拍马讨好的事情。这年头,踏踏实实地工作,不见得能混上去。虽然心里有指望,但他还是比较低调,不像李娟娟那样浮浅。

李娟娟的心情特别好,她更爱打扮了,人也显得年轻漂亮了,出入大院,她有一种自豪感。搬家这件事多少有点歪打正着,像绊倒了拣个金元宝,但还是让她看到了老公的本事。陈明现在转正了,是正科级,许多人一把年纪了,退休时还捞不到科级呢。陈明虽然40来岁了,不算年轻,但还是有希望的,这几年相当关键,她指望陈明混到更高的位置。她在家里,总是用羡慕的口吻说起院子里的某位领导和他的家属如此这般,她毫不掩饰她爱慕虚荣的态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嘛,她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支持陈明,在家里,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让丈夫腾出时间和精力,好好工作,干出成绩,被领导器重。住在一个院子里,这是接触领导得天独厚的优势。住在前面的局领导就不说了,他们住的28号楼,还住着电业局教育处处长、宣传部部长、物业公司副经理、劳资处副处长等人物,在楼下,住着电力报社的一位编辑部主任李强,他们大小都是局里的干部,没有闲杂人员,这些人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刚开始,李娟娟也弄不清谁是谁的夫人或谁是谁的老公,时间一长就摸清了,彼此打个招呼。让李娟娟多少有些自卑的是,她认得的多是科级干部和他们的家属,那些领导的太太们好像不愿意理人似的。因为不在机关工作,一些领导她不认得,人家也不知道她是谁。不过,她人长得漂亮,多少有些引人注目。

后来,陈明改了习惯,他上班喜欢提前20分钟到半个小时走出太阳小区的大门,早走可以避免和大领导碰面。上次遇到张局长,让他实在有些别扭。

至于李娟娟的企望,在他看来希望不大,只能顺其自然了。

4

是谁说过:机会总是钟情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没过多久,机会突然就来了。搬来几个月后,年底的一天夜里,一场大雪不期而至,下得铺天盖地,可是熟睡的人们并不知道。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陈明发现窗外已经有些放亮了,心里想坏了,起晚了,上班要迟到了。可是看了一下电子钟,怎么才五点多钟?他首先认为是电子钟出了问题。拉开窗帘,他惊喜地喊道:哇,下雪啦。院子里一片银装素裹,枝头落满了积雪,煞是好看。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李娟娟凑到窗前看雪,这时,儿子那屋好像也有了动静。

意识到这天是星期六,陈明笑自己太敬业了,便一把搂住了李娟娟,李娟娟看了他一眼,问,你还想啊。陈明正想说什么,儿子在外面敲门,陈明不悦,喊道:进来。儿子进来了,他要出去看雪景,陈明巴不得这小子出去,别耽误他的好事。儿子却让老爸和他一起去,陈明当然不愿意。李娟娟说,你和儿子一起去吧,顺便把早点买来。陈明一看女人真的没有那个兴趣,也就打消了那个念头,再说,他也想出去看看雪景。他一边穿衣一边没有忘记挖苦李娟娟:你挺会安排工作的,你这辈子不当领导真屈才了。

陈明喜欢雪天,这与小时候的记忆有关。在他看来,雪天能让人想起遥远的往事,能让人触景生情。他们父子出门的时候,天已亮了。雪真大啊,有几棵香樟树被积雪压弯了枝子,门口有一棵竟被拦腰折断了。他并没有在意,和儿子刚走到院子门口,却看见晨练回来的张局长,正停在那棵折断的香樟树前,和门卫说话。陈明和他打过招呼,只听张局长说:这棵树,可惜了。陈明听见张局长让门卫师傅帮他找一根竹竿,这时,陈明明白张局长要干什么了。他对儿子说,你帮老爸买早点去,顺便观赏雪景,老爸有重要的事儿。儿子听话,接过钱就走了。陈明看到张局长手执竹竿,正在击打枝子上的积雪,他也找了一根木棍,学着张局长的样子,从另一方向挨个儿把枝头的那些积雪打落下来。积雪纷纷扬扬的,落在脸上凉凉的。积雪被打落后,树枝终于伸直了身子,很舒服的样子,陈明的心里似乎也轻松了。院子里没有人出入,只有他们两人在忙活。

陈明终于和张局长走到一处。陈明对张局长点点头,局长说,这树才5岁,雪太大了,不打下来,树枝还得断。陈明应道:是啊,这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张局长说:咱们为它们减负吧。陈明答道:好嘞。他们往不同的方向走去,再次分开。不多时,院子里所有树枝上的积雪都被打落,儿子也把早点买来了。他说,老爸你有病啊,雪压枝头的美景多好看啊。陈明说你懂个屁呀,雪压枝头是好看,你看,都把树枝压断了,这对小树来说太残忍了,我就是给它们减负的。减负你不懂吗?你们学校不减负吗?陈明一扭脸,发现张局长已经不见了。

5

李娟娟在窗口看到陈明在楼下和张局长扫雪的情形,很高兴,心里说,陈明这小子学会长心眼儿了。陈明回来后,李娟娟忙问张局长和他说了什么。陈明不想把张局长的话学给李娟娟听,或者说,张局长简单的几句话并不是李娟娟想听的,她也不一定能听懂。陈明还没有理清这件事的头绪。可是,他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局长和小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张局长的那句话提醒了他,咱们为小树减负,这话说得多好啊!在修辞手法上,这叫拟人,在局长的眼里,一棵小树也是有生命的,何况职工的安全呢?有一次电厂出了一起事故,看电视新闻时,陈明看见,在事故现场,看着被烧伤的青年职工,张局长竟然流泪了。电视台的记者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瞬间,给了一个特写镜头,张局长的流泪也打动了电业局职工的心,后来,报纸一版在显要位置发表了记者的杂谈《局长流泪为哪般》,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想到这里,陈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写了一篇《和张局长小区院内除雪记》,描述了和张局长除雪的过程,在结尾,他首先指出了张局长扫雪这件小事中蕴含的深意:张局长对一棵小树的悲悯之心,折射出他对职工生命安全的关爱之情。他还强调了张局长不摆架子,平易近人的品质:在他的眼里,张局长不是局长,而是小区百姓中的一员。最后,他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天虽然非常寒冷,但和张局长在小区院内除雪,却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他很得意,找到住在一楼的电力报编辑部主任李强,李强看后大加赞赏,他说,这样的好稿踏破铁鞋无觅处啊。我马上编发,放在一版头条位置,而且要配发编者按。

文章很快就见报了,效果不错,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大院,只要见到熟人,没人不提那篇《除雪记》的。报社后来又发了本报评论和读者来信,还开展了关爱生命的大讨论。总之,那篇文章让陈明火了一把。但别人的夸奖都不是最重要的,陈明是想知道当事人之一的张局长到底怎么看这篇文章。接连好几天,上下班的时候,他在小院里都没有见着张局长的面儿,也可能出差了,他出差往往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就算不出差,也不一定能看到他。他经常下基层,一大早就被车子接走了。

大概是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早晨,陈明与张局长在院内相遇了,是下班回家的时间,走到院子门口,他和张局长从两条路走到了一起,打个招呼,进了院,又各自拐上了另一条道,并肩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十几秒钟,来不及说什么。从张局长脸上的神情,陈明看不出什么来。也许他出差刚回来,还没有看到那一期报纸?

又过了好长时间,再次见到张局长的时候,他还是老样子,笑眯眯的。陈明想,一篇稿子在局长眼里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直至后来张局长调到部里,陈明才将稿子的事慢慢忘记。

6

张局长调到部里没出三个月,电业局就出了大事,电厂一起事故就死了三名职工,还有几位受了重伤。死者家属围在办公楼前,捧着亲人的遗像哭泣。信访办每天都有一群男女老少光顾,他们争吵、哭嚎,拍桌子砸板凳,电业局的领导来了,保卫部门的人员也来了,进行调解,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观看。不久,局领导班子就动了,部分领导易地使用,有的则受到了行政处分。新来的领导陆续走马上任了,过去的领导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院里再也看不到他们了。领导走了,他们的家属不久也离开了,陈明不知道那些空出来的房子到底住着什么人。没有人搬进来,反正每到晚上,那两幢楼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灯光。

据后来的统计,大院里先后有6位局领导离开,还有几位从岗位上退下来。新来的领导全住在另一个小区,叫腾飞小区。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又有许多人从院子里搬走,像物业公司副经理、宣传部部长都搬到腾飞小区了,教育处处长退休了,成天见不着人影,就连楼下报社编辑部的李强主任也“腾飞”了。在院子里,还可以看到两位在职的副局长,还有一位刚刚退下来的总工程师和局工会副主席,其余都是机关的小科长了。陈明对门原来住着一位处长的亲戚,人家也搬走了,把房子卖给了一户陌生人。陈明后来发现,走在大院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偶尔看见一两个人,面孔也是生疏的。他以为他们是来这里串门或者是维修工,后来经常在清晨或傍晚看见他们手里拎着干粮,悠哉游哉地走在院子的水泥路上,然后闪进某个单元,他才知道,那些人是新入住的小区居民,他的左邻右舍。只是他们在哪里高就,何许人也,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又来临了。这是张明军搬来的第三个夏天了。一天上班的时候,他走在大院里,发现那些香樟树的树叶所剩无几了,灰不溜秋,干拉巴叽的,有的树干上还缠着草绳。大门口的那棵还活着,粗粗的躯干上生长着茂盛的叶子,有一种头轻脚重的感觉。傍晚时分,吃过晚饭的几个女人聚集在门卫,带着狗,逗着孩子,不时传来响亮的笑声。那里一天到晚都有人,女人手里有摘不完的菜,织不完的线衣,说不完的话。另外,在陈明楼下还有一拨人喜欢打升级,也是几位退休的妇女,她们有时嘻嘻哈哈,有时激烈争执。陈明下班进了院子,她们还没有收场,让大院显得异常热闹。清晨或晚上,女人们还在水泥路上围着花圃转圈,一边走,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这是一种很好的散步方式,陈明让李娟娟也参与其中,李娟娟不愿意。她看不起那些老娘们儿,嫌她们没品位。其实陈明倒觉得,正是她们,让这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大院有了人间烟火味儿。

花木照样变绿,小虫子照样在草丛里叫唤,人间的变化和它们的生活无关。

7

这年的夏天,人事制度改革了,要进行岗位竞聘了。陈明准备竞聘副处长,他觉得自己挺有把握的。按规定要进行5分钟的陈述,他把陈述报告写好了,里面罗列了他这三年的成绩,本来还没有信心的他把陈述报告写好后,才发现自己还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想想那些与他竞争的人,哪一个也不如他。在家里,李娟娟比他还起劲,陈明的普通话不标准,李娟娟为他纠正,让他念了几遍,李娟娟为他掐时间,不长不短,刚好4分半钟。结果并非他想得那样美好,他根本就没有入围,副处长的梦破灭了。本想再往上走一步的,没有指望了。李娟娟泄气地说,看来你要在科长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了。参加科长竞聘时,本来就是科长的他已经没有第一次那么起劲了。这次他入围了,和他一起入围的还有另一名副科长。陈明没把那小子放在眼里,可是,他这回又栽了,屁股底下的椅子居然被人家搬走了。那天中午,有人向他透露他落聘的消息时,他正和家人吃午饭。他拿着筷子的手直哆嗦,他看了李娟娟一眼,李娟娟问他:“没戏啦?”他没有吱声,而是点了点头。李娟娟的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那个绝望的眼神比刀子还厉害。李娟娟放下饭碗就进屋了,陈明也吃不下饭了。他越想越恼火,越想越伤心。这几年,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成绩摆在那儿呢,又没有男女生活作风问题,更没有贪污受贿违法行为,凭什么不起用他?那天下午,他没有去单位,他不敢看同事同情的眼光。当然,有的眼光是怜悯的,还有幸灾乐祸的。

办公室调整了,他从科长办公室搬了出来,和另外一位落聘的科长搬到了一个小房间。整个夏天,他早来晚走,避开上下班高峰,就是不愿意见任何人。走在院子里的时候,他更是不愿意再见到那些科长们,他们虽然不提他落聘的事儿,但心里都清楚,他不再是科长了。他觉得那些人看他的眼神也和原来不一样了。那段时间他心灰意冷,不过,时间是治疗伤痛的良药,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不在意了。现在他是平头百姓,见了当官的再也不必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了。原来,他怕见那些大领导,很尴尬。记得有一次,就是在竞聘前,他下班回来,骑着自行车,行驶到院门口时,远远地,从另一条道上走来了一个人,陈明当时戴着墨镜,他看了那人一眼,本来就近视的他又戴着墨镜,没有认出那人是谁,没打招呼就骑进了院子。可是等他到自家楼下时,却看见那人进了院子,他取下墨镜一看,原来是一位副局长。他后悔莫及,你他娘的戴什么墨镜呢?他想和那位副局长打招呼是不行了,那位领导的手机号他有,他从来没有拨打过那个号码。他想着要不要发条短信解释一下:他陈明并非不想理他,而是戴着墨镜没有看清楚是谁。想想又打消了这个多此一举的念头。其实,早就有人说他清高了。有一次他出差南京,在站台上,机关的一位副处长看见陈明,想和他打招呼,谁知陈明没理人家。那人学给陈明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又告诉他,陈明这才知道那人误会他了。他乡遇故知,如果看见了,能故意不理人吗?现在好了,不必担心这些繁琐的礼节了,反正是个普通职工,还能把他怎么样?

8

大院里谁搬走,陈明是不知道的。突然有一天,觉得某位领导很久没有见到了,一问才知道,人家早搬走了,搬到腾飞小区去了。如今,那里成了领导集中的小区。腾飞小区真有那么好吗?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那挤。这年八月十五,陈明和李娟娟去腾飞小区看一位老朋友,那人是副处长。他们去了才知道,原来腾飞小区果然环境幽雅,从大气的门庭设计到合理的布局,从宽阔的马路到五彩的路灯,从很有档次的绿化到随处可见的高级轿车,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高档的小区。那位副处长家的房子装修得像皇宫。从腾飞小区回来,还没有到家,陈明就意识到,这次和李娟娟一起去看朋友是个错误,李娟娟已经掩饰不住她的悲愤和忧伤。走进自己曾经引为骄傲的大院,她阴着脸,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说别的,就说通往院子的那条小路,树枝上高高地吊着一只没精打采的灯泡,像一只死鱼眼。前面的两幢楼只有几个窗口亮着灯光,也是昏暗的。往年过节,小车一辆接一辆开进院子,李娟娟总要趴在窗前往外看,脸上写满了羡慕的表情。有时她还要把陈明拉过去,让他看,然后数落他,教育他。现在,院子里清冷得很,很少看见小车的车灯把大院照亮的情形。原来这里从来没有停过水,也没有停过电,物业公司的领导就住在这幢楼上嘛。到了冬天,暖气热得让你穿大裤衩。现在倒好,动不动停水停电,你打报修电话,维修人员再也不像原来那样雷厉风行了。好像这一切都在强调着什么。

夫妻两人都发现这套两居室空间变得狭小了,家具也土里土气,摆设凌乱,简直看什么都不顺眼。

不顺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不久,车棚撤了。原来自行车、电动车都放在车棚里,你去了,就有人给你两个小牌牌,一个挂车上,一个带身上。看车棚的都是女工,到了夜里,她们的丈夫就来了,住在这里。一间不大的小屋,有张床,还配备了电视机。有时,陈明可以看到小屋里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团圆场面。陈明还想呢,啥时候把李娟娟调过来看车棚就好了。走几步就到家了,晚上他可以替她上班,还可以看电视,想几点睡就几点睡。谁知,车棚莫名其妙地就给撤了。东西搬空了,那间小屋里面狼藉一片。再去的时候,里面就有一两只野猫,看见人来就扯起嗓门怪叫一阵子。地上还有人拉的屎。没过多久,院子里有人丢了自行车,还有人丢了电动车。车子放在车棚里,等于放在外面,不丢才怪呢。于是就往家里扛,住五楼的人也要扛进家门,累得“吭哧吭哧”直喘气。

事情还没有完。又过了一段时间,门卫室空了,那些妇女不见了。原来进进出出可以看见一群娘们聚在门口说笑,还嫌她们吵,现在人没了,那份热闹的气息消失了,让人觉得有些失落。原来门卫室里有打气筒,自行车没有气了,可以打气,现在不行了。以往,你晚上回来,大铁门是锁死的,一侧的小门也挂着锁。你打开后,进来,再挂上。门卫室里的男人会很负责地起来察看一下。现在晚上回来,大门敞着,谁也不管。

9

天开始冷了。这天,陈明在一份电力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腾飞小区“友情提示”受欢迎。说他们小区居委会每天早晨就会在门卫室前挂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提醒大家注意保暖云云。陈明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住的太阳小区要把门卫撤了?有位住在院子里的科长这天见到陈明时,给他做出了如下解释。他们住的院子是院中院,太阳小区除了这个小院,还有几十幢楼房,都属于太阳小区。离院子二百米处是一个大门,旁边站着身穿制服的保安,那才是太阳小区的门卫,如果单在这个院子门口设门卫就多余了。陈明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些保安离得远,根本顾不上这边。再说,那些闲杂人员完全可以从另外的途径进入太阳小区,比如大白天的,收破烂的,要饭的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入,不管什么时候都扯开嗓子吆喝。一天中午,有人敲门,陈明开门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一个要饭的。他搬来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真是不可思议。况且原来是有门卫的,为什么要撤?

有一天晚上,陈明回来,远远地看见门卫室亮着日光灯,心里很高兴,他以为门卫回来了,一看,原来是那几个喜欢打牌的妇女,坐在里面玩牌呢。那屋里总算有了光亮,有了人气,看了心里觉得踏实。

10

一般来说,男人在单位的地位决定了在家中的地位,丈夫的地位越高,妻子和丈夫的差距越大,夫妻的感情就越牢固。女人就是要她的男人比自己强,不比她强她就不服你,就觉得你不配做男人。她们在讥笑男人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像个娘们儿,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嘛。俗话说,打倒的媳妇揣倒的面,那些打老婆的男人,老婆就心甘情愿地侍候他。陈明头上那顶小小的乌纱帽没有了,李娟娟就开始烦他,陈明在家中也就谈不上什么地位了。于是乎,在菜市场,大伙就可以看到挎着篮子的陈明,正在四处溜达。不当科长,收入减少了,他就货比三家,还要面红耳赤地与卖菜的农妇讨价还价。他拎着一篮子菜走进大院的时候,感觉不到羞愧,因为他经常看到一些工人模样的男人出入大院,他们也挎篮子,也做家务。陈明觉得这个大院已经成了大杂院了,什么人都可以住进来,原来可不是这样,原来,住在这里最小的也得是科长。那些后来的陌生人他不认识,人家不知道他的身份,当然也不丢人。看不到领导的身影了,看见怎样,不看见又怎样?反正现在不指望谁提拔了,心里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让陈明心里不平的是,新领导来了以后,三年一次的竞聘也不再搞了。当年,是竞聘把他搞下来的,如果不是竞聘,他还当着他的科长。可是,现在不搞竞聘了,为什么不搞了呢?当年不是说竞聘是人事制度改革吗?是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让能者上,庸者下吗?这些都成了老皇历,再也没人提起了。事情就是这样,不管对与错,随着领导的调动和变更,一切问题都可以一笔勾销,就这么简单。你的问题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事人走了,现在的领导不能为你负责。一晃多年过去,陈明的年龄大了,年龄可是硬杠杠,你有天大的本事,年龄一过就不会用你了,机会也就这样错过了。不当科长的损失很大,面子问题还在其次,仅收入一项,明明白白的,一年就少拿几万块。有时陈明想,也许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命里就没有官运,也没有财运。

让陈明意识到落聘对他造成的最大损害是婚姻的破裂时,他的李娟娟已经公开提出了分手。那是立冬的前几天,陈明知道,他生命里的冬天已经提前到来。也许李娟娟对陈明的期望过高,陈明让她失望了。她不如陈明的心胸开阔,丈夫落聘给她的打击要比给陈明的打击还要猛烈,她无法接受现实形成的反差,用她的话说,这个破院子,她一天也不想待了。

11

自打落聘后,陈明反思了自己,他觉得自己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比如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清高、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开始他还跃跃欲试地想竞聘副处的职位呢,这说明他没有自知之明。生活中,他不善交际,身边连一个铁的朋友也没有,在关键的时候没有人来帮他。李娟娟跟了他,的确受了不少委屈。她是爱虚荣,可是,既然不能给她幸福,何必再拖累她呢?何必阻止她做出第二次选择呢?毕竟她才30来岁,她的人生还有一多半呢。陈明已经知道,她要嫁的那个人就是物业公司的一位副经理,原来就住在这个大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好几次有人送礼敲错了门,李娟娟告诉来人,那位副经理住在另一个单元。李娟娟每次打发走来人,都要羡慕人家,说:他家要收多少礼啊,他老婆还不乐得屁颠颠的?每次,陈明都要流露出不屑的神情。谁知那位官太太没有福气,去年得了病,住了几个月的院就一命归西了。他们不知什么时候认识的,反正现在李娟娟想嫁给副处长,副处长也打算娶她。副处长住在腾飞小区,李娟娟不是向往那个小区吗?这回她可以如愿了,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可以飞到别人的窝里去了。她不是命里注定就是要当官太太吗?妈的,那个瞎子算得真准啊。

过去离婚,总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感情破裂之类的,现在离婚就不用掩饰了,什么理由也没有,就是不想和你一起过了。人往高处走,我就是看中人家的地位和金钱了,这就是理由,天经地义。一个男人不能让自己的老婆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个女人就该离开他。活该!

房子给陈明了,李娟娟的新家要比这里好上几百倍。儿子她要带着,马上眼看高考了,那个家条件优越,她不想让儿子前功尽弃。

李娟娟来搬东西的那天晚上,陈明没有回家,他正和一个朋友在小酒馆吃饭。那位也是单身,快乐的单身汉。说他快乐,是因为他不想马上结婚,他不缺女人,在他家留宿的女人多的是,经常轮换。朋友说,等到玩不动了,再找个伴儿,了此一生。趁现在身体还行,多快活些,也不枉来人世一遭。朋友劝陈明向他学习,他还可以为他提供女人。两个人的心情完全不一样,说不到一块去。酒后,陈明估计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就和朋友走出了小酒馆。一出门,看到鹅毛大的雪花从天而降,地面已经白雪皑皑。陈明的心情立刻好起来。街上有孩子在嬉戏,陈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好几年没有下过这样大的雪了。他和朋友踩着积雪往家走,雪在脚下“咕吱咕吱”地响成一片。在路口,和朋友分手,陈明唱着《白毛女》的唱段,往大院走去。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年来到……”

12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陈明想起了那个遥远的清晨,他和张局长一起扫雪的情形。那些香樟树还在,可是当年为它减负的那位领导已经远在天边。他猛然间有些怀念那位领导了。那会儿,陈明经常在上下班的路上,遇见电业局的某个职工,拦着张局长申诉着什么,张局长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陈明觉得当个领导日理万机,真不容易。那次扫雪后,他认定,张局长是一位好领导。他现在觉得,自己当年写那篇稿子时是动了真情的,不然就不会写得那么好。陈明至今也不知道张局长是否看到过报纸上那篇他写的小区除雪记,他有时就一厢情愿地想,他如果不调走,自己大概不会落聘吧。就算落聘,也可以找他诉诉苦吧。

大铁门开着,怎么看都像一个不知羞的女人叉开的大腿。走到门前,酒劲上来了,陈明突然不可遏制地想吐。他立刻扶着路边的一棵树,吃力地吐起来。惨淡的灯光发出昏暗的光芒,一条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的狗悄悄地走了过来。陈明四下里看了一下,并没有人,心想,这可能是一条野狗。它讨好地看了一眼陈明,又瞅瞅地上那堆秽物,似乎在征求陈明的意见:我可以享用吗?实在是太饿啦,您瞧这雪下的。

陈明点了点头,那条狗会意,不再有绅士风度,立刻将雪地里他刚刚倒出来的东西 “吧哒吧哒”吃了。陈明看着,突然落下两行泪,他确定这是一条没有主人的野狗。他和它差不多,它无家可归,他呢?他那个家还叫家吗?那个夏日的傍晚,陈明陪着妻子李娟娟一起散步的情景立刻浮现眼前。电锯发出刺耳的响声,还有那透着忙碌和喜庆的灯火。李娟娟指着楼房说,咱要是能分到这样的房子就好了。陈明说,他单位一位女同事就分到了其中的一套两居室。李娟娟说,人家咋就有本事呢?那个家现在一定是残缺不全了,地上凌乱地扔着纸屑和垃圾,那已经不是家了。他对狗说,我也没有家,我们都一样。他用手抚摸着那条狗,又将它抱起来,那条狗很听话,它的身子软软的,还有温暖,还有些抖动。

陈明心软了,对怀里的狗说,咱们回家吧。这下好了,我有个伴儿啦。他把大门关上,哼唱着,往家里走去。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猜你喜欢
陈明科长院子
孪生院子民宿
老科长的“刻薄话”
再见,童年的院子
厦门院子
友谊的小船
百灵鸟的心愿
头发长了
科长不在家
牺牲